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得益彰
拼音
xiāng dé yì zhāng笔顺
同音字
拼音为xiāng的字 拼音为de的字 拼音为yì的字 拼音为zhāng的字 拼音为xiang的字 拼音为de的字 拼音为yi的字 拼音为zhang的字基础解释
相得:互相配合、映衬;益:更加;彰:显著。指两个人或两件事物互相配合,双方的能力和作用更能显示出来。详细解释
- 【解释】:相得:互相配合、映衬;益:更加;彰:显著。指两个人或两件事物互相配合,双方的能力和作用更能显示出来。
- 【出自】:《史记·伯夷列传》:“伯夷、叔齐虽贤,得夫子而名益彰。”汉·王褒《圣主得贤臣颂》:“聚精会神,相得益章(彰)。”
- 【示例】:由于它的内容太卓越了,朴拙的形式并不造成不良影响;相反的,却使它们~。
◎秦牧《茅台·花雕瓶子》 - 【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含褒义
按字解释
相得:互相配合。
益:增加。
彰:明显;显著。
词典解释
相得益彰-中華語文大辭典相得益彰ㄒ丨ㄤ ㄉㄜˊ 丨ˋ ㄓㄤxiānɡdé-yìzhānɡ互相配合,互相補充,更能顯示出各自的長處。語本漢‧王褒〈聖主得賢臣頌〉。[例]夫妻二人一主內,一主外,配合默契,~。
相得益彰-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相得益彰ㄒㄧㄤ ㄉㄜˊ ㄧˋ ㄓㄤxiāng dé yì zhāng相輔相成相輔相成兩相烘托,更加光彩。語本漢.王襃〈聖主得賢臣頌〉:「聚精會神,相得益章。」
出处
《史记·伯夷列传》:“伯夷、叔齐虽贤,得夫子而名益彰。”汉·王褒《圣主得贤臣颂》:“聚精会神,相得益章(彰)。”引证
宋-汪藻--《除书局谢蔡攸显谟启》:侍言帝幄,圣贤相得益彰;退食家庭,父子自为知己。”
清-胡林翼--《复严渭春方伯》:涤帅亦思皖南可恃,即移节淮扬,其地江湖河海一气卷舒,且以盐为富强之本,如相得益彰,吴事之幸也。
当代-汪曾祺--《口蘑》:我曾在沽源吃过口蘑羊肉哨子蘸莜面,三者相得益彰,为平生难忘的一次口福。
明末清初-周亮工--《〈袁周合刻稿〉序》:先生有得贤之誉,弟子获稽古之荣,发声扬烈,相得益彰。
故事
宋-汪藻--《除书局谢蔡攸显谟启》:侍言帝幄,圣贤相得益彰;退食家庭,父子自为知己。”
清-胡林翼--《复严渭春方伯》:涤帅亦思皖南可恃,即移节淮扬,其地江湖河海一气卷舒,且以盐为富强之本,如相得益彰,吴事之幸也。
当代-汪曾祺--《口蘑》:我曾在沽源吃过口蘑羊肉哨子蘸莜面,三者相得益彰,为平生难忘的一次口福。
明末清初-周亮工--《〈袁周合刻稿〉序》:先生有得贤之誉,弟子获稽古之荣,发声扬烈,相得益彰。
造句
xiāng dé yì zhāng
1、小王的男中音和老张的手风琴的伴奏相得益彰,更富有艺术感染力。
2、红花和绿叶相得益彰。
接龙
彰明较著 著作等身 身先士卒 卒擅天下 下不为例 例行差事 事必躬亲 亲如骨肉 肉麻当有趣 趣舍有时 时不再来 来者不善善者不来 来者不善 善门难开 开合自如 如鱼饮水冷暖自知 知人知面不知心 心花怒放 放长线钓大鱼 鱼目混珠组词
近义词
xiāng dé yì zhāng
1、[相辅相成]xiāng fǔ xiāng chéng
辅:辅助。指两件事物互相配合,互相辅助,缺一不可。
2、[交相辉映]jiāo xiāng huī yìng
各种光亮、色彩等互相映照。
3、[珠联璧合]zhū lián bì hé
璧:平圆形中间有孔的玉。珍珠联串在一起,美玉结合在一块。比喻杰出的人才或美好的事物结合在一起。
4、[相反相成]xiāng fǎn xiāng chéng
两个看起来是相反的事物,实际上是互相依赖,互相促进的。指相反的东西有同一性。
反义词
xiāng dé yì zhāng
1、[两败俱伤]liǎng bài jù shāng
俱:都。斗争双方都受到损伤,谁也没得到好处。
2、[势不两立]shì bù liǎng lì
两立:双方并立。指敌对的双方不能同时存在。比喻矛盾不可调和。
3、[渔翁得利]yú wēng dé lì
趁着双方争执不下而从中得到好处。同“渔人得利”。
4、[欲盖弥彰]yù gài mí zhāng
想掩盖坏事的真相,结果却暴露得更加明显。 盖:遮掩。弥(mí):更加。彰:明显。
5、[相形见绌]xiāng xíng jiàn chù
形:对照;绌:不够,不足。和同类的事物相比较,显出不足。
6、[鹬蚌相争]yù bàng xiāng zhēng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省语。比喻双方相持不下,而使第三者从中得利。
7、[井水不犯河水]jǐng shuǐ bù fàn hé shuǐ
比喻各管各的,互不相犯。
8、[此地无银三百两]cǐ dì wú yín sān bǎi liǎng
比喻想要隐瞒掩饰,结果反而暴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