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天天汉语
  2. 网站首页

拼音

笔顺

𠃍 𠃍

同音字

拼音为yì的字 拼音为yi的字

基础解释

1.泛指城市:通都大~。 2.县。

详细解释

〈名〉

  1.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为囗( wéi),表疆域,下为跪着的人形,表人口。合起来表城邑。“邑”是汉字的一个部首,变体为右耳旁。从“邑”的字多和地名、邦郡有关。本义:国)

  2. 古代称侯国为邑

    邑,国也。——《说文》。段玉裁注:“《左传》凡称人曰大国,凡自称曰敞邑。古国邑通称。” 朱骏声通训定声:“《书》‘西邑夏’、‘天邑商’、‘大邑周’,皆谓国。”

    君惠徼福于敝邑之社稷。——《左传·僖公四年》

    又如:敝邑(对本国的谦称)

  3. 国都,京城

    邑外谓之郊。——《尔雅》。郭璞注:邑,国都也

    商邑翼翼。——《诗·商颂·殷武》

  4. (翼翼:整齐的样子)

    是以论其迁邑易京,则同规乎殷盘。——汉· 张衡《东京赋》

    又如:商邑(商都)。又指旧都

    天子治居之城曰都,旧都曰邑也。——唐· 慧琳《一切经音义》

    又如:邑庙(城隍庙);邑野(都邑郊野)

  5. 指古代无先君宗庙的都城

    凡邑,有宗庙先君之主曰都,无曰邑。——《左传》。孔颖达疏:小邑有宗庙,则虽小曰都,无乃为邑,为尊宗庙,故小邑与大都同名

    又如:邑郛(城郭);邑门(城门;都邑之门)

  6. 泛指一般城镇。大曰都,小曰邑

    小则获邑,大则获城——宋· 苏洵《六国论》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宋· 王安石《伤仲永》

    邑小不足容。——清· 张廷玉《明史》

    摄篆旁邑。——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邑有成名。——《聊斋志异·促织》

    俾入邑庠。

    又如:邑人(乡邑中的人);邑子(同乡,同邑人);邑屋(村舍);邑落(村落);邑党(乡党);邑闾(里巷的门);邑邻(邻里)

  7. 旧时县的别称

    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 唐· 柳宗元《封建论》

    故今之邑民,最独畏旱而旱辄连年。——宋· 王安石《上杜学士言开河书》

    又如:邑乘(县志;地方志);邑僚(县府中的同僚);邑尉(县尉);邑宰(县邑之长。即县令)

  8. 通称诸侯的封地、大夫的采地

    邑万家。——《战国策·燕策》

    然广不得爵邑。——《史记·李将军列传》

    又如:邑入(贵族在封地上所收的租税);邑(邑,采邑;祭肉。借指封地的收入);邑钱(封邑的租税收入);邑赏(封地和赏赐);邑粟(采邑的赋粟);邑族(封地和宗族);邑国(古代大夫、诸侯的封地);邑租(封邑的租赋)

  9. 居民聚居的地方

    邑犬群吠。——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邑邑-汉语大词典

邑邑1.忧郁不乐貌。
●《史记·淮南衡山列传》:“人生一世闲,安能邑邑如此!”
●宋梅尧臣《送通判黄国博入浙》诗:“洗荡生前邑邑不平气,付与沧海之水随滔滔。”
●苏曼殊《与刘三书》:“剑妹十五回乡,云一周可返,今逾半月尚未来,殊邑邑。”
2.微弱貌。
●《楚辞·刘向<九叹·远游>》:“张绛帷以襜襜兮,风邑邑而蔽之。”
王逸注:“邑邑,微弱貌也。”
3.谦抑貌。
●《古文苑·班固<十八侯铭·将军青阳侯王吸>》:“邑邑将军,育养烝徒。”
章樵注:“邑邑,谦抑貌。”

邑邑-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

邑邑ㄧˋ ㄧˋyì yì①憂愁不樂的樣子。《文選.應璩.與滿公琰書》:「不獲待坐,良增邑邑。」《五代史平話.唐史.卷上》:「即日歸太原,邑邑成疾,不食而卒。」②微弱的樣子。《楚辭.劉向.九歎.遠遊》:「張絳帷以襜襜兮,風邑邑而蔽之。」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1、[大邑]dà yì

