柲
拼音
bì笔顺
一 丨 丿 丶 丶 ㇂ 丶 丿 丶同音字
拼音为bì的字 拼音为bi的字基础解释
1.兵器的柄;亦泛指器物的柄。2.弓檠,绑在弓里保护弓的竹片。3.刺。4.偶。详细解释
〈名〉
柄。多指兵器的柄
柲,柄也。——《广雅》
命王命剥圭以为鏚柲。——《左传·昭公十二年》
戈柲六尺有六寸。——《周礼·考工记·庐人》。郑玄注:“柲,犹柄也。”
弓檠。绑在弓里保护弓的竹片
1. 柲 [bì]
- 柲 [bì]
柄。多指兵器的柄
柲,柄也。——《广雅》
命王命剥圭以为鏚柲。——《左传·昭公十二年》
戈柲六尺有六寸。——《周礼·考工记·庐人》。郑玄注:“柲,犹柄也。”
弓檠。绑在弓里保护弓的竹片
〈名〉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柲-中華語文大辭典柲柲ㄅ丨ˋbì〈書〉古代兵器上的柄;後亦指器物上的柄。
柲-辞源3【柲】9画 4390·4 bì ㄅㄧˋ 兵媚切,去,至韻,幫。質部。㊀柄。多指兵器的柄。左傳 昭十二年:“君王命剝圭以爲鏚柲。”周禮 考工記 廬人:“戈柲六尺有六寸。”㊁保護弓的器具。卽弓檠。多用竹製,形狀與弓同。當弓不用時,縛於弓裏,以防受損。儀禮 旣夕禮:“弓矢之新沽功,……有柲。”參閲 漢 鄭玄 注。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bì
1、[竹柲]zhú bì
即竹闭。
2、[柲邱]bì qiū
有树木的小山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