遣
拼音
qiǎn笔顺
丨 𠃍 一 丨 一 丨 𠃍 一 𠃍 一 丶 ㇋ ㇏右部横画平行、均匀,中横稍长;上下中心对齐。“辶”点与横折折撇距离适中,曲弯自然,捺画舒展,稍平。
同音字
拼音为qiǎn的字 拼音为qian的字基础解释
1.派;打发:特~。~送。 2.排解;发泄:~闷。消~。详细解释
(形声。从辵( chuò)。本义:释放)
同本义
遣,纵也。——《说文》
遣之日读诔。——《周礼·太史》。注:“谓祖庙之庭,大奠将行时也。”
大丧饰遣车。——《周礼·巾车》
书遣于策。——《仪礼·既夕礼》
遣车视牢具。——《礼记·杂记》。“送葬载牲体之车也。”
遣车一乘。——《礼记·檀弓》。注:“人臣赐车马者,乃得有遣车”。按,此字古专于用凶礼。
又如:遣俘(遣还俘虏);遣还(犹遣返)
派。派去
赵王于是遂遣 相如奉璧西入 秦。——《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权意不欲遣质。——《三国志·周瑜传》注
乃遣张良往立 信为 齐王,征其兵击 楚。——《史记·淮阴侯列传》
愿勿遣。——汉· 刘向《列女传》
王终遣之。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桃花源记》
遣李进诚。——《资治通鉴·唐纪》
又如:调遣(调派;差遣);差遣(分派到外面去工作);遣使(派遣使者);遣人去请医生;遣价(差遣仆人);遣官(派遣官员);遣员(差遣人员);遣军(派遣军队)
贬谪;放逐
姜氏与 子犯谋醉而遣之。——《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遣归故郡。——《汉书·孔光传》
帝不悦而遣太子。——《潜夫论》
又如:遣归(贬谪、释放或休弃而令归);遣谪(流放边远地区);遣刑(清代放逐犯人到极边远的地方去服苦役的刑罚);遣斥(斥逐);遣犯(指放逐在边地服刑的囚犯);遣流(发配,流放)
发送;打发
笑而遣之。——宋· 欧阳修《归田录》
婿固不遣。——明· 崔铣《洹词·记王忠肃公翱三事》
厚资而遣之。——清· 周容《芋老人传》
时方冬停遣。——清· 方苞《狱中杂记》
又如:遣日(打发时光,消遣);遣书(发信);遣发(打发,排遣);遣闲(打发闲暇);遣嫁(出嫁);自遣(排遣愁闷,安慰自己)
古时指丈夫休弃妻子 [cast off one's wife and send her home]。
如:遣行(谓妻子被丈夫休弃离去)
抒发
奈何天,伤怀日,寂寥时,试遣愚衷。——《红楼梦》
又如:遣哀(抒发哀思);遣欲(排除欲念);遣除(犹排除);遣恶(除恶)
运用 。
如:遣用(使用,运用)
白天雨止放晴 。
如:遣昼(久雨至午稍停)
使,让 。
如:遣令(犹指使);遣唤(犹传唤)
〈动〉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遣-中華語文大辭典遣遣ㄑ丨ㄢˇqiǎn1.派;使離去。[例]調兵~將︱~發︱~散。2.消除;排解。[例]~懷︱~愁︱~悶︱消~。3.運用;使用。[例]~詞造句︱因詞譜曲,應弦~聲。4.〈書〉貶謫;放逐。[例]及太子問疾,帝令吮癰,有難之色,帝不悅而~太子(漢‧王符《潛夫論‧賢難》)。5.〈書〉使;教。[例]蹉跎莫~韶光老,人生惟有讀書好(元‧翁森〈四時讀書樂詩〉四首之一)。
遣-中華大字典1、遣讀音:去演切,音繾,銑韻。釋文:
❶縱也。見《說文》。《段注》:糸部曰縱。緩也。一曰舍也。
❷送也。《儀禮旣夕》:書~于策。
❸去也。見《玉篇》。
❹袪也。逐也。發也。見《增韻》。
❺出婦也。《穀梁宣十六年郯伯姬來歸注》:爲夫家所~。
❻罪名。淸時刑例。軍流之外。又有~罪。
❼消~。謂消釋俗慮也。〔鄭谷詩〕:此際難消~。
2、遣讀音:詰戰切,音譴,霰韻。釋文:
❶祖奠也。見《集韻》。
〔按周禮大史。~之日讀誄。注。~、謂祖廟之庭、大奠將行時也〕。
❷~車。送葬載牲體之車也。《禮記雜記》:~車視牢具。
〔按周禮巾車注。一曰鸞車〕。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qiǎn
1、[调遣]diào qiǎn
调派;差遣:~部队。听从~。
2、[遣送]qiǎn sòng
把不合居留条件的人送走:~出境。~回原籍。
3、[派遣]pài qiǎn
(政府、机关、团体等)命人到某处做某项工作:~代表团出国访问。
4、[遣散]qiǎn sàn
1.旧时机关、团体、军队等改组或解散时,将人员解职或使退伍:~费。 2.解散并遣送所俘获的敌方军队、机关等人员:全部伪军立即缴械~。
5、[消遣]xiāo qiǎn
原指排解愁闷。引申指用自己感到愉快的事来消磨时间。
6、[遣返]qiǎn fǎn
1.按规定把人员送回原来的地方。 2.特指把战俘送交给对方。
7、[先遣]xiān qiǎn
属性词。行动前先派出去担任联络、侦察等任务的(人员或组织):~队。~部队。