1.犹大邦。殷 周 时尊称上国之词。亦用以自称。《书·武成》:“天休震动,用附我大邑 周。”《孟子·滕文公下》:“惟臣附于大邑 周。”杨伯峻 注:“甲文中有‘大邑 商’‘天邑 周’之辞。金文中亦有‘大邑 周’之辞,不仅别人尊之如此称呼,自称亦如此(‘大邑’即‘天邑’)。” 2.古称王畿、侯国、大夫采地曰邑;尊大之,称“大邑”。《左传·襄公三十一年》:“大官、大邑,身之所庇也。” 3.大的都邑或都会。《书·多士》:“今朕作大邑于兹 洛。”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囯·建天京于金陵论》:“通都大邑,无非名胜之区;建极绥猷,必择建都之地。”

2、[五邑]wǔ yì

五邑或称四邑、六邑,皆指今广东江门市管辖的范围。

3、[城邑]chéng yì

城市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4、[古邑]gǔ yì

古代的村落,聚居地。

5、[食邑]shí yì

即“采邑”

6、[朝邑]cháo yì

京城;都市。南朝 宋 鲍照《见卖玉器者》诗:“奇声振朝邑,高价服乡村。”梁启超《变法通议·论科举》:“昔 俄 主 大彼得,躬游列国,择国中俊秀子弟,使受业 葡 法 之都,归而贵显之,布在朝邑,俄 遂以强。”

7、[采邑]cài yì

1.也叫食邑、采地、封地。 2.中国古代卿大夫的封地。封地的租税收入,作为卿大夫的俸禄。西周时卿大夫在采邑内享有统治权利并对诸侯承担义务。秦汉后的采邑,只是把封地的赋税拨给受封者,作为其俸禄的“食邑”。 3.欧洲封建君主赏赐给亲信、贵族或功臣的领地。

8、[邑尉]yì wèi

县尉。职掌一县治安,位在县令之下。

9、[皇邑]huáng yì

帝都;京城。

10、[甸邑]diàn yì

1.京师附近的县邑。唐 韩愈《顺宗实录五》:“伏以崇陵仙寝,復土纔终,甸邑疲人,休功未几,今又重劳营奉,朕所哀矜。” 2.治理县邑。唐 刘禹锡《酬郑州权舍人见寄二十韵》:“甸邑叨前列,天臺媿后行。”自注:“鄙人离 渭南 主簿十年,舍人方尉此邑。”

11、[故邑]gù yì

1.原来的封邑。 2.故乡所在的都邑。

12、[丰邑]fēng yì

1.美好富厚的城邑。 2.周文王所作邑,以为都。 3.汉高祖故乡。 4.借指汉高祖。 5.指新丰。在骊山附近。

13、[邑里]yì lǐ

1.乡里。《墨子·尚贤中》:“凡所使治国家,官府,邑里,此皆国之贤者也。”宋 陈师道《<茶经>序》:“上自宫省,下迨邑里,外及戎夷蛮狄,宾祀燕享,预陈於前,山泽以成市,商贾以起家。”清 俞蛟《梦厂杂著·李少白传》:“李杜,字 少白,与余同邑里。” 2.指乡里的人民。《吕氏春秋·诬徒》:“归则愧於父母兄弟,出则慙於知友邑里。”《后汉书·朱暉传》:“自去 临淮,屏居野泽,布衣蔬食,不与邑里通。”清 归庄《噫嘻》诗之二:“虏方逼断髮,邑里尽夷蛮。” 3.乡贯;籍贯。唐 刘知几《史通·邑里》:“昔《五经》、诸子,广书人物,虽氏族可验,而邑里难详。”清 陈鳣《对策》卷二:“其所叙邑里世系,又详且悉矣。”

