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放厥辞
拼音
dà fàng jué cí笔顺
同音字
拼音为dà的字 拼音为fàng的字 拼音为jué的字 拼音为cí的字 拼音为da的字 拼音为fang的字 拼音为jue的字 拼音为ci的字基础解释
指写出大量优美的辞章。详细解释
- 【解释】:指写出大量优美的辞章。
- 【出自】:唐·韩愈《祭柳子厚文》:“玉佩琼琚,大放厥辞。”
按字解释
大:程度深。
放:释放。
厥:指示代词。其;他的。
辞:文辞;言辞。
词典解释
大放厥辞-中华成语大词典大放厥辞
【拼音】:dà fàng jué cí
解释
指写出大量优美的辞章。
出处
唐·韩愈《祭柳子厚文》:“玉佩琼琚,大放厥辞,富贵无能,磨灭谁纪?”
示例
他又在~鼓吹“台独”
近义词
大放厥词
反义词
默默无言
语法
作谓语、宾语;指大发议论
英文
have a big mouth
成语故事
唐朝时期,柳宗元与刘禹锡主张革新,失败后被贬为永州司马,后迁柳州刺史。他在官场上屡屡失意。但文学成就很高。散文说理透彻,山水游记写景状物,多所寄托。他死后,韩愈写《祭柳子厚文》称赞他:“玉佩琼琚,大放厥词。”
同:大放厥辭
出处
唐·韩愈《祭柳子厚文》:“玉佩琼琚,大放厥辞。引证
清-皮锡瑞--《经学通论》:郑君本此意以作谱,而于谱序大放厥辞,此乃三百篇之大义也。
近代-蔡东藩、许廑父--《民国演义》:吴佩孚以陪座之主人,独挺身起座,大放厥辞,饶有王景略侃侃而谈之慨。
清-赵翼--《瓯北诗话·苏东坡诗》:以文为诗,自昌黎始;至东坡益大放厥词,别开生面,成一代之大观。
近代-孙中山--《革命原起》:数年之间,每于学课余暇,皆致力于革命之鼓吹,常往来于香港、澳门之间,大放厥词,无所忌讳。
现代-邹韬奋-第二章-《患难馀生记》:只根据国民党“摩擦专家”的单面报告,大放厥词,置对方将领的无数报告的事实于不顾,完全抹煞,一字不提。
宋-刘克庄--《后村全集·一一O·跋恕斋诗存稿》:恕斋吴公深于理学者,其诗皆关系伦纪教化,而高风远韵,尤于佳风月好山水大放厥辞,清拔骏壮。
清-钱谦益--《牧斋初学集三二·嘉定四君集序》:君之为诗文,大放厥词,各自己出。
故事
清-皮锡瑞--《经学通论》:郑君本此意以作谱,而于谱序大放厥辞,此乃三百篇之大义也。
近代-蔡东藩、许廑父--《民国演义》:吴佩孚以陪座之主人,独挺身起座,大放厥辞,饶有王景略侃侃而谈之慨。
清-赵翼--《瓯北诗话·苏东坡诗》:以文为诗,自昌黎始;至东坡益大放厥词,别开生面,成一代之大观。
近代-孙中山--《革命原起》:数年之间,每于学课余暇,皆致力于革命之鼓吹,常往来于香港、澳门之间,大放厥词,无所忌讳。
现代-邹韬奋-第二章-《患难馀生记》:只根据国民党“摩擦专家”的单面报告,大放厥词,置对方将领的无数报告的事实于不顾,完全抹煞,一字不提。
宋-刘克庄--《后村全集·一一O·跋恕斋诗存稿》:恕斋吴公深于理学者,其诗皆关系伦纪教化,而高风远韵,尤于佳风月好山水大放厥辞,清拔骏壮。
清-钱谦益--《牧斋初学集三二·嘉定四君集序》:君之为诗文,大放厥词,各自己出。
造句
接龙
辞不达意 意在笔先 先睹为快 快刀斩乱麻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全神贯注 注玄尚白 白发苍苍 苍蝇见血 血肉横飞 飞蛾扑火 火烧眉毛 毛骨耸然 然荻读书 书不尽言 言不及义 义愤填膺 膺箓受图 图文并茂 茂林修竹组词
近义词
dà fàng jué cí
1、[大放厥词]dà fàng jué cí
厥:其,他的;词:文辞,言辞。原指铺张词藻或畅所欲言。现用来指大发议论。
反义词
dà fàng jué cí
1、[默默无言]mò mò wú yán
不声不响,闭口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