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枯
拼音
gān kū笔顺
同音字
拼音为gān的字 拼音为kū的字 拼音为gan的字 拼音为ku的字基础解释
1.草木由于衰老或缺乏营养、水分等而失去生机:一夜大风,地上落满了~的树叶。 2.因缺少脂肪或水分而皮肤干燥。 3.干涸:~的古井。详细解释
失去水分而枯槁。
唐 杜甫 《大麦行》:“大麦乾枯小麦黄,妇女行泣夫走藏。” 唐 范摅 《云溪友议》卷十一:“贫儿二亩地,乾枯十树桑。” 张天翼 《脊背与奶子》:“他觉得一切的景物都可爱起来。那些干枯的瘦树仿佛很苗条。”
干燥。《法苑珠林》卷十二:“脣口乾枯,喉舌燥涩。”
干瘪;瘦瘠。
唐 窦臮 《述书赋》下:“虽则筋骨乾枯,终是精神嶮峭。”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丹铅新录八·素足女》:“今妇人缠足……其体质乾枯,腥秽特甚。” 张天翼 《儿女们》:“脖子有点痠疼--似乎撑不起这干枯的脑袋。”
比喻枯燥乏味。
宋 孔平仲 《孔氏谈苑·作诗圆熟》:“圆熟多失之平易,老硬多失之乾枯,能不失二者之间,则可与古作者并驱矣。” 朱光潜 《谈文学·文学与人生》:“一个对于文艺有修养的人决不感觉到世界的干枯或人生的苦闷。”
枯竭;罄尽。
萧红 《桥》:“她的歌词渐渐的干枯了。”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干枯-中華語文大辭典同:乾枯
干枯-汉语同近反辨[近义] 枯萎 干燥 干涸
[反义] 滋润
-[干枯] 草木等由于缺乏营养、水分等而失去生机。例:由于长时间不下雨,禾苗都快~了。
-[枯萎] 于枯萎缩,植物等失去水分。例:爬山虎的脚如果没触着墙,不一会儿便~了。
-[干燥] 没有水分或水分很少。例:这个地区风沙很大,气候异常~。
-[千涸] 河道、池塘等没有水了。例:由于连续几十天的干旱,几条主要河道已全部~。
-[滋润] 含水分多,不干燥。例:雨过天晴的原野,潮湿而~。
[说明] “干燥”和“于枯”共同点都指没有水分或水分很少。“干枯”强调草木、庄稼等因失去水分、营养等而失去生机;“干涸”主要强调河道、池塘没有水了;而“干燥”可指气候、木料或人的皮肤等,还可指文章枯燥没趣。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gān kū
1、随着严冬的来临,大部分草木干枯了。
接龙
组词
近义词
gān kū
1、[干涸]gān hé
指河道、池塘等的水干枯。涸(hé)。
2、[干瘪]gān biě
1.干而收缩,不丰满:墙上挂着一串串辣椒,风吹日晒,都已经~了。别看他是个~老头儿,力气可大着呢。 2.(文辞等)内容贫乏,枯燥无味:语言~。
3、[凋谢]diāo xiè
1.(草木花叶)脱落:百花~。 2.指老年人死:老成~。
4、[枯槁]kū gǎo
1.(草木)干枯:禾苗~。 2.(面容)憔悴:形容~。
5、[枯竭]kū jié
1.(水源)干涸;断绝:水源~。河道~。 2.(体力、资财等)用尽;穷竭:精力~。资源~。
6、[枯萎]kū wěi
干枯萎缩:荷叶完全~了。
7、[枯干]kū gān
干枯;枯槁:河流~。
8、[干固]gàn gù
干练坚持。
9、[干竭]gān jié
枯竭。《左传·僖公十五年》“外彊中乾”晋 杜预 注:“外虽有彊形而内实乾竭。”《法苑珠林》卷十九:“復一比丘梦见四十里泉水皆乾竭,华悉零落。”
10、[枯焦]kū jiāo
焦枯;干枯:久旱不雨,禾苗~。
11、[焦枯]jiāo kū
(植物)干枯:久旱不雨,禾苗~。
12、[枯窘]kū jiǒng
枯竭贫乏:文思~。
13、[干燥]gān zào
没有水分或水分很少:沙漠地方气候很~。
14、[干河]gàn hé
主干河流。
反义词
gān kū
1、[滋润]zī rùn
1.含水分多;不干燥:雨后初晴,空气~。皮肤~。 2.增添水分,使不干枯:附近的湖水~着牧场的青草。 3.舒服:小日子过得挺~。
2、[繁茂]fán mào
(草木)繁密茂盛:花木~。枝叶~,苍翠欲滴。
3、[水灵]shuǐ ling
1.(蔬菜、水果、花等)鲜嫩;漂亮:这小葱儿真~!。这几朵荷花多么~啊! 2.形容鲜活娇美,有精神:这姑娘长得多~啊!灵(ling)。
4、[茂盛]mào shèng
1.草木繁盛。 2.兴旺:财源~。 3.旧时也指功德卓著:先王功德~。
5、[湿润]shī rùn
潮湿润泽:~的土地。空气清新~。他有点激动,眼睛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