遏
拼音
è笔顺
丨 𠃍 一 一 丿 𠃌 丿 丶 ㇄ 丶 ㇋ ㇏同音字
拼音为è的字 拼音为e的字基础解释
阻止;禁止:~止。响~行云。怒不可~。详细解释
(形声。从辵( chuò),曷声。本义:抑制;阻止,阻拦)
阻止
遏,止也。——《尔雅·释诂》
君子以遏恶扬善。——《易·大有卦》
夏王率遏众力。——《书·汤誓》
胜殷遏 刘。——《诗·周颂·武》
式遏寇虐。——《诗·大雅·民劳》
声振林木,响遏行云。——《列子·汤问》
锄其直,遏其生气。——清· 龚自珍《病梅馆记》
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又如:遏捺(按捺,遏止);遏密(指皇帝死后禁绝演奏作乐);遏讼(阻止诉讼);遏塞(阻塞);遏刘(抑制暴乱,阻止杀伐)
断绝
四海遏密八音。——《书·舜典》
又如:遏佚(断绝;丧失);遏绝(诛灭;灭绝)
阻击;抵御 。
如:遏截(邀截;拦截);遏夺(拦路抢劫);遏御(阻挡防御)
伤害
命之不易,无遏尔躬。——《诗·大雅·文王》
遮拦;遮蔽
扑击遏夺。——《吕氏春秋·安死》
片善亦不遏。——孟郊《投所知》
又如:遏阳(遮阳);遏逸(掩盖和丢弃);遏隐(遮掩;掩盖)
堰
以嘉平二年,立遏于水…遏高一丈,东西长三十丈,南北广七十余步。——《水经注·鲍丘水》
〈动〉
〈名〉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遏-中華語文大辭典遏遏ㄜˋè抑制;阻止。[例]~止│怒不可~│響~行雲。
遏-辞源3【遏】12画 3630·2 è ㄜˋ 烏葛切,入,曷韻,影。月部。㊀阻止。書 武成:“予小子旣獲仁人,敢祗承上帝,以遏亂略。”㊁斷絶。詩 大雅 文王:“命之不易,無遏爾躬。”傳:“遏,止。”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è
1、[遏制]è zhì
1.用力控制(某种感情)。 2.阻止;迫使停止。
2、[遏止]è zhǐ
阻止:洪流滚滚,不可~。
3、[阻遏]zǔ è
阻止。
4、[遏抑]è yì
压制;抑止:~不住胸中的怒火。百感交集,难以~。
5、[遏阻]è zǔ
亦作“遏岨”。阻止;拦住。
6、[陂遏]bēi è
即陂堨。
7、[蹙遏]cù è
阻挡,遏止。
8、[遮遏]zhē è
阻止;阻挡。
9、[遏折]è shé
因受阻止而中断。
10、[遏勒]è lè
强制;控制。
11、[遏御]è yù
阻挡防御。清 柯悟迟《漏网喁鱼集·咸丰六年》:“镇江 营譁然大散,又无遏御。”清 史致谔《同治元年十月初六日禀曾国藩等》:“添调……艇钓礮船九隻分赴 丈亭、太平桥、姚江 等处,棱巡遏御。”
12、[遏讼]è sòng
阻止被害者向司法部门起诉。
13、[遏猪]è zhū
谓水受阻塞而停聚为泽。
14、[抵遏]dǐ è
遏止。
15、[杜遏]dù è
禁绝,阻止。
16、[铎遏]duó è
复姓。春秋 晋 有 铎遏寇。《左传·成公十八年》:“鐸遏寇 为上军尉。”杨伯峻 注:“襄 二十五年《传》齐 有 鐸父,以 鐸 为姓。但据《通志·氏族略四》鐸遏寇 以 鐸遏 为复姓。”
17、[扞遏]hàn è
抵御。
18、[遏絶]è jué
1.诛灭;灭绝。 2.阻止禁绝。
19、[抑遏]yì è
抑制;遏止。
20、[雍遏]yōng è
阻塞,壅塞。雍,通“壅”。
21、[隄遏]dī è
堤防,堤岸。《三国志·吴志·诸葛恪传》:“魏 以 吴 军入其疆土,耻於受侮,命大将 吴遵、诸葛诞 等率众七万,欲攻围两坞,图坏隄遏。”
22、[遏防]è fáng
防止;阻止。
23、[拥遏]yōng è
阻塞,阻拦。
24、[遏岨]è qū
见“遏阻”。
25、[遏勃]è bó
犹郁勃。生气勃勃的样子。
26、[障遏]zhàng è
阻挡,阻止。
27、[靖遏]jìng è
安定。
28、[底遏]dǐ è
遏止。底,通“抵”。
29、[控遏]kòng è
犹控制。
30、[禁遏]jìn è
犹禁阻;遏止。
31、[横遏]héng è
拦阻。
32、[遏閟]è bì
阻止。
33、[枉遏]wǎng è
屈抑。
34、[遏逸]è yì
掩盖和丢弃。
35、[堤遏]dī è
堤防,堤岸。《三国志·吴志·诸葛恪传》:“魏 以 吴 军入其疆土,耻於受侮,命大将 吴遵、诸葛诞 等率众七万,欲攻围两坞,图坏隄遏。”
36、[逼遏]bī è
逼迫压制。
37、[断遏]duàn è
阻拦隔断。
38、[遏绝]è jué
1.诛灭;灭绝。 2.阻止禁绝。
39、[遏密]è mì
1.指帝王等死后停止举乐。 2.为皇帝居丧期间。 3.指皇帝之死。
40、[遏阳]è yáng
遮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