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不离口
拼音
qǔ bù lí kǒu笔顺
同音字
拼音为qǔ的字 拼音为bù的字 拼音为lí的字 拼音为kǒu的字 拼音为qu的字 拼音为bu的字 拼音为li的字 拼音为kou的字基础解释
意指曲子要天天唱,才会熟练精妙。比喻熟能生巧。详细解释
- 【解释】:意指曲子要天天唱,才会熟练精妙。比喻熟能生巧。
按字解释
曲:歌曲。
不: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
离:分离;离开。
口:人或动物进饮食的器官,有的也是发声器官的一部分。通称嘴。
词典解释
曲不离口-中华成语大词典曲不离口
【拼音】:qǔ bù lí kǒu
解释
意指曲子要天天唱,才会熟练精妙。比喻熟能生巧。
出处
朱自清《论诵读》:“但是诵读总得多读熟读,才有效用;‘曲不离口’,诵读也是一样道理。”
示例
近义词
拳不离手
反义词
歇后语
拳不离手
语法
作宾语、定语;常与“拳不离手”连用
曲不离口意谓曲子要天天唱,才会熟练精妙。比喻熟能生巧。
●朱自清《论诵读》:“但是诵读总得多读熟读,才有效用;‘曲不离口’,诵读也是一样道理。”
出处
朱自清《论诵读》:“但是诵读总得多读熟读,才有效用;‘曲不离口’,诵读也是一样道理。”引证
清-梁溪司香旧尉-第四六回-《海上尘天影》:三日不弹,手生荆刺。所以拳不离手,曲不离口。
当代-佚名-1953.12-《人民日报》:为了勉励学生在艺术学习上养成勤劳的习惯,他经常向他们说:要做一个具有真实功夫的艺术家,必须要有“拳不离手、曲不离口”的恒心。
现代-朱自清--《论诵读》:但是诵读总得多读熟读,才有效用;“曲不离口”,诵读也是一样道理。
故事
清-梁溪司香旧尉-第四六回-《海上尘天影》:三日不弹,手生荆刺。所以拳不离手,曲不离口。
当代-佚名-1953.12-《人民日报》:为了勉励学生在艺术学习上养成勤劳的习惯,他经常向他们说:要做一个具有真实功夫的艺术家,必须要有“拳不离手、曲不离口”的恒心。
现代-朱自清--《论诵读》:但是诵读总得多读熟读,才有效用;“曲不离口”,诵读也是一样道理。
造句
qǔ bù lí kǒu
1、拳不离手,曲不离口,三天不练就生疏了。
接龙
口不择言 言不及义 义愤填膺 膺箓受图 图文并茂 茂林修竹 竹篮打水 水土不服 服服贴贴组词
近义词
qǔ bù lí kǒu
1、[拳不离手]quán bù lí shǒu
勤学苦练。
2、[三句话不离本行]sān jù huà bù lí běn háng
行:行当,职业。指人的言语离不开他所从事的职业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