14、[楚邑]chǔ yì

指古 楚国 的疆域。

15、[邑囚]yì qiú

地方上的犯人。

16、[山邑]shān yì

1.犹山地,山区。 2.山区城邑。

17、[宗邑]zōng yì

宗庙所在的城邑。《左传·哀公十四年》:“魋(桓魋)先谋公,请以 鞌 易 薄,公曰:‘不可。薄,宗邑也。’”杜预 注:“宗庙所在。”《国语·晋语一》:“夫 曲沃,君之宗也;蒲 与二 屈,君之疆也,不可以无主。宗邑无主,则民不威;疆埸无主,则启 戎 心。”清 袁枚《随园随笔·卢蒲嫳为齐庄报仇》:“齐庄公 为 崔杼 所弑。公族 卢蒲嫳 欲报仇,知非 庆封 不能制 崔,故辱身以事 庆封,会 杼 二子 成彊 与 棠姜 之子争宗邑,来愬于 封,嫳 乘间构之,封 果使 嫳 帅甲攻 崔 氏,灭其家。”

18、[邑姻]yì yīn

同邑中的姻亲。

19、[邑租]yì zū

封地的租赋。《新唐书·杨仲昌传》:“ 仲昌 资长于吏,常分父邑租振宗党。”

20、[邑侯]yì hòu

县令。

21、[邑主]yì zhǔ

县邑的长官。

22、[邑屋]yì wū

1.古代行政区域单位。 2.引申指乡里。 3.邑里的房舍;村舍。 4.陵邑的房舍。指祠堂。 5.引申为国家神器,政权。

23、[乡邑]xiāng yì

1.上古指乡遂的城邑。犹乡里。 2.秦汉以后多指县以下的小镇。 3.家乡,故里。 4.同乡。

24、[弊邑]bì yì

1.偏僻的小城镇。 2.古代对自己的国家以及出生或出守之地的谦称。

25、[国邑]guó yì

1.国都。 2.城邑。 3.汉代诸侯的封地。

26、[邑居]yì jū

里邑住宅。亦谓聚邑而居。汉 桓宽《盐铁论·散不足》:“田野不辟而饰亭落,邑居丘墟而高其郭。”马非百 注:“邑居,城市住宅。”《后汉书·西南夷传·哀牢》:“乃分置小王,往往邑居,散在谿谷。”唐 岑参《石犀》诗:“向无尔石犀,安得有邑居?”严复《原强》:“耕凿蚕织,城郭邑居,於是有礼乐刑政之治,有庠序学校之教。”

27、[邑户]yì hù

1.封邑和户口。《汉书·王莽传上》:“高皇帝 褒赏元功,相国 萧何 邑户既倍,又蒙殊礼,奉事不名,入殿不趋。”《后汉书·成武孝侯顺传》:“建武 二年,封 成武侯,邑户最大,租入倍宗室诸家。” 2.封地上的田户。《陈书·徐陵传》:“太建 中,食 建昌 邑,邑户送米至于水次,陵 亲戚有贫匱者,皆令取之。”

28、[私邑]sī yì

犹封邑。私人的领地。《左传·哀公十六年》:“子木 暴虐于其私邑,邑人诉之。”《公羊传·昭公五年》:“莒 牟夷 以 牟娄 及 防 兹 来奔……其言及 防 兹 来奔何?不以私邑累公邑也。”徐彦 疏:“公邑,君邑也;私邑,臣邑也。”

29、[邑党]yì dǎng

乡党。

30、[邑吏]yì lì

地方官府的小吏。

31、[邑制]yì zhì

古代邑里居民的组织制度。

32、[郛邑]fú yì

外城。

33、[伊邑]yī yì

郁悒,忧闷。

34、[麃邑]biāo yì

秦 邑名。《史记·秦始皇本纪》“ 麃公 等为将军” 唐 司马贞 索隐:“ 麃公 盖 麃邑公 ,史失其姓名。”

35、[邑郭]yì guō

城郭;都城。

36、[邑业]yì yè

指商业。

37、[迁邑]qiān yì

指迁出的封邑。《左传·昭公十三年》:“平王 封 陈 蔡,復迁邑。”杜预 注:“復九年所迁邑。”

38、[烟邑]yān yì

1.同“菸邑”。 2.枯萎。

39、[鹤邑]hè yì

是即鹤市。

40、[邑收]yì shōu

封地的收成。

近义词

反义词

相关字词

邑的反义词 邑的近义词 邑的同音词

大家都在搜

  • 邑能组什么词
  • 邑能组什么词语
  • 邑可以组什么词
  • 邑可以组什么词语
  • 邑字可以组什么词
  • 邑字可以组什么词语
  • 邑字能组什么词
  • 邑字能组什么词语
  • 邑字开头的成语
  • 邑字结尾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