塡
拼音
tián笔顺
一 丨 ㇀ 丿 ㇄ 丨 𠃍 一 一 一 ㇄ 丿 丶同音字
拼音为tián的字 拼音为tian的字基础解释
同“填”。详细解释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塡-康熙字典塡
【丑集中】【土字部】 塡
〔古文〕𥧑
★【廣韻】徒年切【集韻】【韻會】【正韻】亭年切,𠀤音田。【說文】塞也。从穴,眞聲。亦从土。【博物志】炎帝女溺死東海中,化爲鳥,曰精衞。常取西山之木石,以塡東海。【白氏六帖】鳥銜木而塡海。
◎又順也。【班固·東都賦】塡流泉而爲沼。
◎又鼓聲。【孟子】塡然鼓之。【楚辭·九歌】雷塡塡兮雨冥冥。
◎又人名。大塡,黃帝師。見【前漢·古今人物表】。
★又知鄰切,音珍。義同。一曰定也。
★又【集韻】【韻會】𠀤池鄰切,音𨻰。久也。【詩·大雅】孔塡不寧。【又】倉兄塡兮。
★又徒偃切,音顫。塡塡,厚重貌。【莊子·馬蹄篇】至德之世,其行塡塡。
★又徒典切,音飻。盡也,病也。【詩·小雅】哀我塡寡。
★又陟刃切。同鎭,定也。【前漢·高帝紀】塡國家,吾不如蕭何。【五行志】塡星曰中央季夏土。
★又堂練切,音電。【禮·檀弓】主人旣祖塡池。【註】塡池,讀爲奠徹。
◎又同寘。【前漢·貢禹傳】武帝時,又多取好女以塡後宮。
◎又同正。【淮南子·兵略訓】不擊塡塡之旗。
1、塡讀音:亭年切,音田,先韻。釋文:
❶塞也。《博物志》:常取西山之木石以~東海。
❷加也。見《華嚴經音義》引《國語賈注》。
❸順也。《文選班固賦》:~流泉而爲沼。
❹~然。鼓聲。《孟子梁惠王》:~然鼓之。
❺~~。雷聲。《楚辭山鬼》:靁~~兮冥冥。
〔又〕:滿足之貌。《荀子非十二子》:~~然。
❻~星。土星也。《通訓定聲》:五緯。土星謂之~星。在第三重天。離地二萬餘里。其體大於九十倍。兩旁有小星。久則漸近。或與土合爲一。如卵之兩端。又如鼓之兩耳。~星凡二十八歲一周天。
〔按廣雅釋天作鎭星。史記天官書作~星〕。
❼同錍。《廣雅釋詁》:錍。塞也。
〔按廣韻先韻。錍同~〕。
❽同闐。《文選班固賦》:闐城溢郭。
〔注〕:~、與闐同。
❾同嵮。《荀子大畧》:嵮如。
〔注〕:嵮、與~同。
2、塡讀音:徒典切,音飻,銑韻。釋文:同殄。《詩小宛》:哀我~寡。
〔箋〕:~、盡也。《釋文》:韓詩作殄。殄、苦也。
〔按字彙引詩音顚。與瘨同。病也〕。
3、塡讀音:池鄰切,音陳,眞韻。釋文:
❶塞也。从土。眞聲。見《說文》。
❷久也。《詩瞻仰》:孔~不寧。
❸同錍。《說文土部段注》:~與錍音義同。大雅倉兄~兮傳。~、久也。常棣烝也無戎。傳曰。烝、~也。東山烝在桑野。傳曰。烝、錍也。而爾雅釋詁則曰。塵、久也。故鄭箋東山云。古者聲。~錍塵同也。
4、塡讀音:知鄰切,音珍,眞韻。釋文:安也。定也。見《字彙》。
5、塡讀音:徒偃切,音顫,阮韻。釋文:~~。質重貌。《莊子馬蹄》:至德之世。其行~~。
〔注〕:~~。徐音田。又徒偃反。崔云。重遲也。一云詳徐貌。
6、塡讀音:堂練切,音電,霰韻。釋文:
❶通奠。《禮記檀弓》:主人旣祖~池。
〔注〕:~池當爲奠徹。
❷通瑱。《國語吳語》:莫如此以~環相通問也。
〔注〕:~、塞耳。
7、塡讀音:陟刃切,音鎭,震韻。釋文:同鎭。《漢書高帝紀》:~國家。吾不如蕭何。
8、塡讀音:支義切,音觶,寘韻。釋文:同寘。置也。《漢書貢禹傳》:武帝時多取好女以~後宮。
〔注〕:師古曰。此~字讀與寘同。
9、塡讀音:之盛切,音政,敬韻。釋文:同正。~~。軍旗嚴立貌。《淮南兵略》:不擊~~之旗。
10、淩釋文:塡俗字。見《龍龕手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