毀
拼音
huǐ笔顺
丿 丨 一 𠃍 一 一 一 丨 ㇀ 丿 ㇍ ㇇ ㇏同音字
拼音为huǐ的字 拼音为hui的字基础解释
古同“毁”。详细解释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毀-中華語文大辭典毀毁ㄏㄨㄟˇhuǐ1.破壞;損壞。[例]~壞︱摧~|戰爭~了他的家園|不能讓害群之馬~了我們的事業。2.誹謗。[例]詆~|~謗|~譽|無~無譽。3.★姓。
毀-中華大字典1、毀讀音:虎委切,音燬,紙韻。况僞切,音齂,寘韻。〔毛氏曰。凡成敗之~上聲。非自壞而隳敗之則去聲〕。釋文:
❶缺也。見《說文土部》。《段注》:缺者、器破也。因爲凡破之偁。
❷壞之也。《春秋文十六年》:~泉臺。
❸虧也。見《廣雅釋言》。
❹破也。見《孝經釋文》引《蒼頡》。
❺去也。《禮記儒行》:~方而瓦合。
〔注〕:去己之大圭角。下與小人合也。
❻敗也。《國策秦策》:壹~魏氏之威。
❼滅也。《左莊三十年傳》:自~其家。
❽折也。《國策魏策》:王不搆趙。趙不不以~搆矣。
〔注〕:搆、合其戰也。~、折也。言趙不能以~折之兵。獨與秦戰。
❾徹也。《禮記雜記》:至于廟門不~牆。
❿訾也。《論語衞靈公》:誰~誰譽。
⓫謗也。《國策齊策》:每言、未嘗不~孟嘗君也。
⓬謂憔悴將滅性也。《禮記檀弓》:~不危身。
⓭~齒。小皃齒落更生也。《白虎通嫁娶》:男八歲~齒。女七歲~齒。
⓮~事。禳除殃咎之屬也。《周禮牧人》:凡外祭。~事用尨。
⓯~廟。親過高祖之廟也。《公羊文二年傳》:~廟之主。
2、毀釋文:毀俗字。見《正字通毀注》。
3、厱釋文:古毀字。見《玉篇》。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huǐ
1、[毀灭]huǐ miè
彻底破坏,消灭。
2、[哀毀骨立]āi huǐ gǔ lì
形容因居亲丧过于悲伤哀痛,以致身形瘦损。南朝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德性》:“和峤虽备礼,神气不损,王戎虽不备礼,而哀毁骨立。臣以和峤生孝,王戎死孝。”清 蒋士铨《鸣机夜课图记》:“母哀毁骨立,水浆不入口者七日,闾党姻娅,一时咸以孝女称,至今弗衰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