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天天汉语
  2. 网站首页

拼音

héng

笔顺

𠃍

同音字

拼音为héng的字 拼音为heng的字

基础解释

同“恒”。

详细解释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恆-中華語文大辭典

恆恒ㄏㄥˊhénɡ1.永久;持久不變。[例]永~|~心|~久不渝。2.長久不變的意志;恆心。[例]學貴有~|持之以~。3.平常的;經常的。[例]~常|~言。4.《易經》六十四卦之一。參見【六十四卦】。5.用於地名。恆山,山名,在山西,為五嶽中的北嶽。6.姓。

恆-漢語大字典


《説文》:“恆,常也。从心,从舟,在二之閒上下,心以舟施恆也。ࠄȯ܌古文恆从月。《詩》曰:‘如月之恆。’”商承祚《〈説文〉中之古文考》:“(甲骨文、金文)皆从月。既云古文从月,又引《詩》釋之,則原本作ࠀկ܌从外為傳譌。”此字通行体作“恒”。
(一)héng 《廣韻》胡登切,平登匣。蒸部。
(1)长久;固定不变。《説文·二部》:“恆,常也。”段玉裁注:“常當作長。古長久字只作長。”《玉篇·心部》:“恆,常也,久也。”《孟子·梁惠王上》:“無恆産而有恆心者,惟士為能。”《文心雕龍·物色》:“然物有恆姿,而思無定檢。”唐柳宗元《三戒·永某氏之鼠》:“彼以其飽食無禍為可恆也哉!”
(2)平常的;普通的。《馬王堆漢墓帛書·老子乙本·道經》:“名,可名也,非恆名也。”《三國志·吴志·吴主傳》:“形貌奇偉,骨體不恆。”《聊齋志異·耿十八》:“守固佳,嫁亦恆情。”
(3)恒心。《論語·子路》:“人而無恆,不可以作巫醫。”《風俗通·窮通》:“非唯聖人俾爾亶厚,夫有恆者亦允臻矣。”漢崔瑗《座右銘》:“行之苟有恆,久久自芬芳。”
(4)故法;常法。《周禮·春官·司巫》:“國有大烖,則帥巫而造巫恆。”賈公彦疏:“視舊所施為而法之。”《禮記·月令》:“文繡有恆。”孔穎達疏:“恆則故也。”
(5)副词。1.经常;常常。《書·伊訓》:“敢有恆舞於宫,酣歌於室,時謂巫風。”孔傳:“常舞則荒淫。”《晋書·隱逸傳·陶潛》:“性嗜酒,而家貧不能恆得。”明朱鼎《玉鏡臺記·赴官》:“赤心一點,恆自憂國憂民。”2.尝,曾经。清劉淇《助字辨略》卷二:“蔡中郎《陳政要七事》:‘恆思皇后祖載之時,東郡有盗人妻者,亡在孝中,本縣追捕,乃伏其辜。’此恆字,猶曾也,嘗也。恆既訓常,而嘗與常通,轉相訓也。”
(6)六十四卦之一,卦形为☀,巽下震上。《易·恆》:“象曰:雷風,恆。”王弼注:“長陽、長陰,合而相與,可久之道也。”
(7)山名。五岳中的北岳。主峰在今河北省曲阳县西北。《爾雅·釋山》:“河北恆。”郭璞注:“北岳恆山。”晋張華《博物志》卷一:“五岳:華、岱、恆、衡、嵩。”
(8)古州名。1.北周宣政元年置,治所在真定县(今河北省正定县南)。《廣韻·登韻》:“恆,州名。春秋時鮮虞國地,漢為恆山郡。周武帝置恆州,因山以為名。”2.北魏太和十七年以司州改名,治所在平城(今山西省大同市东北)。3.北周天和二年置,治所在盩厔县(今陕西省户县西北)。
(9)姓。《廣韻·登韻》:“恆,姓。楚有大夫恆思公。”《世本》卷三:“恆氏,唐叔孫封楚,有恆思公,後有恆氏。”
(二)gèng 《集韻》居鄧切,去嶝見。蒸部。
(1)上弦月渐趋盈满。《集韻·隥韻》:“恆,月弦也。”《詩·小雅·天保》:“如月之恆,如日之升。”毛傳:“恆,弦。升,出也。”鄭玄箋:“月上弦而就盈,日始出而就明。”
(2)遍及。《字彙·心部》:“恆,徧也。”《詩·大雅·生民》:“恆之秬秠,是穫是畝。”毛傳:“恆,徧也。”鄭玄箋:“則徧種之。”
(3)通“亘(gèn)”。绵延;连续。清朱駿聲《説文通訓定聲·升韻》:“恆,叚借為亘。”《漢書·叙傳上》:“潛神默記,恆以年歲。”顔師古注引如淳曰:“恒,音亘竟之亘。”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近义词

反义词

相关字词

恆的反义词 恆的近义词 恆的同音词

大家都在搜

  • 恆能组什么词
  • 恆能组什么词语
  • 恆可以组什么词
  • 恆可以组什么词语
  • 恆字可以组什么词
  • 恆字可以组什么词语
  • 恆字能组什么词
  • 恆字能组什么词语
  • 恆字开头的成语
  • 恆字结尾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