邦
拼音
bāng笔顺
一 一 一 丿 ㇌ 丨“丰”横画平行均匀,长短参差;“丿”先竖后撇。“阝”上端与左上横相对,弯钩长短适度﹔竖画垂直而下。
同音字
拼音为bāng的字 拼音为bang的字基础解释
1.国:~交。友~。邻~。 2.姓。详细解释
(形声。从邑,丰声。古文从之、从田,会意。与封字从之、从土同意。本义:古代诸侯的封国、国家)
同本义
邦,国也。——《说文》。段注:“邦之言封也。古邦封通用。书序云:‘邦康叔,邦诸侯。’论语云:‘在邦域之中’。皆封字也。”
大宰之职,掌建邦之六典。——《周礼·天官·大宰》
以佐王治邦国。——《周礼·天官·大宰》。注:“大曰邦,小曰国,邦之所居亦曰国。”按,散文邦国亦通。
利用为依迁邦。——《易·益》
协和万邦。——《书·尧典》
以畜万邦。——《诗·小雅·节南山》
后非众罔与守邦。——《国语·周语》
汉避高祖讳,多以国易之
且在邦域之中矣。——《论语·季氏》
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书·五子之歌》
及公子返晋邦、瘵兵伐 郑,大破之。——《韩非子·喻老》
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论语·学而》
又如:邦畿(古代指直属于天子的地方);邦家(诸侯的封国和大夫之家);邦国(诸侯的封国。大的叫邦,小的叫国,后泛指国家)
泛指国家
姬汉旧邦,无取杂种。——南朝齐· 丘迟《与陈伯之书》
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治)于家邦。——《孟子·梁惠王上》
唯求则非邦也与?——《论语·先进》
又如:邻邦;盟邦;邦典(国家的法令制度)
疆界,边界 。
如:邦墓(周代邦域中人民聚族而葬的墓地)
国都,大城镇
逼迫迁旧邦,拥王以自疆。——《悲愤诗》
泛指地方
负海之邦,交趾之土,谓之南裔。——《博物志》
姓
封,分封
设五等,邦群后。——柳宗元《封建论》
〈名〉
〈动〉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邦-中華語文大辭典邦邦ㄅㄤbānɡ1.古時諸侯的封土,大的稱「邦」,小的稱「國」。後泛稱國家。[例]~國|友~|盟~|安~定國。2.姓。
邦-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邦邑47ㄅㄤbāng名①古時諸侯的封土,大的稱為「邦」,小的稱為「國」。《周禮.天官.大宰》:「大宰之職,掌建邦之六典,以佐王治邦國。」漢.鄭玄.注:「大曰邦,小曰國,邦之所居亦曰國。」②泛稱國家。如:「友邦」、「鄰邦」、「聯邦」、「盟邦」、「多難興邦」。《文選.丘遲.與陳伯之書》:「故知霜露所均,不育異類;姬漢舊邦,無所雜種。」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bāng
1、[联邦]lián bāng
国家结构形式之一。若干国家(邦或州)联合成一个统一国家称为联邦。联邦是国际交往中的主体,有统一的宪法、法律、立法机关和政府。联邦同成员国(邦或州)间的权限划分,由联邦宪法规定。各成员国(邦或州)也有自己的宪法、法律、立法机关和政府。各成员国的公民同时又是联邦的公民。
2、[刘邦]liú bāng
(前256—前195)即汉高祖。西汉王朝建立者。沛县(今属江苏)人。做泗水亭长时,起兵响应陈胜、吴广农民起义,后与项羽领导的农民军同为反秦主力。公元前206年推翻秦朝统治。经过楚汉战争,战胜项羽,建立统一的西汉封建王朝。他消灭异姓王,分封同姓王,把东方齐楚大姓西迁关中;重农抑商,释放奴婢;奖励垦荒,发展农业生产。巩固了地主阶级专政,促进了经济、文化的发展。
3、[安邦]ān bāng
使国家平安稳定。
4、[友邦]yǒu bāng
和本国相友好的国家。
5、[城邦]chéng bāng
历史上以一个城市为中心,连同周围乡村构成的奴隶制小国。以古希腊、罗马时代的城邦最为典型。
6、[兴邦]xīng bāng