8、[排遣]pái qiǎn
借某种事消除(寂寞和烦闷):心中的郁闷难以~。
9、[遣词]qiǎn cí
(说话、写文章)运用词语:~造句。也作遣辞。
10、[遣使]qiǎn shǐ
谓派遣使者。
11、[差遣]chāi qiǎn
分派去外面工作;派遣:奉上司~。
12、[特遣]tè qiǎn
特地派遣。
13、[驱遣]qū qiǎn
1.驱使。 2.赶走。 3.消除(情绪)。
14、[资遣]zī qiǎn
给资遣行。
15、[遣怀]qiǎn huái
犹遣兴。
16、[天遣]tiān qiǎn
强调痛苦的严酷,使人联想起天罚。
17、[自遣]zì qiǎn
自己排遣愁闷,宽慰自己。
18、[编遣]biān qiǎn
旧指改编队伍,遣散多余人员。
19、[遣派]qiǎn pài
犹派遣。
20、[遣意]qiǎn yì
指写文章、说话时的构思立意。
21、[支遣]zhī qiǎn
1.使用。宋 苏轼《乞将损弱米贷与上户令赈济佃客状》:“不惟乘此飢年,人户闕食,优加賑济,又使官中却得新好白米充军粮支遣。”宋 无名氏《张协状元》戏文第十九出:“程途怕远,只要钱支遣。” 2.费用。宋 岳飞《奏画守襄阳等郡营田札子》:“就拨 江西、湖南 粮斛,朝廷支降券钱为一年支遣,候营田就绪,军储既成,则朝廷无餽餉之忧,进攻退守皆兼利也。”宋 文天祥《回祕书巽斋欧阳先生》:“先生儻乏支遣,不妨更质钱用,第常使可赎足矣。” 3.排遣。元 无名氏《合同文字》第一折:“不争我病势正昏沉,更那堪苦事难支遣。” 4.调遣,派遣。所云平 史超《东进!东进!》:“听说 黄桥 吃紧,太远 特地派我住到这里,随时听候 陈总指挥 的支遣。”
22、[遣俘]qiǎn fú
谓遣还俘虏。
23、[决遣]jué qiǎn
亦作“决遣”。审判发落。晋 陆机《晋平西将军周处碑》:“处 转 广汉 太守。郡多滞讼,有经三十年而不决。处 详其枉直,一朝决遣。”宋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十六日》:“西朶楼 下,开封 尹弹压,幕次罗列罪人满前,时復决遣,以警愚民。”《宋史·刑法志一》:“贫不能自存者给饮食,病者给医药,轻繫者即时决遣,毋淹滞。”清 曾国藩《户部员外郎彭君墓表》:“﹝ 彭永思 ﹞就逆旅操笔定讞,且判且詰,决遣如神。”
24、[追遣]zhuī qiǎn
犹追赶。元 李寿卿《度柳翠》第四折:“三十年堕落尘缘,忙追遣 月明和尚 ……毕罢了爱欲贪嗔,同共到 灵山 会上。”
25、[益遣]yì qiǎn
谓多次派人。
26、[裁遣]cái qiǎn
裁断处理。《新唐书·张嘉贞传》:“居位三年,善傅奏,敏於裁遣。”《旧五代史·唐书·明宗纪五》:“此后在朝及诸州府,凡有极刑,并须子细裁遣,不得因循。”
27、[遣流]qiǎn liú
发配、流放。
28、[遣币]qiǎn bì
古代婚嫁礼仪之一。求婚时男方向女方赠送币帛等礼物。
29、[遣谪]qiǎn zhé
犹贬谪。
30、[遣制]qiǎn zhì
袪逐制服。
31、[绌遣]chù qiǎn
贬逐。絀,通“黜”。
32、[遣还]qiǎn hái
犹遣返。谓遣送回原来的地方。
33、[赀遣]zī qiǎn
给资遣送。貲,通“资”。《清史稿·选举志三》:“光绪 季年,设进士馆,课鼎甲庶吉士及阁部官以法政诸科学,或貲遣游学异国。”陈夔龙《梦蕉亭杂记》卷二:“所有 奉省 各员一律资遣回籍;静候諭旨,不得在 津 逗遛,另生枝节。”
34、[解遣]jiě qiǎn
1.犹押送。 2.遣散。
35、[行遣]xíng qiǎn
处置;发落。宋 苏轼《与朱鄂州书》:“若依律行遣数人,此风便革。”《宋史·任伯雨传》:“臣闻北使言,去年 辽 主方食,闻中国黜 惇,放箸而起,称甚善者再,谓 南朝 错用此人。北使又问,何为只若是行遣?”《明史·徐阶传》:“帝恶给事御史抨击过当,欲有所行遣。”
36、[送遣]sòng qiǎn
1.遣送,送归。《战国策·秦策五》:“若使 子异人 归而得立,赵 厚送遣之,是不敢倍德畔施,是自为德讲。” 2.指送嫁。《南齐书·王思远传》:“景素 女废为庶人,思远 分衣食以相资赡,年长,为备笄总,访求素对,倾家送遣。”
37、[津遣]jīn qiǎn
1.由水路送行。宋 李心传《建炎以来繫年要录·建炎元年七月》:“已詔奉迎 元祐太后,津遣六宫及卫士家属,置之东南,朕与羣臣将士独畱中原。”《宋史·隐逸传下·谯定》:“高宗 即位,定 犹在 汴,右丞 许翰 又荐之,詔 宗泽 津遣诣行在。” 2.资助遣送。《续资治通鉴·宋理宗淳祐十二年》:“远官身殁,家不能归者,官为津遣。”
38、[理遣]lǐ qiǎn
从事理上得到宽解。
39、[遣哀]qiǎn āi
犹言抒发哀思。
40、[娱遣]yú qiǎn
娱乐,消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