梐
拼音
bì笔顺
一 丨 丿 丶 一 𠄌 丿 乚 一 丨 一同音字
拼音为bì的字 拼音为bi的字基础解释
〔梐枑〕古代军队和官署等在门前设置的阻挡敌人或行人的器具。详细解释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梐-中華語文大辭典梐梐ㄅ丨ˋbì參見【梐枑】。
梐-漢語大字典梐
《説文》:“梐,梐枑也。从木,陛省聲。”段玉裁注:“當作‘坒’聲。”
bì 《廣韻》傍禮切,上薺並。又邊兮切。脂部。
(1)〔梐枑〕古代官署前阻挡行人的障碍物,用木条交叉做成。俗称“行马”,或称“拒马叉子”。《説文·木部》:“梐,梐枑也。”王筠句讀:“單言互,便是行馬,連言梐枑,仍是行馬。”《周禮·天官·掌舍》:“掌舍,掌王之會同之舍,設梐枑再重。”宋佚名《六州》:“帷宫宿設,梐枑相差。”元孛术魯翀《真定路宣聖廟碑》:“自廟徂學,門垣梐枑,循序森立,瓦縵締築,堅麗於舊。”
(2)牢笼。《廣雅·釋宫》:“欄、檻、㰍、梐,牢也。”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bì
1、[梐枑]bì hù
古代军队和官署等在门前设置的阻挡敌人或行人的器具。
2、[梐捆]bì kǔn
犹牢笼。
3、[梐梱]bì kǔn
犹牢笼。汉 赵晔《吴越春秋·勾践入臣外传》:“今 越王 放於南山之中,游於不可存之地,幸来涉我壤土,入吾梐棞,此乃厨宰之成事食也,岂可失之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