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天天汉语
  2. 网站首页

土茯苓

拼音

tǔ fú líng

笔顺


同音字

拼音为tǔ的字 拼音为fú的字 拼音为líng的字 拼音为tu的字 拼音为fu的字 拼音为ling的字

基础解释

又称“光菝葜”、“仙遗粮”。百合科,多年生攀援灌木。生于山坡林下,广布于 亚洲 东南部及我国南部和东南部。根状茎可提取淀粉和栲胶,用作工业原料;中医学上以根状茎入药,能解毒、清热利湿,主治痈肿、疔疮、关节痛、梅毒等症。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七·土茯苓》:“其根状如菝葜而圆,其大若鸭子,连缀而生……其肉软可生啖,有赤白二种,入药用白者良。”

详细解释

  1. 又称“光菝葜”、“仙遗粮”。百合科,多年生攀援灌木。生于山坡林下,广布于 亚洲 东南部及我国南部和东南部。根状茎可提取淀粉和栲胶,用作工业原料;中医学上以根状茎入药,能解毒、清热利湿,主治痈肿、疔疮、关节痛、梅毒等症。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七·土茯苓》:“其根状如菝葜而圆,其大若鸭子,连缀而生……其肉软可生啖,有赤白二种,入药用白者良。”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土茯苓-

