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颜敢谏
拼音
fàn yán gǎn jiàn笔顺
同音字
拼音为fàn的字 拼音为yán的字 拼音为gǎn的字 拼音为jiàn的字 拼音为fan的字 拼音为yan的字 拼音为gan的字 拼音为jian的字基础解释
犯颜:冒犯君主或尊长的颜面;谏:以直言规劝指敢于冒犯君主或尊长的威严而极力规劝。详细解释
按字解释
犯颜:冒犯君上或尊长的威严。
敢:有勇气,有胆量。
谏:旧时称规劝君主、尊长,使改正错误。
词典解释
犯颜敢谏-中华成语大词典犯颜敢谏
【拼音】:fàn yán gǎn jiàn
解释
犯颜:冒犯君主或尊长的颜面;谏:以直言规劝。指敢于冒犯君主或尊长的威严而极力规劝。
出处
唐·刘蕡《对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策》:“臣诚不佞,有匡国致君之术,无位而不得行;有犯颜敢谏之心,无路而不得达。”
示例
是以~之士,恒于君臣之际,而绝不闻之朋友之间。 ★明·李贽《焚书·答耿司寇》
近义词
犯颜极谏、犯颜苦谏、犯颜进谏
反义词
语法
作谓语、定语;指敢于说真话
出处
引证
明-李贽--《焚书·答耿司寇》:是以犯颜敢谏之士,恒于君臣之际,而绝不闻之朋友之间。
近代-蔡东藩--《后汉演义》:明帝听着,倒也转怒为笑,掷杖赦崧。崧才出床下,谢恩乃去。但朝臣唯恐忤旨,莫不惴栗,独钟离意犯颜敢谏,屡次封还诏书,同僚有过被谴,辄为救解。
故事
明-李贽--《焚书·答耿司寇》:是以犯颜敢谏之士,恒于君臣之际,而绝不闻之朋友之间。
近代-蔡东藩--《后汉演义》:明帝听着,倒也转怒为笑,掷杖赦崧。崧才出床下,谢恩乃去。但朝臣唯恐忤旨,莫不惴栗,独钟离意犯颜敢谏,屡次封还诏书,同僚有过被谴,辄为救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