痔
拼音
zhì笔顺
丶 一 丿 丶 ㇀ 一 丨 一 一 亅 丶同音字
拼音为zhì的字 拼音为zhi的字基础解释
痔疮,一种常见的肛管疾病。由直肠下端或肛管的静脉曲张所造成,经常便秘者易得此病。分内痔、外痔和混合痔。症状是排便后滴鲜血,局部疼痛或有肿物由肛门突出等。详细解释
痔疮
痔,后病也。从疒,寺声。——《说文》
肠澼为痔。——《素问·生气通天论》
与人有痔病者。——《庄子·人间世》
又疥且痔。——宋玉《登徒子好色赋》
子岂治其痔邪,何得车之多也?——《庄子·列御寇》
又如:痔疾(痔疮);痔病(痔疮)
〈名〉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痔-中華語文大辭典痔痔ㄓˋzhì一種因肛門或直腸末端靜脈曲張、鬱血而形成突出物的疾病。症狀為發癢、灼熱、疼痛、出血等。
痔-中草药辞典【读音】zhì
【繁体】痔
痔<名>
痔疮[hemorrhoid]
痔,后病也。从疒,寺声。――《说文》
肠澼为痔。――《素问·生气通天论》
与人有痔病者。――《庄子·人间世》
又疥且痔。――宋玉《登徒子好色赋》
子岂治其痔邪,何得车之多也?――《庄子·列御寇》
又如:痔疾(痔疮);痔病(痔疮)
痔zhì痔疮,一种肛管疾病。由肛管和直肠末段的静脉曲张而形成。多见于经常便秘者。有内~、外~、混合~等。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zhì
1、[痔疮]zhì chuāng
痔的通称。
2、[内痔]nèi zhì
肛门内部黏膜上长的痔疮。
3、[外痔]wài zhì
生在肛门外部的痔疮。
4、[痔核]zhì hé
即痔疮。人体直肠末端粘膜下和肛管皮肤下静脉丛发生扩张和屈曲所形成的柔软静脉团,称为痔,又名痔疮、痔核、痔病、痔疾等。
5、[痔瘘]zhì lòu
即痔漏。晋 王羲之《鹰嘴帖》:“鹰嘴爪炙入麝香,煎酥,酒一盏服之,治痔瘻有验。”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百病主治药上·石燕》:“治肠风痔瘻年久者。”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百病主治药上·虎胫骨》:“痔瘻脱肛,蜜炙丸服。”参见“痔漏”。
6、[痔漏]zhì lòu
痔疮溃烂,流脓液不止。
7、[气痔]qì zhì
病名。指因情绪因素而发之痔者。
8、[秦痔]qín zhì
《庄子·列御寇》:“秦王 有病召医,破癕溃痤者得车一乘,舐痔者得车五乘,所治愈下,得车愈多。”后因称痔漏病为“秦痔”。
9、[痔病]zhì bìng
痔疮。
10、[痔衕]zhì tòng
即痔漏。
11、[痔瘻]zhì lòu
即痔漏。晋 王羲之《鹰嘴帖》:“鹰嘴爪炙入麝香,煎酥,酒一盏服之,治痔瘻有验。”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百病主治药上·石燕》:“治肠风痔瘻年久者。”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百病主治药上·虎胫骨》:“痔瘻脱肛,蜜炙丸服。”参见“痔漏”。
12、[鼻痔]bí zhì
鼻内所生瘜肉之类。初生形如石榴子,渐大下垂,色紫微硬,撑塞鼻孔,碍人气息难通。
13、[痔疾]zhì jí
痔疮。
14、[阴痔]yīn zhì
中医学名词。妇女病症,阴中突出有肉者。
15、[五痔]wǔ zhì
五种痔疮。
16、[熏痔汤]xūn zhì tāng
名称:熏痔汤 组成:苦桃皮1两,李根皮1两,扁蓄1两,苦参1两。
17、[吮疽舐痔]shǔn jū shì zhì
见“吮痈舐痔”。谓以口吸痈疽,以舌舔痔疮而祛其毒。后形容卑屈媚上的龌龊行为。
18、[舐痈吮痔]shì yōng shǔn zhì
舐:舔;痈:毒疮;吮:聚拢嘴唇来吸。只为人舔吸疮痔上的脓血。比喻卑劣地奉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