土茯苓
目录
“土茯苓”在《中国药典》
“土茯苓”在《*辞典》
“土茯苓”在《中华本草》
《中国药典》:土茯苓
【拼音名】
Tǔ Fú Línɡ
【英文名】
RHIZOMA SMILACIS GLABRAE
【别名】
冷饭团、红土苓、山猪粪、毛尾薯、山遗粮、山奇良
【来源】
本品为百合科植物光叶菝葜Smilax glabra Roxb.的干燥根茎。夏、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洗净,干燥;或趁鲜切成薄片,干燥。
【原形态】
多年生攀援灌木,茎无刺。根状茎横生于土中,细长,生多数须根,每隔一段间距生一肥厚的块状结节,质坚实,外皮坚硬,褐色,凹凸不平,内面肉质粉性,黄白色,密布淡红色小点。单叶互生,革质,长圆形至椭圆状披针形,表面绿色,下面有白粉。7~8月间开小白花,花单性,雌雄异株,为腋生伞形花序。浆果球形,熟时紫红色,外被白粉。
【性状】
本品略呈圆柱形,稍扁或呈不规则条块,有结节状隆起,具短分枝,长5~22cm,直径2~5cm。表面黄棕色或灰褐色,凹凸不平,有坚硬的须根残基,分枝顶端有圆形芽痕,有的外皮现不规则裂纹,并有残留的鳞叶。质坚硬。切片呈长圆形或不规则,厚1~5mm,边缘不整齐;切面类白色至淡红棕色,粉性,可见点状维管束及多数小亮点;质略韧,折断时有粉尘飞扬,以水湿润后有黏滑感。无臭,味微甘、涩。
【鉴别】
本品粉末淡棕色。淀粉粒甚多,单粒类球形、多角形或类方形,直径8~48μm,脐点裂缝状、星状、三叉状或点状,大粒可见层纹;复粒由2 ~4 分粒组成。草酸钙针晶束存在于黏液细胞中或散在,针晶长40~144μm,直径约5μm。石细胞类椭圆形、类方形或三角形,直径25~128μm,孔沟细密;另有深棕色石细胞,长条形,直径约50μm,壁三面极厚,一面菲薄。纤维成束或散在,直径22~67μm。具缘纹孔导管及管胞多见,具缘纹孔大多延长成梯状。
【炮制】
除去杂质;未切片者,浸泡,洗净,润透,切薄片,干燥。
【性味】
甘、淡,平。
【归经】
归肝、胃经。
【功能主治】
除湿,解毒,通利关节。用于湿热淋浊,梅毒及汞中毒所致的肢体拘挛,筋骨疼痛。
【用法用量】
15~60g。
【贮藏】
置通风干燥处。
【备注】
(1)用本品治梅毒,可配合金银花、白藓皮、威灵仙、甘草等同用。现临床上主要用于湿热疮毒,常与白藓皮、地肤子、苦参、苍朮等配伍同用。此外,本品近年来在临床上用治钩端螺旋体病,有一定疗效。
【摘录】
《中国药典》
《*辞典》:土茯苓
【出处】
《滇南本草》
【拼音名】
Tǔ Fú Línɡ
【别名】
禹余粮,白余粮(陶弘景),革禹余粮(《本草拾遗》),刺猪苓(《本经逢原》),冷饭头(《生草药性备要》),山归来(《有用植物图说》),久老薯(《广西中兽医药植》),毛尾薯(《中药材手册》),地胡苓、狗老薯、饭闭根,硬饭头薯(《广西中药志》),土苓(《四川中药志》),山遗粮(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狗朗头、尖光头(《常用中草药彩色图
【来源】
为百合科植物土茯苓的根茎。秋末冬初采挖,除去芦头及须根,洗净泥沙,晒干,或切片晒干。
【原形态】
攀援状灌木。根茎块根状,有明显结节,着生多数须根。茎无刺。单叶互生;革质,披针形至椭圆状披针形,长6~20厘米,宽1.2~5厘米,先端渐尖,基部圆形,全缘,下面常被白粉,基出脉3~5条;叶柄长1~2厘米,略呈翅状,近基部具开展的叶鞘,叶鞘先端常变成2条卷须。花单性,雌雄异株;伞形花序腋生,花序梗极短;小花梗纤细,基部有多数宿存的三角形小苞片;花小,白色,直径约4毫米;花被裂片6,2轮;雄花的雄蕊6,花丝较花药短,退化雌蕊缺;雌花的退化雄蕊线形,子房上位,3室,柱头3歧,稍反曲。浆果球形,直径6~8毫米,红色。花期7~8月。果期9~10月。
【生境分布】
生长于山坡、荒山及林边的半阴地。分布安徽、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江西、湖南、湖北、四川、贵州等地。主产广东、湖南、湖北、浙江、四川、安徽等地,此外福建、江西、广西、江苏等地亦产。
【性状】
土茯苓,又名:红土苓。干燥根茎为不规则块状,略呈扁圆柱形而弯曲不直,多分歧,有结节状隆起,长约5~15厘米,直径约2~5厘米。表面土棕色或棕色,粗糙,常有刀伤切口及侧根残余部分,上端具茎痕。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粗糙,有粉性,淡棕色。气微,味甘淡。土茯苓片为长形薄片,大小不等,厚约1~3毫米。边缘不整齐,淡棕色或淡黄色;表面光滑(薄片)或稍粗糙(厚片)。中间略具维管束点,仔细观察时可见砂砾样的光亮。纵切片常见花纹。导管不规则,富粉质,微有弹性,用水润湿后,手摸之有光滑感。以淡棕色、粉性足、纤维少者为佳。
【炮制】
用水浸漂,夏季每日换水1次,春、秋每2日换水1次,冬季可3日换水1次,防止发臭,以泡透为度,捞出切片,及时干燥。
【性味】
甘淡,平。①《滇南本草》:性平,味苦微涩。③《纲目》:甘淡,平,无毒。
【归经】
入肝、胃经。①《纲目》:为阳明本药。②《本草通玄》:入胃、肝二经。③《本草再新》:入肝、脾二经。
【功能主治】
解毒,除湿,利关节。治腹痛,消化不良,膀胱炎。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O.5~1两。外用:研末调敷。
【注意】
肝肾阴亏者慎服。①《万氏家抄方》:不犯铁器。②《纲目》:服时忌茶。③《本草从新》:肝肾阴亏者勿服。
【附方】
①治杨梅疮毒:土茯苓一两或五钱,水酒浓煎服。(《瘤:土茯苓五钱,金锁银开、黄药子各三钱,白毛藤五钱,乌蔹莓根、蒲公英各四钱,甘草、金银花各二钱,煎服。(《浙江民间中药》)
【临床应用】
①防治钩端螺旋体病㈠预防:每日1两,1次或2次煎服,每周连服3日,共服5周。2000余人服药结果表明,服药组与未服药组发病率之比为1:5.58。㈡治疗:土茯苓2两(病情重而体质较好者可用至5两),甘草3钱,水煎每日2次分服。同时可根据病情辨证加减;对高热、重症者给葡萄糖液及维生素丙,个别有痢疾:每日用4~8两煎服,或再以煎液作保留灌肠,7天为一疗程。㈢治疗急慢性肾炎:每日3两,水煎,分3次服。退肿作用较好,肚后,小便增加。亦有用于治疗肾盂肾炎、肾结核的报道。㈣治疗须淋巴结核:每日用鲜品1斤,水煎分2次服。
【备注】
下列几种同属植物的根茎在少数地区亦作土茯苓使用:①暗色菝葜,产四川,又称白土苓。②无刺菝葜,其根茎在西藏作土茯苓用,在云南则为红萆薢,参见红萆薢条。③防已叶菝葜,产西藏。
【摘录】
《*辞典》
《中华本草》:土茯苓
【出处】
