召
拼音
zhào笔顺
𠃌 丿 丨 𠃍 一同音字
拼音为zhào的字 拼音为zhao的字基础解释
1.召唤。他已被上级~回北京。2.姓。3.寺庙。蒙。详细解释
〈动〉
(形声。从口,刀声。本义:呼唤)
召唤。用言语叫人来
召,呼也。从口,刀声。以言曰召,以手曰招。——《说文》
召,呼也。——《广雅·释诂二》
召有司。——《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召赵御吏。
大府召视儿。——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
亦召供奉。——宋· 王谠《唐语林·雅量》
又如:召呼(呼唤;通知;交代);召致(使之至;唤来)
招致
故言有召祸也,行有招辱也。——《荀子·劝学》
召武受辞。——《汉书·李广苏建传》
收召后学。——唐· 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召闹取怒。
又如:召引(招引;引导);召幸(被招致或宠爱的人);召取(导致;引来)
邀请
楚人有烹猴而召其邻人。——《淮南子·脩务》。注:“召,犹请也。”
令召客者酒酣。——《吕氏春秋·分职》
今召客者,酒酣,歌舞,鼓瑟吹竽。——《吕氏春秋》
征召来授予官职或另有调用
于是天子乃召拜广为 右北平太守。——《史记·李将军列传》
召三老。——《史记·陈涉世家》
累召不应。——《后汉书·张衡传》
卒不召。——《明史》
召为南京右佥都御史。
感化和召唤
物色相召,人谁获安!——《文心雕龙》
召集
召令徒属。——《史记·陈涉世家》
悉召群臣。——《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召诸贵人。——《汉书·李广苏建传》
召会武官。
另见 shào
1. 召 [zhào]
- 召 [zhào]
(形声。从口,刀声。本义:呼唤)
召唤。用言语叫人来
召,呼也。从口,刀声。以言曰召,以手曰招。——《说文》
召,呼也。——《广雅·释诂二》
召有司。——《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召赵御吏。
大府召视儿。——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
亦召供奉。——宋· 王谠《唐语林·雅量》
又如:召呼(呼唤;通知;交代);召致(使之至;唤来)
招致
故言有召祸也,行有招辱也。——《荀子·劝学》
召武受辞。——《汉书·李广苏建传》
收召后学。——唐· 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召闹取怒。
又如:召引(招引;引导);召幸(被招致或宠爱的人);召取(导致;引来)
邀请
楚人有烹猴而召其邻人。——《淮南子·脩务》。注:“召,犹请也。”
令召客者酒酣。——《吕氏春秋·分职》
今召客者,酒酣,歌舞,鼓瑟吹竽。——《吕氏春秋》
征召来授予官职或另有调用
于是天子乃召拜广为 右北平太守。——《史记·李将军列传》
召三老。——《史记·陈涉世家》
累召不应。——《后汉书·张衡传》
卒不召。——《明史》
召为南京右佥都御史。
感化和召唤
物色相召,人谁获安!——《文心雕龙》
召集
召令徒属。——《史记·陈涉世家》
悉召群臣。——《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召诸贵人。——《汉书·李广苏建传》
召会武官。
另见 shào
〈动〉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召-中華語文大辭典召1ㄓㄠˋzhào1.召喚。[例]~回|~開|~集|號~。2.引來;招致。[例]~禍。3.蒙古族寺廟的蒙語譯音。[例]~廟|大~|羅布~。召2ㄕㄠˋshào1.周代諸侯國名。2.姓。
召-中華大字典1、召讀音:直笑切,潮去聲,嘯韻。釋文:
❶鸦也。見《說文》。《桂注》:書甘誓。乃~六卿。〔淸世所謂~見、~對。均本此〕。
❷請也。《呂覽分職》:令~客者酒酣。
❸致也。《呂覽重己》:惑~之也。
❹猶招也。《楚辭招魂序》:以手曰招。以言曰~。〔近世通用。如~集議會、~募兵士、~租、~頂。均是〕。
2、召讀音:時照切,音劭,嘯韻。《同邵》。釋文:
❶國名。《詩序》:甘棠。美~伯也。
〔箋〕:~伯。姬姓。名奭。食邑于~。
〔按~、采邑。初封今陝西鳳翔縣東南。後徙今山西垣曲縣東〕。
❷高也。《水經潁水注》:東南經~陵縣故城南。闞駰曰。~者高也。
❸姓也。~公之後。
3、邵讀音:時照切,音紹,嘯韻。釋文:
❶晉邑也。見《說文》。《通訓定聲》。今河南懷慶府濟源縣西百二十里有~原關。與山西絳州垣曲縣接界。
〔按或謂卽周召分陝之地。召公所食采也。攷經傳召~多通用。獨段玉裁王筠不從是說〕。
❷~陵。地名。《史記秦本紀》:齊桓公伐楚至~陵。〔左傳作召陵。當今河南郾城縣東〕。
