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天天汉语
  2. 网站首页

拼音

huì

笔顺

𠃌

同音字

拼音为huì的字 拼音为hui的字

基础解释

1.因有所顾忌而不敢说或不愿说;忌讳:隐~。直言不~。 2.忌讳的事情:犯~。 3.旧时不敢直称帝王或尊长的名字,叫讳。也指所讳的名字:名~。 4.姓。

详细解释

〈动〉

  1. (形声。从言,韦声。本义:避忌。有顾忌而躲开某些事或不说某些话)

  2. 同本义

    讳,誋也。——《说文》

    讳,避也。——《广雅·释诂三》

    卒哭乃讳。——《礼记·曲礼》

    舍故而讳新。——《礼记·檀弓》

    昭王之忌讳。——《周礼·小史》

    讳名不讳姓。——《孟子·尽心下》

    《春秋》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公羊传·闵公元年》

    又如:直言不讳;讳名(对尊长避免说写其名,表示尊敬的心意);讳恶(先王的名讳与国家的凶恶);讳亡(忌言亡国)

  3. 隐;隐蔽

    恐犯忌而干讳。——《楚辞·谬谏》。注:“所隐为讳。”

    又如:讳疾(隐瞒缺失);讳匿(隐匿;藏匿);讳过(隐瞒过错或失误);讳恶不悛(隐恶不改悔)

  4. 畏,怕

    击断无讳。——《史记·范蔡传》

    不讳强大。——《战国策·秦策》。注:“犹辟也。”

  5. 死的婉辞 。

    如:讳所(死难之地);讳日(死亡之日);讳问(死讯)

〈名〉

  1. 忌讳的事情

    有公讳。——《礼记·玉藻》

    入门而问讳。——《礼记·曲礼上》

    又如:犯讳

  2. 旧时指死去的帝王或尊长的名字

    汉讳 武帝名“ 彻”为通。—— 韩愈《讳辩》

    子厚讳 宗元。—— 韩愈《柳子厚墓志铭》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讳-中華語文大辭典

同:

讳-中草药辞典

【读音】huì
【繁体】諱
讳<动>
(形声。从言,韦声。本义:避忌。有顾忌而躲开某些事或不说某些话)
同本义[avoidas;taboo,tabu]
讳,誋也。――《说文》
讳,避也。――《广雅·释诂三》
卒哭乃讳。――《礼记·曲礼》
舍故而讳新。――《礼记·檀弓》
昭王之忌讳。――《周礼·小史》
讳名不讳姓。――《孟子·尽心下》
《春秋》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公羊传·闵公元年》
又如:直言不讳;讳名(对尊长避免说写其名,表示尊敬的心意);讳恶(先王的名讳与国家的凶恶);讳亡(忌言亡国)
隐;隐蔽[conceal]
恐犯忌而干讳。――《楚辞·谬谏》。注:“所隐
讳(諱)huì
⒈隐瞒,避忌,有顾忌不敢说或不愿说:~莫如深。~疾忌医。无庸~言。不必忌~。
⒉封建时代称死去了的皇帝或长者的名:姓刘~邦。姓曹~操。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huì

1、[忌讳]jì huì

jì huì的又音。义同“忌讳jì huì”。

2、[讳言]huì yán

不敢或不愿说:无可~。

3、[直言不讳]zhí yán bù huì

直截了当地说出来,没有丝毫顾忌。

4、[不讳]bù huì

1.不忌讳;无所避讳:直言~。 2.婉辞,指死亡。

5、[避讳]bì huì

封建君王或尊亲为了显示威严,规定人们说话中避免直呼其名或在行文中直写其名,而以别的字相代替。

6、[名讳]míng huì

旧称人名字,生曰“名”,死曰“讳”。君亲之名,其在世时也讳。连称则曰“名讳”,通用于生者及死者,含有尊敬之意。

7、[隐讳]yǐn huì

有顾忌而隐瞒不说:我们毫不~自己的观点。讳(huì)。

8、[讳忌]huì jì

避讳禁忌。

9、[讳字]huì zì

1.避称其字号。 2.名字。

10、[内讳]nèi huì

1.谓讳言国内或家内之恶事。《穀梁传·桓公十七年》:“夏,五月,丙午,及 齐 师战于 郎,内讳败,举其可道者也。”《公羊传·宣公元年》“公子遂 如 齐 逆女”汉 何休 注:“有母言如者,缘内讳,无贬公文。” 2.指母亲、祖母等的名讳。《晋书·王述传》:“初至,主簿请讳。报曰:‘亡祖先君,名播海内,远近所知;内讳不出门;餘无所讳。’”《宋书·谢弘微传》:“弘微 本名 密,犯所继内讳,故以字行。”