出自《滇南本草》。陶弘景:南人又呼平泽中有一种藤,叶如菝葜,根作块有节,似菝葜而色赤,根形似薯蓣,谓为禹余粮。言昔禹行山乏食,采此以充粮,而弃其余。此云白余粮也。生池泽。
【拼音名】
Tǔ Fú Línɡ
【英文名】
Glabrous Greenbrier Rhizome, Rhizome of Glabrous Greenbrier
【别名】
禹余粮、白余粮、草禹余粮、刺猪苓、过山龙、硬饭、冷饭团、仙遗粮、土萆薢、山猪粪、山地栗、过冈尤、山牛、冷饭头、山归来、久老薯、毛尾薯、地胡苓、狗老薯、饭团根、土苓、狗朗头、尖光头、山硬硬、白葜、连饭、红土苓、山奇良
【来源】
药材基源:为百合科植物土茯苓及暗色菝葜的根茎。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Smilax glabra Roxb. 2.Smilax lanceaefolia Roxb.var.opaca A.DC.[S.opaca(A.DC.)Norton]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挖,洗净浸漂,切片晒干;或放开水中煮数分钟后,切片晒干。
【原形态】
1.土茯苓 攀援灌长,长1-4mm。茎光滑,无刺。根状茎粗厚、块状,常由匍匐茎相连接,粗2-5cm。叶互生;叶柄长5-15(-20)mm,约占全长的3/5-1/4,具狭鞘,常有纤细的卷须2条,脱落点位于近顶端;叶片薄革质,狭椭圆状披针形至狭卵状披针形,长6-12(-15)cm,宽1-4(-7)cm,先端渐尖,基部圆形或钝,下面通常淡绿色。伞形花序单生于叶腋,通常具10余朵花;雄花序总花梗长2-5mm,通常明显短于叶柄,极少与叶柄近等长,在总花梗与叶柄之间有1芽;花序托膨大,连同多数宿存的小苞片多少呈莲座状,宽2-5mm,花绿白色,六棱状球形,直径约3mm;雄花外花被片近扁圆形,宽约2mm,兜状,背面中央具纵槽,内花被片近圆形,宽约1mm,边缘有不规则的齿;雄花靠合,与内花被片近等长,花丝极短;雌花序的总梗长约1cm,雌花外形与雄花相似,但内花被片边缘无齿,具3枚退化雄蕊。浆果直径6-8mm,熟时黑色,具粉霜。花期5-11月,果期11月至次年4月。 2.暗色菝葜 本种与土茯苓的区别在于:叶片卵状披针形,背面无白粉,干时不呈青灰色,叶脉在上面凸起。雄花序的总花梗通常在5mm以上,雄花蕾圆柱状。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1.生长于海拔1800m以下的林下、灌木丛中、河岸或山谷中,也见于林缘与疏林中。 2.生长于海拔2000m以下的林下、灌丛或山坡阴处。资源分布:1.分布于甘肃(南部)、长江流域以南以及台湾、海南、云南等地。 2.分布于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南、广东、广西、贵州和云南等地。
【栽培】
生物学特性 喜温暖湿润气候,耐干旱和荫蔽。砂质壤土或粘壤土均可栽培。 栽培技术 用种子繁殖,春季播种。生长期应经常松土除草,苗高30cm左右,应搭架以利藤蔓攀援。
【性状】
性状鉴别 根茎近圆柱形,或不规则条块状,有结节状隆起,具短分枝;长5-22cm,直径2-5cm。表面黄棕色,凹凸不平,突起尖端有坚硬的须根残基,分枝顶端有圆形芽痕,有时外表现不规则裂纹,并有残留鳞叶。质坚硬,难折断。切面类白色至淡红棕色,粉性,中间微见维管束点,并可见沙砾样小亮点(水煮后依然存在)。质略韧,折断时有粉尘散出,以水湿润有粘滑感。气微,味淡、涩。以断面淡棕色、粉性足者为佳。 显微鉴别 根茎横切面:下皮为3-5列黄棕色细胞,排列紧密,壁较厚,木化,有的具壁孔。皮层散有大形粘液细胞,内含草酸钙针晶束。中柱薄壁细胞径向延长;散列有限外韧型维管束,中心分布较密;木质部常有两个大导管及数个小导管;韧皮部含少量纤维。薄壁细胞含大量淀粉粒。
【化学成份】
根茎中含落新妇甙(astilbin),黄杞甙(engeletin),3-O-咖啡酰莽草酸(3-O-caffeoylshikimic acid),莽草酸(shikimic acid),阿魏酸(ferulic acid),β-谷甾醇(β-sitosterol),葡萄糖(glucose)。
【药理作用】
1.抗肿癌有一定的实用价值。2.对棉酚的解毒作用 采用土茯苓水煎剂(剂量:每鼠每日相当生药1g和0.5g两种),土茯苓稀醇制剂(剂量:相当生药1g和2g),土茯苓粗黄酮(剂量:50mg和100mg),土茯苓多糖(剂量:0.5ml和1.0ml),硫酸亚铁(剂量8mg),每组用药3d后分别igl次纯棉酚650mg/kg、850mg/kg和100mg/kg,观察解毒作用。结果,土茯苓水煎剂、稀醇制剂和粗黄酮均具有拮抗急性和亚急性棉酚中毒(P<0.05,P<0.001和P<0.001)。一般棉酚中毒时可用硫酸亚铁拮抗,但能影响抑精作用。土茯苓稀醇提取物在拮抗棉酚毒性的同时不影响棉酚对雄性大鼠的抑精作用。
【鉴别】
理化鉴别 (1)取本品粉末1g,加水10ml,在60度水浴上加热10min,滤过,滤液作以下试验。①取滤液2ml,置带寒试管中,用力振摇1min,产生多数蜂窝状泡沫,放置10min,泡沫不明显减少。(检查皂甙)②取滤液2ml置试管中蒸干,加醋酐0.5ml,再沿试管壁加浓硫酸,两液面交界呈紫红色环。(检查皂甙) (2)薄层色谱 取本品粉末5g,加乙醇50ml,于水浴中回流1h,放冷,滤过。滤液回收乙醇,残渣加稀硫酸20ml,回流水解3h,放冷,用氯仿提取2次,每次20ml。合并氯仿液,用少量水洗去残存的酸,脱水后,蒸去氯仿。残渣加少量已烷溶解,作供试液。以薯蓣皂甙元、替告皂甙元作对照品。分别点样于同一硅胶G-7.5%硝酸银薄板上,以氯仿-乙酸乙酯(9:1)展开。用饱和磷钼酸的乙醇溶液喷雾后,于110度烘5min显色,供试品色谱在与对照品色谱的相应位置上显相同的蓝色斑点。
【炮制】
用水浸漂,夏季每日换水1次,春、秋每2日换水1次,冬季可3日换水1次,防止发臭,以泡透为度,捞出切片,及时干燥。
【性味】
甘淡;平
【归经】
肝;胃;脾经
【功能主治】
瘤及汞中毒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60g。外用:适量,研末调敷。
【注意】
肝肾阴虚者慎服。
【各家论述】
1.《本草汇编》:病杨腹痛,消化不良,膀胱炎。
【临床应用】
1.治疗痢疾:每日用4-8两煎服,或再以煎液作保留灌肠,7日为1疗程。4.治疗急慢性肾炎:每日3两,水煎,分3次服。退肿作用较好,服后小便增加。亦有用于治疗肾盂肾炎、肾结核的报道。5.治疗颈淋巴结核:每日用鲜品1斤,水煎分2次服。
【摘录】
《中华本草》

