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平天成
拼音
dì píng tiān chéng笔顺
同音字
拼音为dì的字 拼音为píng的字 拼音为tiān的字 拼音为chéng的字 拼音为di的字 拼音为ping的字 拼音为tian的字 拼音为cheng的字基础解释
平:治平;成:成功。原指禹治水成功而使天之生物得以有成。后常比喻一切安排妥帖。详细解释
- 【解释】:平:治平;成:成功。原指禹治水成功而使天之生物得以有成。后常比喻一切安排妥帖。
- 【出自】:《尚书·大禹谟》:“帝曰:‘俞!地平天成,六府三事,允治。万世永赖,时乃工。’”《左传·文公十八年》:“舜臣尧,举八恺,使主后土,以揆百事,莫不时序,地平天成。”
-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比喻上下相称
按字解释
地:人类生长活动的所在。
平:不倾斜,无凹凸,像静止的水面一样。
天:在地面以上的高空。
成:做好,做完。
词典解释
地平天成-中华成语大词典地平天成
【拼音】:dì píng tiān chéng
解释
平:治平;成:成功。原指禹治水成功而使天之生物得以有成。后常比喻一切安排妥帖。
出处
《尚书·大禹谟》:“地平天成,六府三事允治,万世永赖,时乃功。”
示例
舜臣尧,举八恺,使主后土,以揆百事,莫不时序,~。 ★春秋·鲁·左丘明《左传·文公十八年》
近义词
天成地平
反义词
语法
作谓语;比喻上下相称
地平天成ㄉㄧˋ ㄆㄧㄥˊ ㄊㄧㄢ ㄔㄥˊdì píng tiān chéng上下相稱宜。形容萬事都已就緒。《左傳.僖公二十四年》:「夏書曰:『地平天成』,稱也。」晉.杜預.注:「夏書,逸書。地平其化,天成其施,上下相稱為宜。」南朝宋.鮑照〈河清頌.序〉:「道化周流,玄澤汪濊,地平天成,含生阜熙。」
出处
《尚书·大禹谟》:“帝曰:‘俞!地平天成,六府三事,允治。万世永赖,时乃工。’”《左传·文公十八年》:“舜臣尧,举八恺,使主后土,以揆百事,莫不时序,地平天成。”引证
春秋-左丘明--《左传·文公十八年》:舜臣尧,举八恺,使主后土,以揆百事,莫不时序,地平天成。
唐-房玄龄--《晋书·陶侃传》:献替畴谘,敷融政道,地平天成,四海幸赖。
元-滕安上--《至元德音诗》:惟我天子,垂祚无穷,地平天成,风恬俗熙,臣今何幸,乃亲见之!
明-王祎--《洛书辩》:鲧逆水性,汩陈五行,故帝震怒不以畀之;禹顺水性,地平天成,故天以锡之耳。
明-郎瑛--《七修类稿·辩证上·押字》:国朝押字之制,虽未必名,而上下多用一画,盖取地平天成之意。
唐-虞世南--《孔子庙堂碑》:孝治要道,于斯为大,故能使地平天成,风淳俗厚。
故事
春秋-左丘明--《左传·文公十八年》:舜臣尧,举八恺,使主后土,以揆百事,莫不时序,地平天成。
唐-房玄龄--《晋书·陶侃传》:献替畴谘,敷融政道,地平天成,四海幸赖。
元-滕安上--《至元德音诗》:惟我天子,垂祚无穷,地平天成,风恬俗熙,臣今何幸,乃亲见之!
明-王祎--《洛书辩》:鲧逆水性,汩陈五行,故帝震怒不以畀之;禹顺水性,地平天成,故天以锡之耳。
明-郎瑛--《七修类稿·辩证上·押字》:国朝押字之制,虽未必名,而上下多用一画,盖取地平天成之意。
唐-虞世南--《孔子庙堂碑》:孝治要道,于斯为大,故能使地平天成,风淳俗厚。
造句
dì píng tiān chéng
1、加以积善余庆,俯集微躬,遂得地平天成,河清海……
接龙
成则为王败则为寇 寇不可玩 玩忽职守 守身如玉 玉石俱焚 焚林而田竭泽而渔 渔人得利 利令智昏 昏镜重明 明人不做暗事 事必躬亲 亲如骨肉 肉麻当有趣 趣舍有时 时不再来 来者不善善者不来 来者不善 善门难开 开合自如 如鱼饮水冷暖自知组词
近义词
dì píng tiān chéng
1、[天成地平]tiān chéng dì píng
成:成功;平:治平。原指禹治水成功而使天之生物得以有成。后常比喻一切安排妥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