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天天汉语
  2. 网站首页

拼音

liù

笔顺

丿
上点居中,横画宜长;下两点左右对应,位置恰当。整体布局松而不散。

同音字

拼音为liù的字 拼音为liu的字

基础解释

[ liù ] 1.数目。五加一的和。 2.工尺谱记音符号之一。相当于简谱的“5”。 [ lù ] 用于地名,如六安(在安徽)。

详细解释

〈数〉

  1. 五加一的和

    人道以六制。——《管子·五行》

    六日不詹。——《诗·小雅·采绿》

    六主律。——《易·本命》

    夫六中色也。——《国语·周语》

    六王毕,四海一。——杜牧《阿房宫赋》

    又如:六礼(中国古代婚姻需备的六种礼节: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六味(指苦、酸、甘、辛、咸、淡等六种滋味);六料(原指稻、黍、稷、粱、麦、菽六谷,后为各种谷物的泛称);六儿(僮仆的泛称);六丁六甲(道教称供天帝役使的阴神为六丁,阳神为六甲);六街三市(泛称众多街市);六曹(指功曹、仓曹、户曹、兵曹、法曹、士曹)

  2. 《易》卦之阴爻称为六

    易之数,阴变于六,正于八,从入,从八。——《说文》

    又如:初六(由下而上的第一个阴爻);上六(最上一个即第六个阴爻);六爻(爻,是构成《易》卦的基本符号。每三爻会成一卦。两卦即是六爻);六出(雪花。因呈六角形)

  3. 六次

    六黜清能,六进否劣。——《晋书·杜预传》

〈名〉

  1. 工尺谱记音符号之一,表示音阶上的一级

    其黄钟清用“六”字。——《宋史》

  2. 古国名 。周封皋陶的后代在六。在今安徽省六安县北

    楚人灭 六。——《左传·文五年》

  3. 另见 lù

〈数〉

  1. 五加一的和

    人道以六制。——《管子·五行》

    六日不詹。——《诗·小雅·采绿》

    六主律。——《易·本命》

    夫六中色也。——《国语·周语》

    六王毕,四海一。——杜牧《阿房宫赋》

    又如:六礼(中国古代婚姻需备的六种礼节: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六味(指苦、酸、甘、辛、咸、淡等六种滋味);六料(原指稻、黍、稷、粱、麦、菽六谷,后为各种谷物的泛称);六儿(僮仆的泛称);六丁六甲(道教称供天帝役使的阴神为六丁,阳神为六甲);六街三市(泛称众多街市);六曹(指功曹、仓曹、户曹、兵曹、法曹、士曹)

  2. 《易》卦之阴爻称为六

    易之数,阴变于六,正于八,从入,从八。——《说文》

    又如:初六(由下而上的第一个阴爻);上六(最上一个即第六个阴爻);六爻(爻,是构成《易》卦的基本符号。每三爻会成一卦。两卦即是六爻);六出(雪花。因呈六角形)

  3. 六次

    六黜清能,六进否劣。——《晋书·杜预传》

〈名〉

  1. 工尺谱记音符号之一,表示音阶上的一级

    其黄钟清用“六”字。——《宋史》

  2. 古国名 。周封皋陶的后代在六。在今安徽省六安县北

    楚人灭 六。——《左传·文五年》

  3. 另见 lù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六六六-汉语大词典

六六六化学名六氯环己烷。有机氯杀虫剂。白色或淡黄色粉末,不溶于水,能溶于酒精和煤油。曾是一种用途很广的农药,除能防治蝗虫、稻螟虫、小麦吸浆虫外,并可杀蚊、蝇、臭虫等害虫。对人体也有致害作用。现已不使用。

六六-汉语大词典

六六1.六的六倍,三十六。
●《鹖冠子·度万》:“五音六律,稽从身出,五五二十五以理天下,六六三十六以为岁式。”
●陆佃解:“六六,六其律之六也。”
2.谓巫山三十六峰。
●宋范成大《范氏庄园》诗:“夕阳尘土涨郊墟,六六峰头梦觉余。”
●明汪道昆《高唐梦》:“人醉我何醒,莫待黄粱先熟;明烛明烛,梦断巫山六六。”
●清袁于令《西楼记·私契》:“巫山六六梦难成,一幅花笺作主盟。”
3.鲤鱼的别称。
●《埤雅·释鱼》:“鲤三十六鳞,具六六之数,阴也。”
●清袁枚《随园诗话》卷二:“﹝胡书巢﹞《寄香亭》云……森森九种竹,灿灿十样笺。六六双鲤鳞,泠泠三峡泉。”详“六六鳞”。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liù

