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天天汉语
  2. 网站首页

拼音

tǎn

笔顺

丿 𠃍

同音字

拼音为tǎn的字 拼音为tan的字

基础解释

1.脱去或敞开上衣,露出(身体的一部分):~露。~胸露臂。 2.袒护:偏~。

详细解释

〈动〉

  1. (形声。从衣,旦声。本义:绽开)

  2. 同本义

    袒,衣缝解也。——《说文》

  3. 脱去上衣,露出身体的一部分

    乃右肉袒于庙门之东。——《仪礼·遂觏礼》

    劳毋袒。——《礼记·曲礼》

    袒右。——《史记·陈涉世家》

    袒胸露乳。——明· 魏学洢《核舟记》

    又如:袒臂(袒露胳膊。表示奋发、激昂或愿意归降);袒肉(脱去上衣,裸露肢体。古人谢罪或祭礼时的一种表示);袒肩(袒膊。袒露右肩);袒开(袒露解开)

  4. 古代行礼时脱去上衣的左袖,露出裼衣

    于是汉王为义帝发丧,袒而大哭。——《汉书·高帝纪》

    又如:袒左(古代行礼时,袒出上衣之左袖,以左袖插入前襟之右,而露出裼衣,或袒所有衣服之左袖,而露出左臂。古代凡礼事皆左袒);袒免亲(指五服以外的远亲);袒哭(袒左痛哭。古代哀悼死者的一种表示);袒裘(谓在君之侧袒出正服、裼衣、皮衣的左袖而露出中衣。是一种违礼不敬之举);袒裼(脱去上衣左袖,露出内衣)

〈动〉

  1. 表白 。

    如:袒开(毫无掩饰地敞开);袒荡(垣率,不做作)

  2. 偏袒 。

    如:袒庇(袒护包庇);袒护 “襢”

  3. 另见 zhàn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袒-中華語文大辭典

袒ㄊㄢˇtǎn1.脫掉或敞開上衣、衣袖等,露出(身體的一部分)。[例]~胸︱~露。2.庇護;袒護。[例]偏~。

袒-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袒 tǎn
① 动解开上衣,露出身体的一部分。《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闻之,肉~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核舟记》:“佛印绝类弥勒,~胸露乳,矫首昂视。” ② 动偏袒;袒护。蒲松龄《聊斋志异·珊瑚》:“二成又懦,不敢为左右~。”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tǎn

1、[偏袒]piān tǎn

袒护双方中的一方。见〖左袒〗。

2、[袒露]tǎn lù

裸露:~胸膛。~心声。

3、[袒护]tǎn hù

对错误的思想行为无原则地支持或保护:~孩子不是爱孩子。

4、[袒割]tǎn gē

袒右膊而割切牲肉,古代天子敬老、养老之礼。语出《礼记·乐记》:“食三老、五更於太学,天子袒而割牲,执酱而馈,执爵而酳。”《文选·张衡<东京赋>》:“执鑾刀以袒割,奉觴豆於国叟。”薛综 注:“言天子亲执鑾刀,袒右膊而割牲,以示敬也。”《周书·于谨传》:“是以古先明后,感若斯典,立三老五更,躬自袒割。”《资治通鉴·陈文帝天嘉四年》:“有司进饌,帝跪设酱豆,亲为之袒割。”

5、[三袒]sān tǎn

古丧礼。谓居丧时三度袒露上体以示哀。

6、[袒荡]tǎn dàng

坦率,不做作。

7、[肉袒]ròu tǎn

脱去上衣,裸露肢体(古人在祭祀或谢罪时以此表示恭敬或惶恐)

8、[袒裘]tǎn qiú

谓在君之侧袒出正服、裼衣、皮衣的左袖而露出中衣。是一种违礼的不敬之举。《左传·哀公十七年》:“大子请使 良夫。良夫 乘衷甸两牡,紫衣狐裘。至,袒裘,不释剑而食。大子使牵以退,数之以三罪而杀之。”杜预 注:“食而热,故偏袒,亦不敬。”孔颖达 疏:“在君之所,於法唯有露裼衣耳,无露裘之时。今 良夫 为食热之故,偏袒其裘,则并裘亦袒,是不敬也……三罪:紫衣、袒裘、带剑。”

9、[衩袒]chà tǎn

谓不拘礼仪只穿便服,或袒衣露体。

10、[补袒]bǔ tǎn

辅佐。

11、[左袒]zuǒ tǎn

汉高祖刘邦死后,吕后当权,培植吕姓的势力。 吕后死,太尉周勃夺取吕氏的兵权,就在军中对众人说:“拥护吕氏的右袒 (露出右臂),拥护刘氏的左袒。”军中都左袒(见于《史记·吕太后本纪》) 。后来管偏护一方叫左袒。

12、[袒缚]tǎn fù

肉袒面缚以示投降。语出《史记·宋微子世家》:“周武王 伐 紂 克 殷,微子 乃持其祭器造於军门,肉袒面缚。”司马贞 索隐:“面缚者,缚手于背而面向前也。”

