裈
拼音
kūn笔顺
丶 ㇇ 丨 丿 丶 丶 ㇇ 一 𠃋 一 丨同音字
拼音为kūn的字 拼音为kun的字基础解释
古代有裆的裤子。详细解释
又作“裩”。满裆裤。以别于无裆的套裤而言
相如自著犊鼻裈,与保庸杂作。——《史记》
又如:裈帽(裤子和帽子);裈衣(内衣裤);裈虱(比喻虚伪、迂腐、守礼求荣的“正人君子”)
〈名〉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裈-中華語文大辭典同:褌
裈-漢語大字典裈
裈“褌”的类推简化字。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kūn
1、[裈褶]kūn zhě
裤缝。
2、[裈袴]kūn kù
亦作“裩裤”。裤子。
3、[裈虱]kūn shī
三国 魏 阮籍 生活於 魏 晋 易代之际,不满现实,常著诗文以讥刺和抨击虚伪的礼教制度。其所作《大人先生传》云:“世人所谓君子,惟法是修,惟礼是克……君子之处域内,何异夫蝨之处褌中乎!”见《晋书·阮籍传》。后遂以“褌虱”比喻虚伪、迂腐、守礼求荣的“正人君子”。
4、[曝裈]pù kūn
晋 阮咸 曾于七月七日以竿挂犊鼻褌于庭。后以“曝褌”为疏放不拘之典。
5、[裈裤]kūn kù
亦作“裩裤”。见“褌袴”。
6、[裈带]kūn dài
亦作“裩带”。裤带。
7、[裈裆]kūn dāng
裤裆。
8、[复裈]fù kūn
可絮絮绵的夹裤。
9、[蝨处裈]shī chǔ kūn
亦作“虱处褌”。语出《晋书·阮籍传》:“上欲图三公,下不失九州牧。独不见羣蝨之处褌中,逃乎深缝,匿乎坏絮,自以为吉宅也。行不敢离缝际,动不敢出褌襠,自以为得绳墨也。然炎丘火流,焦邑灭都,羣蝨处於褌中而不能出也。君子之处域内,何异夫蝨之处褌中乎!”后因以“蝨处褌”比喻身处浊世,局促难安。
10、[犊鼻裈]dú bí kūn
1.亦作“犊鼻裩”。亦省作“犊鼻”。亦省作“犊裩”。短裤,一说围裙。形如犊鼻,故名。汉 赵晔《吴越春秋·勾践入臣外传》:“越王 服犊鼻,着樵头。”《汉书·司马相如传上》:“相如 身自著犊鼻褌。”王先谦 补注:“但以蔽前,反繫于后,而无袴襠,即吾 楚 所称围裙是也。”《梁书·文学传下·谢几卿》:“后以在省署,夜著犊鼻褌,与门生登阁道饮酒酣嘑,为有司纠奏,坐免官。”鲁迅《且介亭杂文末编·女吊》:“看客们都屏着气,台上就闯出一个不穿衣裤,只有一条犊鼻褌,面施几笔粉墨的男人,他就是‘男吊’。” 2.汉 文学家 司马相如 琴挑富家 卓王孙 新寡的女儿 卓文君,文君 私奔,与 相如 在 临邛 卖酒。“文君 当壚,相如 身自著犊鼻褌与佣保杂作,涤器於市中。”见《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后用为卖酒的典故。《晋书·鲁褒传》:“文君 解布裳而被锦绣,相如 乘高盖而解犊鼻。”宋 晏几道《题司马长卿画像》诗:“犊鼻生涯一酒壚,当年嗤笑欲何如?”元 方夔《卢明之开炉》诗:“燕頷已空西塞梦,犊裩莫遣远山愁。”明 孙柚《琴心记·当垆市中》:“丈夫沦落竟何言,犊鼻含羞只自寃。”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鸦头》:“王 与僕人躬同操作,卖酒贩浆其中……积年餘,渐能蓄婢媪,王 自是不着犊鼻,但督课而已。” 3.三国 魏 阮籍、阮咸 叔侄,俱名列竹林七贤。阮 族所居,在道北的都是富户,在道南的都为贫家。俗有七月七日晒衣之习,是日,居道北诸 阮 盛陈纱罗锦绮,居道南之 阮咸“以竿高挂大布犊鼻褌于中庭”。人多怪之,他说:“未能免俗,聊復尔耳!”用以调侃世俗。见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后用为贫穷的典故。唐 李颀《别梁鍠》诗:“庭中犊鼻昔常掛,怀里琅玕今在无?”宋 梅尧臣《岸贫》诗:“稚子将荷叶,还充犊鼻裩。”清 唐孙华《七夕喜雨》诗:“农家且稳鱼羹饭,贫室忙收犊鼻褌。”
11、[虱处裈中]shī chǔ kūn zhōng
裈:裤子。虱子躲在裤缝里。比喻世俗生活的拘窘局促。
12、[花下晒裈]huā xià shài kūn
裈:有裆裤子。在鲜花下晒裤子。比喻不文雅,煞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