哇
拼音
wā笔顺
丨 𠃍 一 一 丨 一 一 丨 一同音字
拼音为wa的字 拼音为wa的字基础解释
形容呕吐声、大哭声等。~的一声把刚吃的东西全吐了。详细解释
〈名〉
(形声。从口,圭( guī)声。本义:靡曼的乐声)
同本义
哇,谄声也。——《说文》。按,滔淫之声也。
含情哇而吟咏。——张衡《舞赋》
又如:哇淫(鄙俗淫靡);哇哩(鄙俗);哇咬(俚俗的音乐;民歌)
泰国长度单位,泰丈,庹,约等于2米
〈动〉
呕吐,使胃内容物通过口腔吐出
出而哇之。——《孟子·滕文公下》
嚎哭或叫喊(如由于痛苦、生气或要求援助或怜悯)
哀哇动梁埃,急觞荡幽默。——南朝宋· 谢灵运《拟魏太子邺中集诗》
〈方〉∶说 。
如:有什么困难尽管跟我哇
形容哭声或叫喊声 [descriptive of sb.'s cries]。
如:小孩哇地一声哭了出来;哇笑(哇哇而笑。指小儿笑);哇啦哇啦,哇喇哇喇
用在感叹句末,表示惊异或感叹语气 。
如:你要早这样,多好哇!
另见 wa
〈助〉
“啊”受到前一字收音 u或 ao影响而发生的音变
用在句末,表示肯定、辨明、祈使语气。
如:他是个举足轻重的人物哇!
用在句中,表示呼唤。
如:老吴哇,我们来谈谈
另见 wā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哇哇-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哇哇ㄨㄚ ㄨㄚwā wā①1能言善辯。漢.揚雄《太玄經.卷五.飾》:「利口哇哇,商人之貞。」②娃娃。元.無名氏《抱妝盒.第二折》:「你道是別人家的哇哇?他是西宮李美人生的太子!」③狀聲詞:⑴形容小孩剛學說話的聲音。宋.蘇洵〈張益州畫像記〉:「有童哇哇,亦既能言。」⑵形容哭、笑聲。《老殘遊記》第二回:「那孩子只是哇哇的哭,並不說話。」⑶形容叫喊聲。如:「他氣得哇哇直叫。」⑷形容鳥叫聲。《水滸傳》第七回:「正在那喧鬨,只聽得門外老鴉哇哇的叫。」
哇哇-汉语大词典哇哇(I)1.善言貌。
●汉扬雄《太玄·饰》:“利舌哇哇,商人之贞。”
2.形容小儿学语貌。
●宋苏洵《张益州画像记》:“有童哇哇,亦既能言。”
3.象声词。哭、笑声。
●北周卫元嵩《元包经·少阴》:“男反其室,女归其家。言唯唯,笑哇哇。”
●《老残游记》第二回:“那个孩子只是哇哇的哭,并不说话。”
4.象声词。吵嚷声。
●毛泽东《抗美援朝的伟大胜利和今后的任务》:“多收一些农业税,有些人就哇哇叫。”
5.象声词。鸟鸣声。
●《当代》1981年第1期:“湖底芦苇茂密,其间不时射出一只野禽在空中哇哇鸣叫两声。”
哇哇(II)娃娃。
●元李行道《灰阑记》第二摺:“那员外也请小的每吃满月酒,看见倒生的一个好哇哇。”
●元无名氏《抱妆盒》第二摺:“别人家的哇哇,料在金水桥河下便了。”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wā
1、[哇啦]wā lā
形容说话或吵闹声:~~地发议论。也作哇喇。
2、[呜哩哇啦]wū lǐ wā lā
1.象声词。多形容喧嚷声。《小说选刊》1981年第7期:“青年们呜哩哇啦,列举了一河滩事实。” 2.形容听不明白的话语。如:他呜哩哇啦讲了一通,我们也不知他说了些什么。
3、[哇哇]wā wā
形容乌鸦叫声、小孩儿哭声等。
4、[哇塞]wā sāi
感叹语,相当于天哪,了不得。
5、[爪哇]zhǎo wā
1.爪子,动物带尖甲的脚:鸡~子。猫~子。 2.爪儿,器物下端像爪的部分:这个锅有三个~儿。
6、[哇噻]wā sāi
同“哇塞”,“哇塞”原是闽南方言,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就已在台湾流行开了。
7、[多哇]duō wā
犹靡靡之音。
8、[吱哇]zī wā
象声词。形容喊叫声、哭声。
9、[呕哇]ǒu wā
象声词。歌声。
10、[哇笑]wā xiào
哇哇而笑。指小儿笑。
11、[淫哇]yín wā
1.淫邪之声(多指乐曲诗歌)。 2.指淫荡的话语。
12、[咿哇]yī wā
象声词。
13、[流哇]liú wā
犹淫哇。放荡的歌曲。
14、[哇咬]wā yǎo
1.俚俗的音乐;民歌。 2.形容声音繁细。
15、[咬哇]yǎo wā
指俚俗靡曼的音乐。
16、[余哇]yú wā
犹馀音。
17、[哇俚]wā lǐ
鄙俗。
18、[查哇]zhā wā
傻气。
19、[激哇]jī wā
激昂高亢的歌声。
20、[哀哇]āi wā
指哀怨靡曼之音。
21、[哇淫]wā yín
鄙俗淫靡。
22、[一哇声]yī wā shēng
犹言齐声,连声。
23、[卡哇咿]kǎ wā yī
日语的译词,形容女孩可爱。
24、[杓哇寺]sháo wā sì
“杓哇贤哲洲”,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
wa
1、[卡哇伊]kǎ wa yī
日文かわいい的音译词,读作kawayi。
2、[呜哇嘡]wū wa tāng
媳妇虽然年纪很轻,但是手很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