13、[膝袒]xī tǎn

膝行肉袒。表示投降请罪。

14、[袒裼]tǎn xī

1.亦作“襢裼”。脱去上衣左袖,露出内衣。 2.脱去上衣,裸露肢体。

15、[袒谪]tǎn zhé

露出皮肉挨打。

16、[散袒]sàn tǎn

逍遥自在。

17、[袒括]tǎn kuò

古丧礼,死者已小敛,吊丧者袒衣括发而吊。语出《礼记·檀弓上》:“主人既小敛,袒、括髮。”《宋书·孝义传·何子平》:“﹝ 何子平 ﹞母丧去官,哀毁踰礼,每至哭踊,顿絶方苏。值 大明 末,东土飢荒,继以师旅,八年不得营葬,昼夜号絶擗踊,不闋俄顷,叫慕之音,常如袒括之日。”《周书·齐炀王宪传》:“吾与 齐王 异生,俱非正嫡,特为吾意,今袒括是同。”清 方文《述哀》诗:“浹旬书始到,旅次聊袒括。”

18、[袒庇]tǎn bì

袒护包庇。

19、[曲袒]qǔ tǎn

偏袒。

20、[袒踊]tǎn yǒng

袒左与跳踊。古代丧礼仪节。

21、[袒裸]tǎn luǒ

见“袒裼裸裎”。

22、[免袒]miǎn tǎn

即袒免。古代丧服。袒露左臂,以麻布缠头。

23、[袒褊]tǎn biǎn

形容衣服袒露而狭小。

24、[袒服]tǎn fú

即僧却崎。僧尼五衣之一。为一种覆肩掩腋衣。

25、[徒袒]tú tǎn

见“徒裎”。

26、[袒肉]tǎn ròu

谓脱去上衣,裸露肢体。古人谢罪或祭祀时的一种表示。

27、[躶袒]luǒ tǎn

谓裸露身体。

28、[袒右]tǎn yòu

1.脱去右袖,露出右臂。古代罪人受刑的标志。《仪礼·乡射礼》“司射适堂西,袒决遂”唐 贾公彦 疏:“凡事无问吉凶,皆袒左……惟有受刑袒右。”参见“袒左”。 2.脱去右袖,露出右臂。古时表示参加起事的标志。《战国策·齐策六》:“王孙贾 乃入市中曰:‘淖齿 乱 齐国,杀 閔王,欲与我诛者袒右。’市人从者四百人,与之诛 淖齿,刺而杀之。”《汉书·陈胜传》:“乃诈称公子 扶苏、项燕,从民望也。袒右,称 大楚。”颜师古 注:“袒右者,脱右肩之衣。当时取异於凡众也。” 3.汉 吕后 死,太尉 周勃 入北军,“行令军中曰:‘为 吕氏 右袒,为 刘氏 左袒。’军皆左袒。”周勃 遂率兵尽杀 吕 党。事见《史记·吕太后本纪》。后遂以“袒右”表示对旧势力的拥护。李大钊《新旧思潮之激战》:“若是公众袒右你们,那个能够推倒你们。”

29、[袒开]tǎn kāi

1.袒露解开。 2.毫无掩饰地敞开。

30、[钩袒]gōu tǎn

捋袖露臂。

31、[袒肩]tǎn jiān

袒露右肩。

32、[袒左]tǎn zuǒ

古行礼时,袒出上衣之左袖,以左袖插入前襟之右,而露出裼衣;或袒所有衣服之左袖,而露出左臂。古代凡礼事皆左袒。

33、[露袒]lù tǎn

袒衣露体。《资治通鉴·秦昭襄王五十二年》:“﹝ 荀卿 ﹞尝与 临武君 论兵於 赵孝成王 之前……仁人之兵,不可诈也。彼可诈者,怠慢者也,露袒者也,君臣上下之间滑然有离德者也。”胡三省 注:“露袒,如人之支体上下无衣裳以覆蔽,裸露肉袒者也。”

34、[褊袒]biǎn tǎn

偏袒。

35、[鄙袒]bǐ tǎn

指汗衫背心。

36、[羞袒]xiū tǎn

古时汗衣的别名,即贴身背心。

37、[袒跣]tǎn xiǎn

1.谓脱袜赤足。古人致敬谢罪的一种礼节。 2.表示对神灵的虔诚。 3.袒胸赤足。

38、[袒膊]tǎn bó

袒露肩胛。

39、[袒哭]tǎn kū

袒左痛哭。古代哀悼死者的一种表示。

40、[袒帻]tǎn zé

谓头包发巾而不戴冠。

近义词

tǎn

1、[偏袒]piān tǎn

袒护双方中的一方。见〖左袒〗。

2、[表白]biǎo bái

对人解释,说明自己的意思:再三~。~心迹。

反义词

tǎn

1、[惊骇]jīng hài

惊慌害怕。

相关字词

袒的反义词 袒的近义词 袒的同音词

大家都在搜

  • 袒能组什么词
  • 袒能组什么词语
  • 袒可以组什么词
  • 袒可以组什么词语
  • 袒字可以组什么词
  • 袒字可以组什么词语
  • 袒字能组什么词
  • 袒字能组什么词语
  • 袒字开头的成语
  • 袒字结尾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