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高七步
拼音
cái gāo qī bù笔顺
同音字
拼音为cái的字 拼音为gāo的字 拼音为qī的字 拼音为bù的字 拼音为cai的字 拼音为gao的字 拼音为qi的字 拼音为bu的字基础解释
形容才思敏捷。详细解释
- 【解释】:形容才思敏捷。
- 【出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文帝(曹丕)尝令东阿王(丕弟曹植)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箕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 【示例】:实有大通文理之人,学贯五经,~,自持有才不肯屈志于人,好高使气,不肯去营求钻刺,反受饥寒寂寞之苦。
◎《西湖二集·七妓佐夫成名》
按字解释
才:才能。
高:超出一般水平的。
七:六加一后所得的数目。
步:行走时两脚之间的距离;脚步。
词典解释
才高七步-中华成语大词典才高七步
【拼音】:cái gāo qī bù
解释
形容才思敏捷。
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文帝(曹丕)尝令东阿王(丕弟曹植)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箕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示例
实有大通文理之人,学贯五经,~,自持有才不肯屈志于人,好高使气,不肯去营求钻刺,反受饥寒寂寞之苦。 ★《西湖二集·七妓佐夫成名》
近义词
才高八斗
反义词
语法
作谓语、定语;指人的文才
才高七步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文帝(曹丕)尝令东阿王(丕弟曹植)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箕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后因以“才高七步”形容才思敏捷。
●《西湖二集·巧妓佐夫成名》:“还有若干一窍不通之人,尽都侥幸中了举人、进士而去,享荣华,受富贵;实有大通文理之人,学贯五经,才高七步,自持有才,不肯屈志于人,好高使气,不肯去营求钻刺,反受饥寒寂寞之苦。”
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文帝(曹丕)尝令东阿王(丕弟曹植)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箕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引证
明-周清原--《西湖二集·七妓佐夫成名》:实有大通文理之人,学贯五经,才高七步,自持有才不肯屈志于人,好高使气,不肯去营求钻刺,反受饥寒寂寞之苦。
北周-宇文护--《遗释亡名书》:盖能仁处世,志存匡救,非先轮回,独尚兹善。既道亚生知,才高七步,岂虚缁染,沈流当涂。
明-吴炳--《绿牡丹一九·逐馆》:果才高七步,世间无两。
故事
明-周清原--《西湖二集·七妓佐夫成名》:实有大通文理之人,学贯五经,才高七步,自持有才不肯屈志于人,好高使气,不肯去营求钻刺,反受饥寒寂寞之苦。
北周-宇文护--《遗释亡名书》:盖能仁处世,志存匡救,非先轮回,独尚兹善。既道亚生知,才高七步,岂虚缁染,沈流当涂。
明-吴炳--《绿牡丹一九·逐馆》:果才高七步,世间无两。
造句
cái gāo qī bù
1、实有大通文理之人,学贯五经,才高七步,自持有才不肯屈志于人,好高使气,不肯去营求钻刺,反受饥寒寂寞之苦。 ◎《西湖二集·七妓佐夫成名》
接龙
步调一致 致命一餐 餐风露宿 宿弊一清 清浊同流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蠹啄剖梁柱 柱石之臣 臣心如水 水土不服 服服贴贴组词
近义词
cái gāo qī bù
1、[才高八斗]cái gāo bā dǒu
才:才华。比喻人极有才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