踬
拼音
zhì笔顺
丨 𠃍 一 丨 一 丨 ㇀ 丿 丿 一 丨 丨 𠃍 丿 丶同音字
拼音为zhì的字 拼音为zhi的字基础解释
1.绊倒:颠~。 2.事情不顺利;失败:屡试屡~。详细解释
(形声。从足,质声。绊倒与足有关,故从足。本义:被绊倒)
同本义
踬,蛤也。——《说文》
驰趣期而赴踬。——马融《长笛赋》
杜回踬而颠。——《左传·宣公十五年》
不踬于山,而踬于垤。——《韩非子·六反》
跌倒,摔倒
举之过一钧,则踬仆矣。——《论衡·命禄》
踬踣者屡。——孙文《序》
又如:踬朴(跌倒);踬踣(跌倒);踬顿(失足跌倒);踬蹶(踬踣。踬颠。绊倒)
遭受挫折
僧孺硕学,而中年遭踬。——《南史·王僧孺传》
碍,阻碍
踬于中道。——《清光禄大夫礼部尚书李公墓志铭》
又如:踬顿(受到阻碍而停顿不前);踬阂(颠踬阻碍而进退不得)
〈动〉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踬-中華語文大辭典同:躓
踬-汉语大词典踬(I)zhi
ㄓˋ
〔《广韵》陟利切,去至,知。〕
1.跌倒,绊倒。
●《左传·宣公十五年》:“杜回踬而颠,故获之。”
杨伯峻注:“踬,谓行时足遇阻碍而触之也。”
●《文选·马融〈长笛赋〉》:“薄凑会而凌节兮,驰趣期而赴踬。”
李善注:“踬,谓颠仆也。”
●唐元稹《〈八骏图诗〉序》:“无是三神而得是八马,乃破车掣御,踬人之乘也。世焉用之?”
●李劼人《天魔舞》第二十章:“陈登云饥疲得只想睡,跟在姜森背后,一步一踬的垂头走着。”
2.谓事情不顺利,处于困境。
●晋葛洪《抱朴了·官理》:“故良骏败于拙御,智士踬于闇世。”
●《陈书·宗元饶蔡征等传论》:“蔡征聪敏才赡,而擅权自踬,惜哉!”
●清戴名世《〈北行日纪〉序》:“以余之狷隘,忧愤满怀,而仆仆于朝市之间,所往而辄踬,固早自知之。”
3.文辞晦涩,不畅达。
●南朝梁钟嵘《诗品·总论》:“若专用比兴,患在意深,意深则词踬。”
●清章学诚《文史通义·说林》:“意卓而词踬者,润丹青于妙笔。”
4.低劣;疲困。
●《古诗源·〈易纬〉引古诗》:“踬马破车,恶妇破家。”
●《梁书·王僧孺传》:“盖基薄墙高,涂遥力踬,倾蹶必然,颠匐可俟。”
5.通“锧”。古代腰斩用具的垫座。
●汉荀悦《汉纪·昭帝纪》:“﹝王欣﹞始为范阳令,暴胜之为直指使者,欲斩之。欣解衣伏踬。”
踬(II)zhī
ㄓ
〔《集韵》张尼切,平脂,知。〕
同“胝”。
●《孟子·滕文公下》“圣人之徒也”
汉赵岐注:“章指:言夫忧世拨乱,勤以济之,义以匡之,是故禹稷骈踬,周公仰思,仲尼皇皇,墨突不及污,圣贤若是,岂得不辩也。”
●焦循正义:“《史记》作胼胝,谓手足生胝也。”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zhì
1、[踬踣]zhì bó
绊倒。比喻遭受挫折。
2、[困踬]kùn zhì
受挫,颠沛窘迫。
3、[寒踬]hán zhì
贫穷困顿。
4、[迍踬]zhūn zhì
1.谓行路艰难。 2.困顿挫折。
5、[跻踬]jī zhì
谓声音或高或低。
6、[傎踬]diān zhì
颠仆,跌倒。
7、[踬士]zhì shì
不得意的士人。
8、[踬顿]zhì dùn
1.失足跌倒。 2.指倒毙。 3.谓处境困难。 4.挫辱。
9、[蹶踬]juě zhì
跌倒,颠仆。
10、[骈踬]pián zhì
谓手足不仁。
11、[牵踬]qiān zhì
牵制困扰。
12、[顿踬]dùn zhì
跌倒;比喻事情不顺利。
13、[陨踬]yǔn zhì
跌倒;崩塌。借指死亡。
14、[屯踬]tún zhì
困顿失意。
15、[贫踬]pín zhì
贫穷困顿。谓潦倒,不得意。
16、[遭踬]zāo zhì
