埴
拼音
zhí笔顺
一 丨 ㇀ 一 丨 丨 𠃍 一 一 一 一同音字
拼音为zhí的字 拼音为zhi的字基础解释
黏土。详细解释
细腻的黄粘土
埴,黏土也。从土,直声。——《说文》
厥土赤埴坟。——《书·禹贡》
博埴之工二。——《考工记》
我善治埴。——《庄子·马蹄》
若玺之抑埴。——《淮南子·齐俗》
桴木负埴,载流于。——《湘源二妃庙碑》
土地
埴索涂,冥行而己矣。——《法言·修身》
〈名〉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埴-中華語文大辭典埴ㄓˊzhí1.〈書〉黏土。[例]厥土赤~墳,草木漸包(《書經‧禹貢》)。2.〈書〉牢固。[例]則此言聖人之德,章明博大,~固以脩久也(《墨子‧尚賢中》)。
埴-王力古漢語常用字字典埴 zhí
製作陶器用的黏土。
《管子·任法》:
猶~在埏(shān)也。(埏:以水和土。)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zhí
1、[埴固]zhí gù
坚固。
2、[垆埴]lú zhí
黑色的黏土。
3、[埏埴]shān zhí
1.和泥制作陶器。 2.陶器。 3.陶冶;培育。
4、[赤埴]chì zhí
红色黏土。
5、[埴坟]zhí fén
《书·禹贡》:“厥土赤埴坟。”孔 传:“土黏曰埴。”后以“埴坟”指轻粘土和壤土。
6、[抟埴]tuán zhí
谓以黏土捏制陶器的坯。
7、[斥埴]chì zhí
咸质黏土。
8、[陶埴]táo zhí
谓烧制砖瓦。
9、[挻埴]shān zhí
揉和黏土。
10、[埴垆]zhí lú
稍粘而较疏松的土壤。
11、[瓦埴]wǎ zhí
把细黏土制成瓦器。埴,细黏土。
12、[黏埴]nián zhí
黏土。
13、[埴轮]zhí lún
通常是空圆柱形或粗制泥人像,一般指古代日本人在山冈坟幕上的烘干大泥像。
14、[搏埴]bó zhí
拍击黏土。指陶工制坯。
15、[封埴]fēng zhí
见“封殖”。
16、[黑埴]hēi zhí
黑色黏土。
17、[擿埴索涂]zhāi zhí suǒ tú
擿埴:敲地;索:探求;涂:道路。指盲人用杖点地探求道路。比喻暗中摸索,事不易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