使国家兴盛起来。
7、[邻邦]lín bāng
接壤的国家:友好~。
8、[邦交]bāng jiāo
国与国之间的正式外交关系:建立~。断绝~。恢复~。
9、[邦国]bāng guó
国家。
10、[乐邦]lè bāng
佛教语。极乐之邦。
11、[外邦]wài bāng
外国。
12、[东邦]dōng bāng
1.古代泛指齐鲁(相当今山东省)地区。 2.指日本。在我国之东,故称。
13、[中邦]zhōng bāng
中原;中国。
14、[土邦]tǔ bāng
印度从前的领土区划,不构成英属印度的整体的组成部分,但在英国的指点和监督下由它自己的王公来统治。
15、[邦联]bāng lián
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为达到军事、贸易或其他共同目的而组成的国家联合。它保持各自国家的独立,没有统一的最高立法机关和行政机关,没有统一的军队、赋税、预算、国籍等。现在的欧洲联盟,实际上就是邦联的一种形式。
16、[异邦]yì bāng
外国。
17、[邦本]bāng běn
国家的根本。《书·五子之歌》:“民惟邦本,本固邦寧。”孔 传:“言人君当固民以安国。”孔颖达 疏:“民惟邦国之本,本固则邦寧。”后因以“邦民”指人民。唐 杜甫《入衡州》诗:“凋弊惜邦本,哀矜存事常。”明 张瀚《松窗梦语·宦游记》:“年飢发粟賑济,此恩施困穷,培植邦本至意。”
18、[盟邦]méng bāng
结成同盟的国家。
19、[番邦]fān bāng
旧时指外国或外族。
20、[南邦]nán bāng
南国;南方。《诗·大雅·崧高》:“王命 召伯,定 申伯 之宅,登是南邦,世执其功。”汉 焦赣《易林·复之大畜》:“南邦大国,鬼魅满室。讙声相逐,为我行贼。”元 揭徯斯《送也速答儿赤序》:“国家臣妾万邦,南邦为一,餘六十年而教化不兴,风俗日坏,奸宄屡作者,任法律而务财用也。”清 黄辅辰《戴经堂日钞》:“南邦存亡呼吸,向(向荣)军既不能援,陈金綬 盛保 所带官军,尚不知行抵何处。”刘师培《文说·宗骚篇》:“考其职掌,是属清庙之官,列彼礼文,半杂南邦之典。”
21、[万邦]wàn bāng
1.所有诸侯封国。后引申为天下,全国。 2.泛指众多的国家。
22、[周邦]zhōu bāng
举国。
23、[塞邦]sāi bāng
塞外之国。
24、[家邦]jiā bāng
本指家与国,亦泛指国家。
25、[同邦]tóng bāng
同国。
26、[邦经]bāng jīng
国家的常法。
27、[邦禄]bāng lù
国家的利禄。
28、[邦储]bāng chǔ
国库,国家的蓄藏。
29、[偏邦]piān bāng
边远小国。
30、[邦良]bāng liáng
国家的优良人才。
31、[邦客]bāng kè
战国 时 秦国 指客居的别国之人。
32、[客邦]kè bāng
指外国。
33、[覆邦]fù bāng
亡国。
34、[邦栋]bāng dòng
国家的栋梁。
35、[五邦]wǔ bāng
商代 盘庚 之前所迁居的五个国都。
36、[三邦]sān bāng
1.三国。指三苗。 2.指云梦附近地域,为今长江中游一带。
37、[轓邦]fān bāng
封建时代的诸侯国。以其藩屏王室,故称。轓,通“藩”。
38、[邦牧]bāng mù
州长,刺史。
39、[邦门]bāng mén
城门。
40、[邦计]bāng jì
国家大计。《旧唐书·崔彦昭传》:“入司邦计,开张用经纬之文;出统藩维,抚驭得韜鈐之术。”宋 曾巩《代宋敏求知绛州谢到任表》:“进闻邦计,出假使符。”《续资治通鉴·宋太宗太平兴国七年》:“﹝ 王仁赡 ﹞掌邦计几十年,恣下吏为姦,怙恩固宠,莫敢发者。”
近义词
bāng
1、[国]guó
1.国家:~内。祖~。外~。保家卫~。 2.代表或象征国家的:~徽。~旗。~花。 3.在一国内最好的:~手。~色。 4.指本国的,特指我国的:~产。~术。~画。~药。 5.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