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耳之学
拼音
kǒu ěr zhī xué笔顺
同音字
拼音为kǒu的字 拼音为ěr的字 拼音为zhī的字 拼音为xué的字 拼音为kou的字 拼音为er的字 拼音为zhi的字 拼音为xue的字基础解释
指只知道耳朵进口里出的一些皮毛之见,而没有真正的学识。详细解释
- 【解释】:指只知道耳朵进口里出的一些皮毛之见,而没有真正的学识。
- 【出自】:《荀子·劝学》:“小人之学耳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
- 【语法】:偏正式;作宾语;含贬义,指道听途说的肤浅之学
按字解释
口:人和动物吃东西和发声的器官(亦称“嘴”)。
耳:耳朵。
之:代词,这,那。
学:学识。
词典解释
口耳之学-中華語文大辭典同:口耳之學
口耳之学-中华成语大词典口耳之学
【拼音】:kǒu ěr zhī xué
解释
指只知道耳朵进口里出的一些皮毛之见,而没有真正的学识。
出处
《荀子·劝学》:“小人之学耳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
示例
是当时虽从事于经义,亦皆~。 ★清·赵翼《廿二史札记》卷八
近义词
反义词
语法
作宾语;指道听途说的肤浅之学
出处
《荀子·劝学》:“小人之学耳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引证
宋-陆游--《跋柳书苏夫人墓志》:盖欲注杜诗,须去少陵地位不大远乃可下语。不然,则勿注可也。今诸家徒欲以口耳之学揣摩得之,可乎?
清-赵翼--《廿二史札记·六朝清谈之习》:是当时虽从事于经义,亦皆口耳之学。
当代-王家忠--《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双向评价的实践与探索》:汉语拼音是口耳之学,学拼音就是要练口、练耳,反复练习,达到自如运用。
清-顾炎武--《与任钧衡》:近世号为通经者,大都皆口耳之学,无得于心,既无心得,尚安望其致用哉?
清-章学诚--《文史通义·永清县志舆地图序例》:古人口耳之学,有非文字所能著者,贵其心领而神会也。
元-赵孟獅--《松雪斋集·六·叶氏经疑序》:而其所以疑者,有以见叶君之用心于经书,而非泛泛口耳之学所可同年而语矣。
春秋-曾子--《大学》:君若不在于的,苟欲玩其辞而已,是谓口耳之学,曾何足云?
故事
宋-陆游--《跋柳书苏夫人墓志》:盖欲注杜诗,须去少陵地位不大远乃可下语。不然,则勿注可也。今诸家徒欲以口耳之学揣摩得之,可乎?
清-赵翼--《廿二史札记·六朝清谈之习》:是当时虽从事于经义,亦皆口耳之学。
当代-王家忠--《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双向评价的实践与探索》:汉语拼音是口耳之学,学拼音就是要练口、练耳,反复练习,达到自如运用。
清-顾炎武--《与任钧衡》:近世号为通经者,大都皆口耳之学,无得于心,既无心得,尚安望其致用哉?
清-章学诚--《文史通义·永清县志舆地图序例》:古人口耳之学,有非文字所能著者,贵其心领而神会也。
元-赵孟獅--《松雪斋集·六·叶氏经疑序》:而其所以疑者,有以见叶君之用心于经书,而非泛泛口耳之学所可同年而语矣。
春秋-曾子--《大学》:君若不在于的,苟欲玩其辞而已,是谓口耳之学,曾何足云?
造句
接龙
学富五车 车马填门 门庭如市 市无二价 价值连城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鱼目混珠 珠还合浦组词
近义词
kǒu ěr zhī xué
1、[道听途说]dào tīng tú shuō
道、途:路。路上听来的、路上传播的话。泛指没有根据的传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