徙
拼音
xǐ笔顺
丿 丿 丨 丨 一 丨 一 丨 一 丿 ㇏“彳”两撇平行,上短下长,竖画正直。右部横画平行、均匀,中横稍长;下竖对上竖,撇短捺长。
同音字
拼音为xǐ的字 拼音为xi的字基础解释
1.迁移:迁~。~居(搬家)。 2.调动官职。详细解释
(形声。从辵( chuò),止声。本义:迁移)
同本义 (平行或由上而下的移动)
徙,迻也。——《说文》
徙,移也。——《广雅》
若徙于他。——《周礼·比长》。注:“谓出居异乡也。”
死徙无出乡。——《孟子》注:“谓爰土易居平肥硗也。”
百里徙。——《荀子·成相》。注:“迁也。”
徙武北海。—— 东汉· 班固《汉书·李广苏建传》
号呼而转徙。——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非死则徙。雾徙于后。——《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又如:徙倚(徘徊;留连);徙贯(迁地居住,更换籍贯);迁徙(迁移);徙居(徙次,即迁居,徙家,徙道。迁居)
改变,变化
具生器以适墓,象徙道也。——《荀子·礼论》。注:“迁改也。”
时已徙矣,而法不徙,以此为治,岂不难哉?——《吕氏春秋·察今》
又如:徙意(改变意念);徙义(见义即改变意念而从之)
贬谪
于是孔明废之为庶人,徙之 汶山。——《三国演义》
又如:徙放(流放);徙逐(放逐);徙废(贬谪废弃);徙锢(贬谪禁锢);徙边(将犯人流放边境服劳役)
搬走,搬开
徙其大舟。——《国语·吴语》。注:“取也。”
叔孙已死, 竖牛因不发丧也,徙其府库重宝空之而奔 齐。——《韩非子·内储说上》
又如:徙薪(见“徙薪曲突”。引申为代国家灭除灾祸,战功颇丰)
调职
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后汉书·张衡传》
〈动〉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徙-中華語文大辭典徙ㄒ丨ˇxǐ1.移動。[例]遷~|曲突~薪。2.〈書〉調動官職。[例]~官。
徙-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徙彳811ㄒㄧˇxǐ動遷移、移轉。如:「遷徙」。《老子.第八〇章》:「使民重死而不遠徙。」《史記.卷三.殷本紀》:「殷民咨胥皆怨,不欲徙。」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xǐ
1、[迁徙]qiān xǐ
1.迁移,改变居住的地方。 2.动物学上指鸟类依季节不同而变更栖居地区。有迁徙习性的称为候鸟,没有的称为留鸟。徙(xǐ)。
2、[移徙]yí xǐ
迁移;转移。
3、[流徙]liú xǐ
1.到处流动转移,没有安定的生活。 2.流放:~边远。
4、[转徙]zhuǎn xǐ
1.辗转迁移。 2.号呼而转徙。--唐.柳宗元《捕蛇者说》 3.转徙于江湖间。--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5、[徙跸]xǐ bì
移动帝王的车驾。谓帝王出行或命驾回宫。
6、[徙举]xǐ jǔ
指军队行动。
7、[莺徙]yīng xǐ
犹莺迁。
8、[推徙]tuī xǐ
推移;更易。
9、[徙舍]xǐ shè
指星移位。
10、[窜徙]cuàn xǐ
1.逃散。《明史·西域传二·罕东卫》:“洪武 二十五年,凉国公 蓝玉 追逃寇 祁者孙 至 罕东 地,其部众多窜徙。” 2.流放;放逐。清 赵翼《瓯北诗话·李青莲诗》:“青莲 胸怀洒落,虽经窜徙,亦不甚哀痛。”
11、[倚徙]yǐ xǐ
留连徘徊。
12、[徙置]xǐ zhì
