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天天汉语
  2. 网站首页

拼音

笔顺

丿 丿 丿

同音字

拼音为yì的字 拼音为yi的字

基础解释

1.埋葬;埋藏。 2.安静;文静。

详细解释

〈动〉

  1. 埋物祭地

    有年瘗土,无年瘗土。——《吕氏春秋》。高诱注:“祭土曰瘗。年,谷也。有谷祭土,报其功也。无谷祭土,禳其神也。”

    伊年暮春,将瘗后土。——汉· 扬雄《河东赋》

    又如:瘗坎(古代行祭地礼时用以埋牲、玉帛的坑穴);瘗地(祭土地神);瘗玉(古代祭山礼仪,治礼毕埋玉于坑);瘗土(祭土地神);瘗毛血(古时祭宗宙和孔庙的一种仪式);瘗位(设瘗坎之处);瘗埋(古代祭地礼仪之一);瘗缯(古代埋缯帛以祭地)

  2. 埋葬

    夭赤子于新安,坎路侧而瘗之。—— 晋· 潘岳《西征赋》

    又如:瘗土(用土埋葬);瘗埋(埋葬);瘗葬(埋葬);瘗藏(指殉葬品;埋葬)

  3. 埋藏;隐藏

    瘗,藏也。——《玉篇》

    瘗,幽埋也。——《说文》

    会人有盗发孝文园瘗钱。——《史记·酷吏列传》

    瘗,幽隐也。——《集韵》

    寇准瘗谷敌兵畏。—— 魏源《城守篇》

    寇准瘗谷敌兵畏。—— 清· 魏源《城守篇》

    又如:瘗钱(古代葬礼置于墓中陪葬的钱财)

〈名〉

  1. 坟墓

    埋我,以竹杖柱于瘗上,若杖折,掘出我。——晋· 干宝《搜神记》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瘗-中華語文大辭典

同:

瘗-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

同: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1、[瘗埳]yì kǎn

见“瘞坎”。

2、[发瘗]fā yì

发掘瘗埋,挖坟。

3、[星瘗]xīng yì

星星的坟墓。

4、[攒瘗]zǎn yì

暂时浅埋,以待迁葬。

5、[瘗葬]yì zàng

埋葬。

6、[瘗嚚]yì yín

这是一些人用的名字,多用在网名。瘗(音yi4)是遮盖掩埋的意思。

7、[瘗土]yì tǔ

祭土地神。《吕氏春秋·任地》:“有年瘞土,无年瘞土。”高诱 注:“祭土曰瘞。年,穀也。有穀祭土,报其功也。无穀祭土,禳其神也。”

