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问之学
拼音
jì wèn zhī xué笔顺
同音字
拼音为jì的字 拼音为wèn的字 拼音为zhī的字 拼音为xué的字 拼音为ji的字 拼音为wen的字 拼音为zhi的字 拼音为xue的字基础解释
只是记诵书本,以资谈助或应答问难的学问。指对学问未融会贯通,不成体系。详细解释
- 【解释】:只是记诵书本,以资谈助或应答问难的学问。指对学问未融会贯通,不成体系。
- 【出自】:《礼记·学记》:“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必也其听语乎?”
- 【语法】:偏正式;作宾语;指无真知之学
按字解释
记问:记诵诗书典籍,以备讲学时有问而答。
之: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限于做宾语)。
学:学识,学问。
词典解释
记问之学-典故小词典指死记硬背获得的一点书本知识。
〔出典〕《礼记· 学记》:“记问之学, 不足以为人师。”
〔用例〕光靠一点记问之学,是适应不了瞬息万变的现实生活的, 更不要说做人的老师了。
记问之学
【拼音】:jì wèn zhī xué
解释
只是记诵书本,以资谈助或应答问难的学问。指对学问未融会贯通,不成体系。
出处
《礼记·学记》:“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必也其听语乎?”
示例
就是记问之学,也亏他了。我再试他一试。”(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一 ★伯牙听见他对答如流,犹恐是~。又想道
近义词
反义词
语法
作宾语;指无真知之学
出处
《礼记·学记》:“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必也其听语乎?”引证
宋-韩元吉--《南涧甲乙稿·一八·一经斋铭序》:西汉去古未远,故大儒董仲舒之流,皆号为能通一经,而其言粹然与经无择,后世记问之学不逮远矣。
清-俞樾--《酿斋训蒙杂编序》:至孔门七十二贤,虽老师宿儒,有不能悉举其名者,亦括以有韵之文,而又补其遗佚,阙其疑似,不徒为记问之学而已。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俞伯牙摔琴谢知音》:伯牙听见他对答如流,犹恐是记问之学。又想道:“就是记问之学,也亏他了。”
近代-王浚卿-第十二回-《冷眼观》:我不过记问之学,实在不是个里手。
清-王韬--《淞隐漫录·九·红芸别墅》:此章句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
故事
宋-韩元吉--《南涧甲乙稿·一八·一经斋铭序》:西汉去古未远,故大儒董仲舒之流,皆号为能通一经,而其言粹然与经无择,后世记问之学不逮远矣。
清-俞樾--《酿斋训蒙杂编序》:至孔门七十二贤,虽老师宿儒,有不能悉举其名者,亦括以有韵之文,而又补其遗佚,阙其疑似,不徒为记问之学而已。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俞伯牙摔琴谢知音》:伯牙听见他对答如流,犹恐是记问之学。又想道:“就是记问之学,也亏他了。”
近代-王浚卿-第十二回-《冷眼观》:我不过记问之学,实在不是个里手。
清-王韬--《淞隐漫录·九·红芸别墅》:此章句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