1、[六天]liù tiān

1.汉代纬书,附会五帝传说和《史记·天官书》太微宫内有五星曰五帝座之文,谓天帝有六,即天皇大帝与五方之帝,是谓“六天”。 2.谓人死后所居之六天宫。 3.道教谓上天分为六。 4.佛经有欲界六天:四天王天、忉利天、须焰摩天(又称夜摩天)、兜率陀天、乐变化天、他化自在天。见《楞严经》卷八。

2、[五颜六色]wǔ yán liù sè

指各种颜色:~的花布。~的彩旗。

3、[六月]liù yuè

《诗·小雅》篇名。序云:“《六月》,宣王 北伐也。”《国语·晋语四》:“秦伯 赋《六月》。”韦昭 注:“《六月》,道 尹吉甫 佐 宣王 征伐,復 文 武 之业。

4、[六一]liù yī

1.见“六一泥”。 2.宋 欧阳修 晚年的自号。详“六一居士”。 3.指六一泉。宋 苏轼《喜刘景文至》诗:“新堤旧井各无恙,参寥 六一 岂念吾?”清 孙枝蔚《新岁寄怀王季鸿游浙中》诗:“泉水他时照鬢鬚,参寥 六一 肯忘吾。” 4.六一国际儿童节的简称。详“六一儿童节”。

5、[四六]sì liù

文体名。骈文的一体。因以四字六字为对偶,故名。骈文以四六对偶者,形成于 南朝,盛行于 唐 宋。唐 以来,格式完全定型,遂称“四六”,也称四六文或四六体。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章句》:“若夫笔句无常,而字有条数,四字密而不促,六字格而非缓。或变之以三五,盖应机之权节也。”唐 李商隐《<樊南甲集>序》:“作二十卷,唤曰《樊南四六》。”骈文以“四六”为称,盖始见于此。宋 邵博《闻见后录》卷十六:“本朝四六以 刘筠、杨大年 为体,必谨四字六字律令,故曰四六。”参见“駢文”。

6、[六国]liù guó

指战国时的齐、楚、燕、韩、赵、魏六个国家。

7、[六旬]liù xún

旬代表:十年、十岁。六旬即是:六十岁。

8、[六道]liù dào

1.谓耳、目、鼻、口及下体之前后二孔。 2.佛教语。谓众生轮迴的六去处:天道、人道、阿修罗道、畜生道、饿鬼道和地狱道。

9、[六朝]liù cháo

1.吴、东晋、宋、齐、梁、陈,先后建都于建康(吴称建业,今南京),合称六朝。 2.泛指南北朝时期:~文。~书法。见〖南北朝〗。

10、[六部]liù bù

隋唐开始设置的中央行政机构中吏、户、礼、兵、刑、工六个部的合称。隋朝六部属尚书省。元朝改属中书省。明朝取消中书省,直属皇帝。各部的最高官职为尚书,副职为侍郎。

11、[六六]liù liù

1.六的六倍,三十六。 2.谓巫山三十六峰。 3.鲤鱼的别称。

12、[六和]liù hé

1.谓以滑、甘调制酸、苦、辛、咸四种滋味。 2.佛教语。谓身和(共住)、口和(无诤)、意和(同事)、戒和(同修)、见和(同解)、利和(同均)。

13、[六亲]liù qīn

六种亲属,究竟指哪些亲属说法不一,较早的一种说法是指父、母、兄、弟、妻、子,泛指亲属:~不认。

14、[六甲]liù jiǎ

1.古代用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干和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支依次相配成六十组干支,其中起头是“甲”字的有六组,所以叫六甲。因笔画比较简单,多为儿童练字之用:学~。 2.妇女怀孕称身怀六甲。

15、[六神]liù shén

古人指主宰心、肺、肝、肾、脾、胆六脏之神,泛指心神:~不安。~无主。

16、[六院]liù yuàn

1.唐山南道之精兵。 2.宋官署名,登闻检院、登闻鼓院、官告院、都进奏院、诸军司粮料院、审计院之合称。 3.院,指行院,歌妓集聚之地。 4.犹六宫。

17、[六五]liù wǔ

1.《易》卦爻位名。六,谓阴爻;五,第五爻。六五指卦象自下而上的第五爻为阴爻。 2.谓六王(夏启、商汤、周武王、周成王、周康王、周穆王)和五帝(黄帝、颛顼、帝喾、帝尧、帝舜)。

18、[六艺]liù yì

1.古代指礼(礼仪)、乐(音乐)、射(射箭)、御(驾车)、书(识字)、数(计算)等六种科目。 2.古代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种儒家经书。

19、[六爻]liù yáo

《易》卦之画曰爻。六十四卦中,每卦六画,故称。爻分阴阳,“-”为阳爻,称九;“--”为阴爻,称六。每卦六爻,自下而上数:阳爻称初九、九二、九三、九四、九五、上九;阴爻称初六、六二、六三、六四、六五、上六。

