芟
拼音
shān笔顺
一 丨 丨 丿 ㇍ ㇇ ㇏同音字
拼音为shān的字 拼音为shan的字基础解释
1.割(草)。 2.除去:~除。详细解释
(会意。从殳( shū)。殳,兵器。以殳除草。本义:铲除杂草)
同本义
芟,刈草也。——《说文》
尝之日,涖卜来岁之芟。——《周礼·肆师》
芟蕰崇之。——《左传·隐公六年》
载芟载柞。——《诗·周颂·载芟》。注:“除草曰芟。”
又如:芟夷(除草,割草);芟荑(同“芟夷”。刈除);芟柞(指耕作);芟翦(芟剪。剪除;修剪);芟薙(刈除);芟柞(割除草木);芟秽(割除杂草。后用以比喻除去祸害)
斩杀;消灭;清除
芟野菼。——《淮南子·本经》。注:“杀也。”
今操芟夷大难,略已平矣。——《资治通鉴》
又如:芟讨(讨灭敌人);芟锄(除去,铲除);芟刈(割,引申为杀戮);芟夷(铲除;除草;亦指杀戮);芟定(平定)
删除 。
如:芟削(删除);芟翦(芟剪。删除)
大镰刀
权节其用,耒、耜、耞、芟。——《国语·齐语》
如:芟割(用镰刀收割)
[用作防汛护堤]砍下的芦荻
凡伐芦荻谓之“芟”,伐山木榆柳枝叶谓之“梢”,辮竹纠芟为索。——《宋史》
〈动〉
〈名〉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芟芟-汉语大词典芟芟角长貌。
●唐张籍《山头鹿》诗:“山头鹿,角芟芟,尾促促。”
芟芟ㄕㄢshān1.〈書〉割除(草)。[例]遂拔所佩刀,親自~草(《北史‧卷二十二‧長孫道生列傳》)。2.〈書〉削除;刪去。[例]今所定律令,~繁就簡(明‧焦竑《玉堂叢語‧卷四‧纂修》)。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shān
1、[芟翦]shān jiǎn
1.亦作“芟剪”。剪除;修剪。清 冒襄《影梅庵忆语》卷二:“或隔岁便芟剪得宜,至花放恰採入供。”《花城》1981年第3期:“有远见的园丁,总是毅然芟剪蔓枝繁节,刺激开花结果。” 2.铲平;消除。明 刘基《甘露颂》:“明明我皇,统坤握乾,芟翦豪猾,树德佑贤。”明 沉德符《野获编·内监·冯保之败》:“大抵权璫盘踞深固,非同类相戕,必难芟翦。” 3.删除。《隋书·经籍志四》:“晋 代 挚虞,苦览者之劳倦,於是採擿孔翠,芟剪繁芜,自诗赋下,各为条贯,合而编之,谓为《流别》。” 4.抑制,制止。《资治通鉴·梁武帝大通二年》:“洛中 人士繁盛,骄侈成俗,不加芟翦,终难制驭。”
2、[芟秋]shān qiū
立秋以后在农作物地里锄草、松土,使农作物早熟、子实饱满,并防止杂草结子。也作删秋。
3、[芟夷]shān yí
1.除(草)。 2.铲除或消灭(某种势力)。‖也作芟荑。
4、[芟薙]shān tì
1.刈除。 2.引申为开垦。 3.清除;消灭。 4.删除。
5、[芟正]shān zhèng
删削订正。
6、[芟剪]shān jiǎn
见“芟翦”。
7、[夷芟]yí shān
本指以钩镰贴地割草,引申为铲除;删除。
8、[芟芟]shān shān
角长貌。
9、[梢芟]shāo shān
指树枝、芦荻之类的防汛护堤材料。
10、[芟柞]shān zhà
《诗·周颂·载芟》:“载芟载柞,其耕泽泽。”毛 传:“除草曰芟,除木曰柞。”后因以“芟柞”指耕作。
11、[芟角]shān jiǎo
暂未释义
12、[芟削]shān xuē
删除。
13、[裁芟]cái shān
剪裁删改。
14、[斩芟]zhǎn shān
1.斩除。 2.砍杀;杀戮。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云南河口起义清方档案》:“我军併力痛击,斩芟尤多。”
15、[芟荑]shān yí
同“芟夷”。
16、[芟刈]shān yì
引申为杀戮。
17、[稍芟]shāo shān
指树枝芦荻等塞河之物。《续资治通鉴·宋仁宗至和二年》:“往年 河 决 商胡,执政之臣,不审计虑,遽谋修塞,凡科配稍芟一千八百万,骚动六路百餘州军,官吏催驱,急若星火,虚费民财,为国歛怨。”
18、[芟除]shān chú
1.除去(草):~杂草。 2.删除:文辞烦冗,~未尽。
19、[节芟]jié shān
删节。
20、[芟繁就简]shān fán jiù jiǎn
芟:除去;就:趋向。去掉繁杂部分,使它趋于简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