搴
拼音
qiān笔顺
丶 丶 ㇇ 一 一 丨 丨 一 丿 ㇏ 丿 一 一 亅同音字
拼音为qiān的字 拼音为qian的字基础解释
拔取:~旗。详细解释
(形声。从手,寒省声。本义:拔取)
同本义
搴,取也。——《广韵》
搴旗四麾。——《后汉书·杜笃传》
斩将搴旗之士。——《史记·刘敬叔孙通传》
寡人不席而坐地,二三子莫席,而子独搴草而坐之,何也?——《晏子春秋》
搴大旗者。——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又如:搴旗(拔取敌人军旗);搴须(拔胡须);搴条(拔取树枝)
采摘
搴芙蓉兮木末。——《楚辞·九歌·湘君》
又如:搴芳(采摘花草);搴取(采摘);搴采(采摘);搴撷(采摘);搴揽(摘取,采取)
举
士大夫虽也搴着大旗拥护精神文明。——朱自清《航船中的文明》
通“褰”。撩起
搴裳访古。——卢照邻《释疾文》
又如:搴涉(提衣涉水);搴裳(犹褰裳。提起衣裳);搴帷(撩起帷幕)
〈动〉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搴-中華語文大辭典搴ㄑ丨ㄢqiān1.〈書〉拔取。[例]斬將~旗。2.〈書〉掀起;撩起。[例]~帷覽物華(唐‧孟浩然〈清明日宴梅道士山房詩〉)。3.姓。
搴-中華大字典1、搴讀音:已仙切,音鸇,先韻。釋文:引取也。《史記河渠書》:~長茭兮沈美玉。
2、搴讀音:丘虔切,音愆,先韻。釋文:
❶攓或字。《集韻》:攓。方言、取也。楚謂之攓。一曰论也。拔也。或作~。
❷姓也。漢將~揚。
3、搴讀音:九件切,音蹇,銑韻。釋文:
❶同㩃。《集韻》:㩃。拔取也。亦作~。
❷草名。《爾雅釋草》:~柜朐。
4、釙釋文:搴本字。見《韻會》。
5、寄釋文:㩃俗字。見《集韻》。
6、攓讀音:丘虔切,音搴,先韻。釋文:
❶取也。楚謂之~。見《方言》。
〔按~取也。方言兩見。此卷十文。郭注云。音騫。一曰騫。又方言。撏、攓、~、摭、挻。取也。南楚曰攓。注音蹇。卽集韻上聲之攓〕。
❷縮也。見《玉篇》。
〔按上林賦。襞積褰縐。史漢、文選、皆作褰訓縮。廣韻。攓。论也。~、褰、、攐通〕。
❸拔也。見《集韻》。
〔按爾雅序。搴其蕭稂。釋文。搴字又作~。居展反。又玄虔反。拔也〕。
7、攓讀音:九件切,音蹇,銑韻。釋文:
❶㩃或字。《集韻》:㩃。說文、拔取也。南楚語。引楚辭朝㩃阰之木蘭。或从蹇。
〔按此卽方言文。列子天瑞篇。~蓬而指。注音蹇。拔也〕。
❷亦作搴。見《集韻》。
〔按爾雅釋言。芼搴也。釋文。搴、九輦反。取也〕。
❸俗作寄。見《集韻》。
〔按淮南兵略訓。寄巨旗。注音蹇。卷取也〕。
❹慢也。《淮南齊俗》:望我而笑是~也。
〔按此卽蹇之通假〕。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qiān
1、[搴撷]qiān xié
采摘。
2、[搴陟]qiān zhì
提衣涉水。
3、[搴取]qiān qǔ
采摘。
4、[搴采]qiān cǎi
采摘;采取。
5、[搴擥]qiān lǎn
摘取,采取。
6、[搴芳]qiān fāng
采摘花草。
7、[搴裳]qiān cháng
犹褰裳。提起衣裳。
8、[拔搴]bá qiān
拔取。
9、[搴手]qiān shǒu
犹言旗手。
10、[搴帷]qiān wéi
1.撩起帷幕。 2.东汉刺史到任,迎接他的车子照例要挂着赤帷裳。但冀州刺史贾琮到任时,登上车子说:“刺史必须广视听,察美恶,怎么能挂起帷裳来塞自己的耳目呢?”吩咐把帷裳褰起来。所属各地听到此事,都深为震动。见《后汉书·贾琮传》。后亦以“搴帷”称高级地方官履任。
11、[搴旗取将]qiān qí qǔ jiàng
拔取敌旗,斩杀敌将。形容勇猛善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