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之东隅
拼音
shī zhī dōng yú笔顺
同音字
拼音为shī的字 拼音为zhī的字 拼音为dōng的字 拼音为yú的字 拼音为shi的字 拼音为zhi的字 拼音为dong的字 拼音为yu的字基础解释
东隅:日出的地方。比喻这个时候遭到损失或失败。详细解释
- 【解释】:东隅:日出的地方。比喻这个时候遭到损失或失败。
- 【出自】: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冯异传》:“始虽垂翅回溪,终能奋翼黾池,可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 【示例】:但是~,还可以收之桑榆,亡羊补牢,还未为晚。
◎孙中山《党员不可存心做官发财》
按字解释
失:失掉;丢掉(跟“得”相对)。
之: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组成偏正词组。
东隅:日出的地方。
词典解释
失之东隅-中华成语大词典失之东隅
【拼音】:shī zhī dōng yú
解释
东隅:日出的地方。比喻这个时候遭到损失或失败。
出处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冯异传》:“始虽垂翅回溪,终能奋翼黾池,可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示例
但是~,还可以收之桑榆,亡羊补牢,还未为晚。 ★孙中山《党员不可存心做官发财》
近义词
有得有失、塞翁失马
反义词
得不偿失
语法
作宾语、定语、分句;常与“收之桑榆”连用
成语故事
东汉初年,光武帝刘秀派大将冯异与邓禹去围剿赤眉农民起义军,邓禹与义军交战后不幸损兵折将,冯异命令部队加强防御,收拢溃散的散兵,同时派军装成赤眉军打入其内部,结果大获全胜。朝廷下文书表彰他们的战斗是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出处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冯异传》:“始虽垂翅回溪,终能奋翼黾池,可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引证
近代-孙中山--《党员不可存心做官发财》:但是失之东隅,还可以收之桑榆,亡羊补牢,还未为晚。 ★
近代-蔡东藩--《清史演义》:这奏一上,总道廷旨允从,失之东隅,还可收之桑榆,谁知道光帝偏偏不依,真正气数。
故事
近代-孙中山--《党员不可存心做官发财》:但是失之东隅,还可以收之桑榆,亡羊补牢,还未为晚。 ★
近代-蔡东藩--《清史演义》:这奏一上,总道廷旨允从,失之东隅,还可收之桑榆,谁知道光帝偏偏不依,真正气数。
造句
shī zhī dōng yú
1、企业遇到外贸出口不甚景气的情况,就该迅速转变产型,开发新产品,不这样做就会失之东隅。
2、古人云:“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也就是这个道理。
3、他虽然赛场失利,但在大赛中积累了临阵经验,也算是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吧。
4、租界的文化语境,对于左翼文学现象来说,是一种“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的历史安排。
5、除了“坐树不言”、“披荆斩棘”、“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外,还有“畏天知命”、“以逸待劳”等成语也和这位大树将军有关。
6、就在他爱情方面受到沉重打击的时候,他的事业却蓬勃发展起来,真可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7、她失去了亲人,换来了爱情,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8、他的了抑郁症,却看清了很多为人处世的道理,算是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9、有失必有得,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接龙
组词
近义词
shī zhī dōng yú
1、[得不偿失]dé bù cháng shī
偿:抵得上。所得的利益抵偿不了所受的损失。
2、[塞翁失马]sài wēng shī mǎ
塞:边界险要之处;翁:老头。比喻一时虽然受到损失,也许反而因此能得到好处。也指坏事在一定条件下可变为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