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垢藏疾
拼音
hán gòu cáng jí笔顺
同音字
拼音为hán的字 拼音为gòu的字 拼音为cáng的字 拼音为jí的字 拼音为han的字 拼音为gou的字 拼音为cang的字 拼音为ji的字基础解释
本谓应有包容的气量,后转用以指包容坏人坏事。详细解释
- 【解释】:本谓应有包容的气量,后转用以指包容坏人坏事。
- 【出自】:《左传·宣公十五年》:“谚曰:‘高下在心,川泽纳污,山薮藏疾,瑾瑜匿瑕。’国君含垢,天之道也。”
- 【示例】:自擅江表,~。
◎《三国志·魏公孙渊传》 -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形容宽仁大度
按字解释
含:包容。
垢:污垢。
藏:隐藏。
疾:恶行。
词典解释
含垢藏疾-中华成语大词典含垢藏疾
【拼音】:hán gǒu cáng jí
解释
本谓应有包容的气量,后转用以指包容坏人坏事。
出处
《左传·宣公十五年》:“谚曰:‘高下在心,川泽纳污,山薮藏疾,瑾瑜匿瑕。’国君含垢,天之道也。”
示例
自擅江表,~。 ★《三国志·魏公孙渊传》
近义词
含垢纳污
反义词
语法
作谓语、定语;形容宽仁大度
含垢藏疾㊣ㄏㄢˊ ㄍㄡˋ ㄘㄤˊ ㄐㄧˊhán gòu cáng jí釋義語本左傳・宣公十五年:「高下在心,川澤納汙,山藪藏疾,國君含垢,天之道也。」指國君應有容忍恥辱的寬大氣度。周書・卷二十・賀蘭祥傳:「先皇含垢藏疾,仍存聘享,欲睦之以鄰好,申之以婚姻。」後比喻包庇壞人壞事。三國志・卷八・魏書・公孫度傳・裴松之・注引魏略:「逆賊孫權,遭遇亂階,因其先人劫略州郡,遂成群凶,自擅江表,含垢藏疾。」亦作「含垢納汙」。備註附修訂本參考資料號FL00000020524含垢藏疾備註頻1書中國成語大辭典號FL00000062680
出处
《左传·宣公十五年》:“谚曰:‘高下在心,川泽纳污,山薮藏疾,瑾瑜匿瑕。’国君含垢,天之道也。”引证
三国魏-曹植--《卞太后诔》:玄览万机,兼才备艺,泛纳容众,含垢藏疾。
西晋-陈寿等--《三国志·魏志·公孙渊传》:渊遣使南通孙权,往来赂遗。
宋-苏轼--《拟殿试策问》:含垢藏疾以待四夷,而羌戎未叙,兵不得解。
故事
三国魏-曹植--《卞太后诔》:玄览万机,兼才备艺,泛纳容众,含垢藏疾。
西晋-陈寿等--《三国志·魏志·公孙渊传》:渊遣使南通孙权,往来赂遗。
宋-苏轼--《拟殿试策问》:含垢藏疾以待四夷,而羌戎未叙,兵不得解。
造句
hán gòu cáng jí
1、自擅江表,含垢藏疾。 ◎《三国志·魏公孙渊传》
接龙
疾病相扶 扶摇直上 上下交困 困兽犹斗 斗志昂扬 扬长而去 去住两难 难上加难 难乎其难 难乎为情 情不自禁 禁网疏阔 阔论高谈 谈笑风生 生财有道 道貌岸然 然荻读书 书不尽言 言不及义 义愤填膺组词
近义词
hán gòu cáng jí
1、[含垢纳污]hán gòu nà wū
垢:耻辱;污:污蔑。容忍耻辱和污蔑。指气度大,能包容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