20、[六经]liù jīng

见〔六艺〕

21、[六畜]liù chù

指猪、牛、羊、马、鸡、狗,也泛指各种家畜、家禽:五谷丰登,~兴旺。

22、[六壬]liù rén

动用阴阳五行进行占卜凶吉的方法之一。与遁甲、太乙合称三式。五行(水、火、木、金、土)以水为首;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中,壬、癸属水,壬为阳水,癸为阴水,舍阴取阳,故名壬;六十甲子中,壬有六个(壬申、壬午、壬辰、壬寅、壬子、壬戌),故名六壬。六壬共七百二十课,一般总括为六十四课。其占法,用两木盘,上有天上十二辰分野,谓之天盘,下有地上十二辰方位,谓之地盘。两盘相迭,转动天盘,得出所占之干支与时辰的部位,以判吉凶。六壬占术由来甚古,《隋书·经籍志·五行》著录有《六壬释兆》、《六壬式经杂占》,此后历代书志,收录颇多。唐 王建《贫居》诗:“近来身不健,时就六壬占。”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二》:“其师精晓六壬,而不为人占。”赵树理《小二黑结婚》五:“小二黑 从小就聪明,象那些算属相、卜六壬课、念大小流年或‘甲子乙丑海中金’等口诀,不几天就都弄熟了。”

23、[二六]èr liù

1.即十二。 2.京剧西皮调名。详“二六板”。

24、[六书]liù shū

中国汉代人分析汉字形体而归纳出来的六种造字方法。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25、[六礼]liù lǐ

1.谓古代的冠礼、婚礼、丧礼、祭礼、乡饮酒和乡射礼、相见礼。 2.古代在确立婚姻过程中的六种礼仪,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徵、请期、亲迎。 3.古享祭宗庙之礼有六:肆献祼、馈食、祠、禴、尝、烝。 4.诸侯朝见天子之礼有六。

26、[六州]liù zhōu

1.指古代九州中的六州。《逸周书·程典》:“维三月既生魄,文王 合六州之侯,奉勤于 商。”孔晁 注:“三分天下有其二,以伏事 殷 也。”《吕氏春秋·古乐》:“汤 於是率六州以讨 桀 罪,功名大成,黔首安寧。”《文选·郭璞<江赋>》:“滈汗六州之域,经营炎景之外。”李善 注:“六州,益、梁、荆、江、扬、徐。”其中 益州 置于 汉,江州 置于 晋,已非古九州之名。 2.指 唐 时六州郡。《新唐书·突厥传上》:“初,突厥 内属者分处 丰、胜、灵、夏、朔、代 间,谓之 河曲 六州降人。”唐 李商隐《过故府中武威公交城旧庄感事》诗:“山下祇今黄绢字,泪痕犹堕六州儿。”冯浩 注:“六州儿者,指 河北 魏博 诸州也。《旧》、《新》书《罗威传》:“自 至德 中,田承嗣 盗据 相、魏、澶、博、衞、贝 等六州,募置牙军。语曰:‘长安 天子,魏府 牙军。’谓其势强也。魏 博 六州,唐 时常语”。”此指 魏 博 六州。 3.乐曲名。《文献通考·乐考十九》:“本朝鼓吹,止有四曲:《十二时》、《导引》、《降仙臺》并《六州》为四。每大礼宿斋或行幸,遇夜每更三奏,名为警场…… 政和 七年,詔《六州》改名《崇明祀》,然天下仍谓之《六州》,其称谓已熟也。”

27、[九六]jiǔ liù

1.《易·乾》“初九”唐孔颖达疏:“七为少阳,八为少阴,质而不变,为爻之本体;九为老阳,六为老阴,文而从变,故为爻之别名。”因以“九六”泛指阴阳及柔刚等属性。 2.借指盛衰。 3.“阳九百六”之略语。古代道家称天厄为“阳九”,地厄为“百六”。因以“九六”指灾难或厄运。

28、[六韬]liù tāo

1.亦作“六弢”。兵书名。旧题周吕望撰。分文韬、武韬、龙韬、虎韬、豹韬、犬韬六卷。 2.后世用以指称兵法韬略。

29、[六鳌]liù áo

亦作“六鰲”。神话中负载五仙山的六只大龟。相传 渤海 之东,有一深壑,中有 岱舆、员峤、方壶、瀛洲、蓬莱 五山,乃仙圣所居之地。然五山皆浮于海,常随潮波上下往还。“帝恐流於西极,失群仙圣之居,乃命 禺彊 使巨鼇十五,举首而戴之。迭为三番,六万岁一交焉。五山始峙而不动。而 龙伯 之国有大人,举足不盈数步而暨五山之所,一钓而连六鼇,合负而趣归其国,灼其骨以数焉。於是 岱舆、员嶠 二山流於北极,沉於大海,仙圣之播迁者巨亿计。”事见《列子·汤问》。