遭受挫折。《南史·王僧孺传论》:“僧孺 硕学,而中年遭躓,非为不遇,斯乃穷通之数也。”宋 陈亮《陈思正墓志铭》:“平生不欲其乡有不平之事,其人有不满之意,虽以此遭躓而不悔也。”
17、[踬颠]zhì diān
1.绊倒。 2.引申为障碍。
18、[踬躅]zhì zhú
踯躅,徘徊。
19、[踬跲]zhì jié
颠仆牵绊。比喻境况很不顺利。
20、[踬阂]zhì hé
踬碍。
21、[颠踬]diān zhì
1.倒仆;下跌。晋 葛洪《抱朴子·百里》:“冒昧苟得,闇於自量者,虑中道之颠躓,不以駑薾服鸞衡。”《资治通鉴·隋炀帝大业元年》:“既战,伪北;林邑 逐之,象多陷地颠躓。”清 冯桂芬《启李宫保论减赋》:“駑马日行百里,强以二百里,必不及百里而颠躓矣。” 2.败亡;倾覆。《旧唐书·狄仁杰传》:“自然贼深入必有颠躓之虑,浅入必无虏获之益。”宋 朱熹《答张敬夫书》:“鋭於趋事,而昧於自知,吾恐其颠躓之速也。”明 朱鼎《玉镜台记·闻鸡起舞》:“荒鸡午夜传,忽惊回客梦残。为只为乾坤颠躓,蹇蹇孤臣睡怎安。” 3.困顿;挫折。唐 独孤及《唐故范阳郡仓曹参军京兆韦公墓志铭序》:“安禄山 以 范阳 叛,劫胁元元,以杀整众,士之因官因居而困窘颠躓堕围中者数千计。”宋 葛立方《韵语阳秋》卷二十:“东坡 归 阳羡 时,流离颠躓之餘,絶禄已数年。”清 王韬《淞滨琐话·金玉蟾》:“所虑者君家夙称素封,今颠躓归来,其能免邻里訕笑乎?”柯灵《香雪海·创作学习笔记》:“曹雪芹 如果不是亲身经历繁华,颠踬而堕入贫困,根本就不可能产生《红楼梦》。” 4.跌跌撞撞地行进、奔跑。唐 陆龟蒙《野庙碑》:“一旦有大夫之忧,当报国之日,则佪挠脆怯,颠躓窜踣。”张贤亮《灵与肉》一:“车辙交错的土路坎坷不平,牲口在上面颠踬地踏着碎步。”
22、[蹉踬]cuō zhì
挫折;困顿。
23、[淹踬]yān zhì
谓受挫折,不顺利。
24、[蹇踬]jiǎn zhì
1.困顿颠仆;不顺利。唐 王勃《为人与蜀城父老书》之二:“低心於蹇躓之辰,忍耻於恓惶之日哉。”唐 高适《留别郑三韦九兼洛下诸公》诗:“蹇躓蹉跎竟不成,年过四十尚躬耕。”明 高攀龙《答叶台山书》:“恨稟赋庸下,愈鞭策愈蹇躓不前。” 2.指驽马。唐 元稹《野节鞭》诗:“誓以鞭姦顽,不以鞭蹇躓。”唐 陈去疾《赋得骐骥长鸣》诗:“何言从蹇躓,今日逐腾驤。” 3.文辞滞涩;不通畅。唐 刘知几《史通·序例》:“子显(萧子显)虽文伤蹇躓,而义甚优长。”清 王夫之《薑斋诗话》卷二:“言简者最忌局促,局促则必有滞累……非有红罏点雪之襟宇,则方欲驰骋,忽尔蹇躓;意在矜庄,祇成疲苶。”
25、[踬字]zhì zì
谓背诵不流利,出现停顿或漏字。
26、[踬弊]zhì bì
颠沛困顿。
27、[踬硋]zhì ài
亦作“躓碍”。使人绊跌的障碍。
28、[沦踬]lún zhì
落泊;困顿。
29、[踬蹶]zhì juě
绊倒。比喻遭受挫折而失败。
30、[倾踬]qīng zhì
跌倒。
31、[跋踬]bá zhì
亦作“跋疐”。挫折;进退不得。
32、[跛踬]bǒ zhì
犹跛蹶。汉 焦赣《易林·渐之巽》:“跛躓未起,失利后市,不得鹿子。”
33、[踬垤]zhì dié
语本古逸《尧戒》诗:“战战慄慄,日谨一日,人莫躓于山,而躓于垤。”比喻稍不经意,便遭蹉跌。
34、[倒踬]dǎo zhì
犹困顿。
35、[踣踬]bó zhì
犹倾跌。
36、[踬碍]zhì ài
见“躓硋”。
37、[踬仆]zhì pū
跌倒。
38、[跲踬]jié zhì
颠蹶,不能前进。
39、[跋前踬后]bá qián zhì hòu
同“跋前疐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