8、[瘗藏]yì cáng

1.亦作“瘞臧”。指殉葬品。 2.亦作“瘞臧”。隐藏;埋藏。 3.埋葬。

9、[毁瘗]huǐ yì

取出已撤除的宗庙神主埋葬。

10、[瘗臧]yì zāng

见“瘞藏”。

11、[瘗血]yì xuè

见“瘞毛血”。

12、[瘗鹿]yì lù

以表示拒绝接受别人的礼物。

13、[敛瘗]liǎn yì

犹敛葬。敛,通“殮”。

14、[瘗埋]yì mái

1.亦作“瘞薶”。古代祭地礼仪之一。 2.埋葬。

15、[瘗钱]yì qián

陪葬的钱币。

16、[禋瘗]yīn yì

谓祭祀天地。禋,指祭天。将牲体、玉帛等放在柴火上焚烧,升烟以祭。瘗,指祭地。礼毕将牲体、玉帛等埋于地以享。

17、[焚瘗]fén yì

焚化并埋葬。

18、[瘗玉]yì yù

1.古代祭山礼仪。治礼毕埋玉于坑。 2.见“瘞玉埋香”。

19、[封瘗]fēng yì

埋葬。

20、[瘗缯]yì zēng

古代埋缯帛以祭地。

21、[瘗薶]yì wō

见“瘞埋”。

22、[瘗地]yì dì

祭土地神。

23、[祈瘗]qí yì

古代祭地神的一种方式。先以牲献祭求祷,然后埋之。

24、[私瘗]sī yì

私下掩埋。

25、[瘗敛]yì liǎn

收殓埋葬。

26、[瘗坎]yì kǎn

亦作“瘞埳”。古代行祭地礼时用以埋牲、玉帛的坑穴。《新唐书·礼乐志二》:“瘞坎皆在内壝之外壬地,南出陛,方深足容物。此坛埳之制也。”《宋史·礼志七》:“社首 坛……三壝四门,如方丘制。又为瘞埳於壬地外壝之内。”《元史·世祖纪十四》:“坛南植松一株,北墉瘞坎壝垣,悉倣古制,别为斋庐,门廡三十三楹。”《续资治通鉴·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又为瘞埳于壬地。”

27、[潜瘗]qián yì

暗中埋葬。

28、[肆瘗]sì yì

祭名。谓祭山后将所用牲玉埋于土中。

29、[旅瘗]lǚ yì

犹旅葬。清 钱泳《履园丛话·景贤·书周孝子事》:“戴寳德 者,年逾六旬,曾与 文荣 同客 归州,芳蓉 向之号泣叩头,求示以旅瘞之处。”

30、[浮瘗]fú yì

浅埋。

31、[瘗位]yì wèi

设瘗坎之处。

32、[埋瘗]mái yì

1.埋葬,埋藏。 2.谓湮没。

33、[收瘗]shōu yì

收殓埋葬。

34、[假瘗]jiǎ yì

暂时安葬。

35、[守瘗]shǒu yì

古代祭祀地神时,将祭品埋于地下,设人守护,谓之“守瘞”。

36、[望瘗]wàng yì

祭礼仪节之一。清 孔尚任《桃花扇·拜坛》:“读祝官捧祝,进帛官捧帛,各诣瘞位。[各官立介][赞]望瘞。[杂焚祝帛介][赞]礼毕。”王季思 等注:“明 代祭宗庙及 孔 庙的礼仪,当最后唱‘望瘞’时,捧祝官与进帛官捧祝、帛至瘞毛血的地方焚化。”《清史稿·礼志二》:“乾隆 十七年,改送燎为望瘞。明年,增望瘞乐章。”

37、[燔瘗]fán yì

1.祭祀天地。 2.指祭品。

38、[瘗鹤铭]yì hè míng

著名的摩崖刻石。华阳真逸 撰,上皇山樵 书。其时代和书者众说纷纭,但均无确据。在今 江苏省 镇江市 焦山 崖石上。曾崩落 长江 中。乾隆 二十二年移置 焦山 定慧寺。铭文正字大书左行,前人评价很高。宋 苏舜钦《丹阳子高得逸少<瘗鹤铭>于焦山之下》诗:“山阴 不见换鹅经,京口 今存《瘞鹤铭》……我久临池无所得,愿观遗法快沉冥。”清 赵翼《再题焦山寺》诗:“十年来往空相望,今日纔寻《瘞鹤铭》。”郭沫若《创造十年》八:“连《瘗鹤铭》的所在我都是模糊印象了。”亦省作“瘞鹤”、“瘞铭”。宋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楚汉魏六朝下》:“《东观餘论》云:‘……此铭后又有题“丹阳 尉 山阴 宰”数字,及 唐 王瓚 诗,字画亦颇似《瘞鹤》,但笔势差弱,当是效 陶 书。’”明 徐渭《画鹤赋》:“焦山 瘞铭,桂阳 避弹。”

39、[鹤瘗铭]hè yì míng

即《瘞鹤铭》。

40、[瘗毛血]yì máo xuè

亦称“瘞血”。古时祭宗庙和孔庙的一种仪式。在正祭前一天杀牲口,用部分毛血贮放于净器中,当正祭时,赞礼官唱“瘞毛血”,由执事者捧毛血瘗于坎中。

近义词

反义词

相关字词

瘗的反义词 瘗的近义词 瘗的同音词

大家都在搜

  • 瘗能组什么词
  • 瘗能组什么词语
  • 瘗可以组什么词
  • 瘗可以组什么词语
  • 瘗字可以组什么词
  • 瘗字可以组什么词语
  • 瘗字能组什么词
  • 瘗字能组什么词语
  • 瘗字开头的成语
  • 瘗字结尾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