11、[讳辟]huì pì

见“ 讳避 ”。

12、[讳讦]huì jié

谓因顾忌而不敢直言揭发。

13、[辟讳]pì huì

避讳。《左传·成公十四年》“婉而成章”晋 杜预 注:“婉,曲也。谓曲屈其辞,有所辟讳,以示大顺,而成篇章。”

14、[斥讳]chì huì

不避忌讳,直接指陈。《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天圣五年》:“愿陛下下詔引咎,损太官之膳,避路寝之朝,许士大夫斥讳上闻讥切时病,罢不急之役,省无名之敛,勿崇私恩,更进直道。”

15、[讳老]huì lǎo

忌言自己年老。唐 杜荀鹤《戏题王处士书斋》诗:“欺春祗爱和醅酒,讳老犹看夹注书。”宋 范成大《范村雪后》诗:“忍寒贪看雪,讳老强寻梅。”清 黄遵宪《己亥杂诗》之八八:“镜中岁岁换容仪,讳老无妨畧镊髭。”钱仲联 笺注:“《北史·傅永传》:‘常讳言老。’”

16、[圣讳]shèng huì

旧指圣人或帝后的名字。

17、[小讳]xiǎo huì

幼时小名,多指帝王言。

18、[讳人]huì rén

谓忌讳看到产妇生育孩子。

19、[革讳]gé huì

忌讳。

20、[讳饰]huì shì

隐讳和掩饰。

21、[曲讳]qǔ huì

1.蓄意隐瞒。 2.指曲意加以掩饰。

22、[抵讳]dǐ huì

隐瞒;抵赖。

23、[讳迹]huì jì

犹敛迹。谓藏身不出。

24、[御讳]yù huì

皇帝的名字。

25、[掩讳]yǎn huì

掩饰讳言。

26、[正讳]zhèng huì

指人的正名。《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十回:“裁缝道:‘曾中堂 叫 曾国藩,不叫 涤生。’他听了,登时暴跳如雷起来,大喝道:‘你可反了!提了 曾中堂 的正讳叫起来!你知道这两个字,除了皇帝,谁敢提在口里!’”陈垣《史讳举例·避讳辞官例》:“有避正讳,有避嫌名。避正讳者,唐 宋 定制;避嫌名者,当时风尚也。”

27、[家讳]jiā huì

旧谓父祖的名讳。与“国讳”相对,也叫“私讳”。

28、[国讳]guó huì

1.犹国丧。 2.指皇帝的名讳。

29、[奉讳]fèng huì

1.谓居丧。 2.旧称帝王死后举丧。

30、[公讳]gōng huì

谓避君王之讳。与“私讳”相对。

31、[题讳]tí huì

旧时子孙为祖先撰写行状碑志等文字,请人代写文中出现的祖先名讳,谓之“题讳”。

32、[讳蔽]huì bì

隐瞒掩盖。

33、[讳屈]huì qū

谓因有所顾忌而不直书其事。屈,同“曲”。

34、[私讳]sī huì

封建时代以父、祖的名字为私讳。也称家讳。

35、[偏讳]piān huì

名字有两个字的,偏举其中的一个字,也要避讳,称“偏讳”。

36、[有讳]yǒu huì

死的婉词。

37、[大讳]dà huì

1.大禁忌。 2.谓天子之死。

38、[触讳]chù huì

触犯讳忌。

39、[讳匿]huì nì

隐匿;藏匿。

40、[疑讳]yí huì

疑虑忌讳。

近义词

反义词

相关字词

讳的反义词 讳的近义词 讳的同音词

大家都在搜

  • 讳能组什么词
  • 讳能组什么词语
  • 讳可以组什么词
  • 讳可以组什么词语
  • 讳字可以组什么词
  • 讳字可以组什么词语
  • 讳字能组什么词
  • 讳字能组什么词语
  • 讳字开头的成语
  • 讳字结尾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