❸姓也。召公奭之後。加邑爲~氏。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zhào
1、[号召]hào zhào
召唤(群众共同去做某事):响应~。~全市青年积极参加植树造林。
2、[召开]zhào kāi
召集人们开会;举行(会议)。
3、[召集]zhào jí
通知人们聚集起来:~人。队长~全体队员开会。
4、[召唤]zhào huàn
叫人来(多用于抽象方面):新的生活在~着我们。
5、[召见]zhào jiàn
1.指上级叫下级来见面。 2.由外交部通知外国驻本国使节前来见面,当面表示某种意见或提出抗议。
6、[召回]zhào huí
把人叫回来;调回来。
7、[感召]gǎn zhào
(政策、精神等的力量)使思想 上受到触动而有所觉悟。
8、[征召]zhēng zhào
1.征(兵):~入伍。响应~。 2.授官职;调用。
9、[应召]yìng zhào
受人的召唤或召见。
10、[宣召]xuān zhào
(帝王)宣旨召见(某人)。
11、[召募]zhào mù
招募;募集。
12、[召呼]zhào hū
呼唤;通知;交代。
13、[召保]zhào bǎo
取保;找保人。
14、[召对]zhào duì
君主召见臣下令其回答有关政事、经义等方面的问题。
15、[召贡]zhào gòng
征召贡举。
16、[诱召]yòu zhào
用诱骗手段召唤。
17、[讨召]tǎo zhào
犹招讨。招抚征讨。
18、[钦召]qīn zhào
皇帝召见。
19、[聘召]pìn zhào
以礼征召贤能。
20、[召命]zhào mìng
君主召见之命。
21、[召置]zhào zhì
亦作“召寘”。延揽来给予安置。
22、[招召]zhāo zhào
1.谓招来祸福。 2.招引;招致。 3.招赘。
23、[啸召]xiào zhào
呼唤;召唤。
24、[召勐]zhào měng
亦作“召猛”。傣族土司。傣语的音译,意为“一勐之主”。勐,意为地方。
25、[召雇]zhào gù
唐 代官府为强迫百姓纳税服役而巧立之名目。《新唐书·食货志二》:“復有‘进奉’、‘宣索’之名,改科役曰‘召雇’,率配曰‘和市’,以巧避微文,比 大历 之数再倍。”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二章第四节:“强令民众服役叫做召雇。”
26、[召寘]zhào zhì
见“召置”。
27、[召猛]zhào měng
见“召勐”。
28、[募召]mù zhào
招募。《三国志·蜀志·先主传》“后为 高唐 尉,迁为令”裴松之 注引 汉 王粲《英雄记》:“灵帝 末年,备 尝在京师,后与 曹公 俱还 沛国,募召合众。”《三国志·吴志·孙坚传》:“坚 以郡司马募召精勇,得千餘人,与州郡合讨破之。”
29、[麾召]huī zhào
命令,召集。
30、[呼召]hū zhào
呼唤;召唤。
31、[传召]chuán zhào
每年 藏 历正、二月在 拉萨 大昭寺 举行的祈祷法会。宗喀巴 于 明 永乐 七年始创。正月举行的法会规模较大,俗称“传大召”;二月的较小,俗称“传小召”。
32、[吕召]lǚ zhào
周 代功臣 吕尚、召公奭 的并称。
33、[召擢]zhào zhuó
召回擢用。
34、[召拜]zhào bài
征拜;任命。
35、[赴召]fù zhào
应朝廷征召。
36、[起召]qǐ zhào
征召起用。
37、[采召]cǎi zhào
选收。
38、[徵召]zhēng zhào
征求召集。《汉书·元帝纪》:“今不良之吏,覆案小罪,徵召证案,兴不急之事,以妨百姓。”南朝 梁 陶弘景《周氏冥通记》卷一:“今所以相徵召者,一以助事佐事,二以受业治身。”《警世通言·俞仲举题诗遇上皇》:“听得 杨得意 举荐 司马相如,蒙朝庭徵召去了。”叶圣陶《寒晓的琴歌》:“他们夜间应人家的征召,当然没有练习的功夫;此刻是清晨,征召他们的人睡了,他们才得在那里豫备他们的功课。”
39、[召谕]zhào yù
命人来,予以晓示。
40、[召引]zhào yǐn
招引;引导;吸引。
shào
1、[召棠]shào táng
《诗·召南·甘棠序》:“《甘棠》,美 召伯 也。
2、[召滑]shào huá
召滑战国时楚国人。
3、[召杜]shào dù
见“召父杜母”。
4、[召平瓜]shào píng guā
召平,秦 之 东陵侯。秦 亡不仕,隐居 长安 城东,种瓜为业。见《史记·萧相国世家》。后以“召平瓜”为安贫隐居之典。唐 李商隐《永乐县即事一章》诗:“芳年谁共玩?终老召平瓜。”召,一本作“邵”。
5、[召伯树]shào bó shù
木名。即甘棠。
6、[召父杜母]shào fù dù mǔ
指 西汉 召信臣 和 东汉 杜诗。他们都曾为 南阳 太守,且皆有善政,使人民得以休养生息,安居乐业,故 南阳 人为之语曰:“前有 召 父,后有 杜 母。”见《汉书·循吏传·召信臣》、《后汉书·杜诗传》。后因以“召父杜母”。为颂扬地方官政绩的套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