土茯苓-植物分类词典

门中文名: 被子植物门
纲中文名: 单子叶植物纲
目中文名: 百合目
科编号: 73
科中文名: 百合科
科拉丁名: Liliaceae
属中文名: 菝葜属
属拉丁名: Smilax
种中文名: 土茯苓
种拉丁名: Smilax glabra Roxb.
其它属名: 光叶菝葜(广州植物志)
种下等级:
生境: 林缘,疏林中,林中,灌丛下,河岸边,山谷中
海拨低限: 200
海拨高限: 1800
是否中国特有: 否
是否引种栽培: 非人工引种栽培
国外分布: 越南;泰国;印度
国内分布: 甘肃;长江流域以南各省;台湾;海南;云南
所在卷册: 15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tǔ fú líng

1、土茯苓可去湿解毒清热,加入老黄瓜更佳。

接龙

组词

近义词

反义词

相关字词

土茯苓的反义词 土茯苓的近义词 土茯苓的同音词 桑寄生 苡仁 赤小豆 金钱草 萆薢 泽泻 牛膝 苡米 土茯苓的土是什么意思 土茯苓的茯是什么意思 土茯苓的苓是什么意思

大家都在搜

  • 土茯的词语
  • 土能组什么词
  • 土能组什么词语
  • 土可以组什么词
  • 土可以组什么词语
  • 土字可以组什么词
  • 土字可以组什么词语
  • 土字能组什么词
  • 土字能组什么词语
  • 土字开头的成语
  • 土字结尾的成语
  • 茯能组什么词
  • 茯能组什么词语
  • 茯可以组什么词
  • 茯可以组什么词语
  • 茯字可以组什么词
  • 茯字可以组什么词语
  • 茯字能组什么词
  • 茯字能组什么词语
  • 茯字开头的成语
  • 茯字结尾的成语
  • 苓能组什么词
  • 苓能组什么词语
  • 苓可以组什么词
  • 苓可以组什么词语
  • 苓字可以组什么词
  • 苓字可以组什么词语
  • 苓字能组什么词
  • 苓字能组什么词语
  • 苓字开头的成语
  • 苓字结尾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