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雲十六州
拼音
yàn yún shí liù zhōu笔顺
同音字
拼音为yàn的字 拼音为yún的字 拼音为shí的字 拼音为liù的字 拼音为zhōu的字 拼音为yan的字 拼音为yun的字 拼音为shi的字 拼音为liu的字 拼音为zhou的字基础解释
详细解释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燕雲十六州-辞源3【燕₂雲十六州】五代 石敬瑭以 燕 雲十六州賂 契丹,借 契丹力以建立 後晉王朝。十六州爲:幽 薊 瀛 莫 涿 檀 順 新 嬀 儒 武 雲 應 寰 朔 蔚,約當今 河北 山西兩省北部地。宋史 地理志 序:“至是天下旣一,疆理幾復 漢 唐之舊,其未入職方氏者,唯 燕 雲十六州而已。”參閲 資治通鑑二八〇 後晉 天福元年。
燕雲十六州 -中国文化史辞典後唐河東節度使石敬瑭,為奪取政權,向契丹求援,拜契丹主為父,許以事成之後,俯首稱臣,割地納貢。公元936年,契丹出兵,幫助石敬瑭推翻了後唐,建立後晉。石敬瑭稱帝以後,即行割地之約,斷送了下列十六州:1.幽州(今北京市),2.薊州(今河北薊縣),3.瀛州(今河北河間),4.莫州(今河北任邱),5.涿州(今河北涿縣),6.檀州(今河北密雲),7.順州(今河北順義),8.新州(今河北涿鹿),9.媯州(今河北懷來),10.儒州(今河北延慶),11.武州(今河北宣化),12.雲州(今山西大同),13.應州(今山西應縣),14.寰州(今山西朔縣東馬邑鎮),15.朔州(今山西朔縣),16.蔚州(今河北蔚縣)。十六州的範圍相當於以北京市和山西大同市為中心,東至河北遵化,北迄長城,西界山西神池,南至天津市、河北河間、保定市及山西繁峙、寧武一線以北地區。這十六州當時並無總稱,北宋末年才總稱為燕雲十六州或幽雲十六州。由於石敬瑭割讓了燕雲十六州,使北方地區自後晉乃至宋代均無險可守,從地理環境上來說,給契丹、女真、蒙古等少數民族進攻中原地區創造了有利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