牦
拼音
máo笔顺
丿 一 丨 ㇀ 丿 一 一 乚同音字
拼音为máo的字 拼音为mao的字基础解释
牦牛, 也作旄牛、髦牛。哺乳动物。分家养的和野生的。身上有长毛,多黑褐色,喜寒冷气候。主要分布于青藏高原。善于在空气稀薄的高山峻岭间驮运。野生牦牛数量稀少,属国家保护动物。详细解释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牦-中華語文大辭典牦ㄇㄠˊmáo參見【牦牛】。
牦-中華語文大辭典同:氂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máo
1、[牦牛]máo niú
牛的一种,全身有长毛,黑褐色、棕色或白色,腿短。是我国青藏高原地区的主要力畜。
2、[豪牦]háo máo
一毫一厘。形容极少的数量。豪,通“毫”。氂,通“釐”。《礼记·经解》:“差若豪氂,繆以千里。”《汉书·律历志上》:“度长短者不失豪氂,量多少者不失圭撮,权轻重者不失黍絫。”颜师古 注引 孟康 曰:“豪,兔豪也。十豪为氂。”唐 杜牧《和野人殷潜之题筹笔驿十四韵》:“艰难同草创,得失计豪氂。”参见“豪釐”。
3、[牦轩]máo xuān
见“犛靬”。
4、[牦虱]máo shī
喻极细微之物。语本《列子·汤问》:“昌(纪昌)以氂悬虱於牖,南面而望之。旬日之间,浸大也。”清 钱谦益《眼镜篇》:“蝇头躉尾如儿拳,氂虱岂必非轮悬。”
5、[丝牦]sī máo
犹毫厘。形容微细。氂,通“釐”。《三国志·吴志·华覈传》:“毖挹清露,沐浴凯风,效无丝氂,负闕山崇。”
6、[马牦]mǎ máo
马尾。《淮南子·说山训》:“割而舍之,鏌邪不断肉;执而不释,马氂截玉。”高诱 注:“氂,马尾也。”
7、[牦旄]máo máo
以犛牛尾为饰的旗。
8、[毛牦]máo máo
1.兽毛。 2.同“毛釐”。
9、[毫牦]háo máo
1.兽尾毛。唐 陆龟蒙《袭美先辈以龟蒙所献五百言既蒙见和复示荣唱》:“大可罩山岳,微堪析毫氂。” 2.同“毫釐”。喻极细微。《汉书·郊祀志下》:“旷日经年,靡有毫氂之验。”晋 葛洪《抱朴子·疾谬》:“故毫氂之失,有千里之差。”参见“毫釐”。《南齐书·文学传·祖冲之》:“亲量圭尺,躬察仪漏,目尽毫氂。”参见“毫釐”。
10、[长牦]cháng máo
指旄牛身上的长毛。
11、[牦靬]máo qián
亦作“犛轩”。古国名。
12、[白冠牦缨]bái guān máo yīng
见“白冠釐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