1.谓把物件等移放到别处。《史记·商君列传》:“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之木於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南史·薛伯宗传》:“时又有 薛伯宗 善徙痈疽,公孙泰 患背,伯宗 为气封之,徙置斋前柳树上。” 2.移民使定居于某地。《后汉书·鲜卑传》:“闻 倭 人善网捕,於是东击 倭人国,得千餘家,徙置 秦水 上,令捕鱼以助粮食。”
13、[徙市]xǐ shì
古礼,天子诸侯丧,庶人不外出求觅财利,以示忧戚,因移市于巷中以供其急需,谓之徙市。《礼记·檀弓下》:“岁旱,穆公 召 县子 而问然:‘天久不雨……徙市则奚若?’曰:‘天子崩,巷市七日,诸侯薨,巷市三日,为之徙市,不亦可乎?’”郑玄 注:“徙市者,庶人之丧礼。今徙市,是忧戚於旱若丧。”孔颖达 疏:“今徙市是忧戚於旱,若居天子诸侯之丧必巷市者,以庶人忧戚无復求觅财利,要有急须之物不得不求,故於邑里之内而为巷市。”
14、[徙放]xǐ fàng
流放。《宋书·后废帝纪》:“元徽 元年春正月戊寅朔,改元,大赦天下……自元年以前貽罪徙放者,悉听还本。”
15、[骤徙]zhòu xǐ
谓忽然升迁官职。
16、[徙民]xǐ mín
1.移民。《管子·四时》:“其时曰冬……其事号令,修禁徙民,令静止。”《汉书·陈汤传》:“自 元帝 时,渭陵 不復徙民起邑。” 2.迁移之民。《史记·平準书》:“其明年,贫民大徙,皆仰给县官,无以尽赡,卜式 持钱二十万予 河南 守,以给徙民。”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河水四》:“今城中有 舜 庙,魏 秦州 刺史治,太和 迁都罢州,置 河东郡,郡多流杂,谓之徙民。”
17、[拔徙]bá xǐ
迁离本土。
18、[徙御]xǐ yù
谓帝王出行。
19、[靡徙]mí xǐ
举止失措貌。
20、[徙卜]xǐ bǔ
迁居。古人定居须经过占卜,故称。
21、[倍徙]bèi xǐ
见“倍蓰”。
22、[徙道]xǐ dào
谓迁居。
23、[东徙]dōng xǐ
向东迁移。
24、[徙靡]xǐ mí
摇曳纷披貌。
25、[更徙]gēng xǐ
变迁。
26、[徙迁]xǐ qiān
迁移。
27、[适徙]shì xǐ
谓发配罪人徙往远方。
28、[徙居]xǐ jū
迁居。
29、[徙逐]xǐ zhú
犹放逐。
30、[徙锢]xǐ gù
贬谪禁锢。
31、[谪徙]zhé xǐ
因罪而被罚迁徙。《史记·南越列传》:“秦 时已并天下,略定 杨越,置 桂林、南海、象郡,以謫徙民,与 越 杂处十三岁。”《魏书·刑罚志》:“汉武 时,始启 河 右四郡,议诸疑罪而謫徙之。”宋 王安石《送董伯懿归吉州》诗:“我来以丧归,君至因謫徙。”吴晗《朱元璋传》第一章二:“被地方官寻个题目,谪徙到 广平府 永年县(今 河北 永年)居住。”
32、[徙戎]xǐ róng
晋 代统治阶级中企图用武力强迫少数民族外迁的一种主张。《晋书·江统传》:“统 深惟四夷乱华,宜杜其萌,乃作《徙戎论》……帝不能用,未及十年,而夷狄乱华,时服其深识。”清 项□□《<中西纪事>叙》:“窃惟驭外之要,不越剿抚二端。乃由前而论,择将之难,汉文 拊髀而兴叹;由后而论,徙戎之患,江统 蒿目而生忧。”
33、[播徙]bō xǐ
流亡迁移。
34、[侨徙]qiáo xǐ
迁移到外地居住。
35、[徙迤]xǐ yǐ
后退貌。
36、[徙痈]xǐ yōng
一种江湖医术,传说能移去痈疽。语出《南史·薛伯宗传》:“时又有 薛伯宗 善徙痈疽,公孙泰 患背,伯宗 为气封之,徙置斋前柳树上。明旦痈消,树边便起一瘤如拳大。”清 李渔《闲情偶寄·颐养·素常乐为之药》:“予一生疗病,全用是方,无疾不试,无试不验,徙痈浣肠之奇,不是过也。”
37、[外徙]wài xǐ
谓转任地方官。
38、[徙治]xǐ zhì
迁移王都或地方官署所在地。
39、[远徙]yuǎn xǐ
迁移到远处。
40、[徙边]xǐ biān
将犯人流放边境服劳役。古代的一种刑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