珩
拼音
héng笔顺
一 一 丨 ㇀ 丿 丿 丨 一 一 亅同音字
拼音为háng的字 拼音为hang的字基础解释
古代佩玉上面的横玉,形状像古代的磬。详细解释
〈名〉
古代一组玉佩上端的佩件名
珩,佩上玉也。——《说文》
楚之白珩犹在乎?——《国语·楚语下》。注:“珩,佩上之横者。”
有玱葱珩。——《诗·小雅·采芑》
另见 háng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珩-中華語文大辭典珩ㄏㄥˊhénɡ〈書〉古代指一組玉佩上端的橫玉,形狀似磬而較小。[例]黃金四十鎰,白玉之~六雙(《國語‧晉語二》)。
珩-漢語大字典珩
《説文》:“珩,佩上玉也,所以節行止也。从玉,行聲。”
héng 《廣韻》户庚切,平庚匣。陽部。
(1)古代一组玉佩上端的佩件名。也用作符信。《説文·玉部》:“珩,佩上玉也。”朱駿聲通訓定聲:“珩者,佩首横玉,所以繫組。組有三:中組之末,其玉曰衝牙;左右組之末,其玉曰璜。而璸珠琚瑀,則貫于珩之下、雙璜與衝牙之上。”《詩·小雅·采芑》:“朱芾斯皇,有瑲葱珩。”《國語·晋語二》:“黄金四十鎰,白玉之珩六雙,不敢當公子,請納之左右。”韋昭注:“珩,佩上飾也。珩形似磬而小。”《文選·張衡〈思玄賦〉》:“辮貞亮以為鞶兮,雜伎藝以為珩。”李善注:“《字林》曰:‘珩,佩玉,所以節行。’《大戴禮》曰:‘下車以佩玉為度,上有雙衡,下有雙璜。’珩與衡音義同。”唐段成式《酉陽雜俎·禮異》:“凡節:守國用玉……邊戎用珩,戰鬭用璩。”
(2)古代把冠冕系于发髻的横簪。《文選·張衡〈東京賦〉》:“珩紞紘綖,玉笄綦會。”李善注:“《左氏傳》曰:‘珩紞紘綖,昭其度也。’杜預曰:‘珩,維持冠者。’”按:《左傳·桓公二年》“珩”作“衡”。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héng
1、[珩磨]héng mó
用磨石从圆柱表面上去除少量材料以达到所要求的光洁度或非常精确的尺寸公差。
2、[珩璜]héng huáng
指杂佩。
3、[白珩]bái héng
古代佩玉上部的横玉。形似磬,或似半环。
4、[珩组]héng zǔ
系佩玉的组绶,有官位者的佩饰。
5、[璁珩]cōng héng
玉佩。
6、[珩黻]héng fú
佩玉和蔽膝。本为大夫以上者的服饰,后泛指贵官服饰。
7、[珩佩]héng pèi
指杂佩。各种不同的佩玉。
8、[提珩]tí héng
见“提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