30、[六谷]liù gǔ

1.古时指稻、黍、稷、梁、麦、苽六种农作物。 2.〈方〉玉米。

31、[六幺]liù yāo

唐代有名的曲子。

32、[六桥]liù qiáo

浙江省 杭州 西湖 外湖 苏堤 上之六桥:映波、锁澜、望山、压堤、东浦、跨虹。宋 苏轼 所建。亦指 西湖 里湖之六桥:环璧、流金、卧龙、隐秀、景行、濬源。明 杨孟瑛 所建。参阅 明 田汝成《西湖游览志·孤山三堤胜迹》。宋 苏轼《轼在颍州与赵德麟同治西湖湖成德麟有诗见怀次韵》:“六桥横絶天汉上,北山 始与 南屏 通。”《古今小说·张舜美灯宵得丽女》:“明月娟娟筛柳,春色溶溶如酒。今夕试华灯,约伴六桥行走。”康有为《闻意索三门湾以兵轮三艘迫浙江有感》诗:“凄凉白马市中簫,梦入 西湖 数六桥。”

33、[六市]liù shì

犹六街,指都市的大街闹市。元 汤式《普天乐·送人迁居金陵》曲:“瞻九重乾坤荡荡,看六市人烟穰穰,听五更珂珮鏘鏘。”

34、[六郡]liù jùn

汉的陇西、天水、安定、北地、上郡、西河六郡。

35、[六界]liù jiè

见“六大”。

36、[六窗]liù chuāng

犹六根。

37、[六蜚]liù fēi

见“六飞”。

38、[六祝]liù zhù

谓祭神的六种祈祷辞。

39、[六列]liù liè

1.古乐名。《吕氏春秋·古乐》:“帝嚳 命 咸黑 作为声歌:《九招》、《六列》、《六英》。”《吕氏春秋·古乐》:“汤 乃命 伊尹 作为《大护》,歌《晨露》,修《九招》、《六列》,以见其善。”高诱 注:“《大护》、《晨露》、《九招》、《六列》,皆乐名。” 2.谓《古列女传》之母仪、贤明、仁智、贞顺、节义、辨通六篇。《续古文苑·丁廙<蔡伯喈女赋>》:“披 邓林 之曜鲜,明六列之尚致。”孙星衍 注:“案:六列,谓《列女》之母仪、贤明、仁智、贞顺、节义、辨通六传也。”三国 魏 曹植《叙愁赋》:“迄盛年而始立,修女职於衣裳;承师保之明训,诵六列之篇章。”唐 张说《和丽妃神道碑铭》:“故坐而论教,则位比三司;动而具瞻,则仪刑六列者矣。”

40、[六用]liù yòng

佛教语。指六根(眼、耳、鼻、舌、身、意)之功能。宋 苏轼《明日南禅和诗不到重赋数珠篇以督之》之一:“自从一生二,巧歷莫能衍。不如袖手坐,六用都怀卷。”宋 范成大《习闲》诗:“习閒成懒懒成痴,六用都藏缩似龟。”清 姚鼐《答朱石君中丞次韵》:“衰年薝卜甫闻香,那得全将六用藏。”

1、[六论]liù lùn

1.指《吕氏春秋》中的《开春论》、《慎行论》、《贵直论》、《不苟论》、《似顺论》、《士容论》。《史记·吕不韦列传》:“吕不韦 乃使其客人人著所闻,集论以为八览、六论、十二纪,二十餘万言。以为备天地万物古今之事,号曰《吕氏春秋》。”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论说》:“是以 庄周《齐物》,以论为名;不韦《春秋》,六论昭列。” 2.指 宋 科举考试中的六道论题。宋 蔡絛《铁围山丛谈》卷二:“大科始进文字。有合,则召试秘书省。出六论题於九经、诸子百家、十七史及其传释中为目。而六论者,以五通为过焉。”《宋史·选举志二》:“﹝ 孝宗 乾道 ﹞七年,詔举制科以六论,增至五通为合格。”《宋史·曾巩传》:“﹝ 曾巩 ﹞年十二,试作六论,援笔而成,辞甚伟。”

2、[六路]liù lù

指上、下、前、后、左、右,泛指周围、各个方面:眼观~,耳听八方。

3、[六安茶]lù ān chá

茶类名称。

近义词

反义词

相关字词

六的反义词 六的近义词 六的同音词

大家都在搜

  • 六能组什么词
  • 六能组什么词语
  • 六可以组什么词
  • 六可以组什么词语
  • 六字可以组什么词
  • 六字可以组什么词语
  • 六字能组什么词
  • 六字能组什么词语
  • 六字开头的成语
  • 六字结尾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