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为唇齿
拼音
gòng wéi chún chǐ笔顺
同音字
拼音为gòng的字 拼音为wéi的字 拼音为chún的字 拼音为chǐ的字 拼音为gong的字 拼音为wei的字 拼音为chun的字 拼音为chi的字基础解释
比喻互相辅助。详细解释
- 【解释】:比喻互相辅助。
- 【出自】:《三国志·蜀书·邓芝传》:“蜀有重险之固,吴有三江之阻,合此二长,共为唇齿,进可并兼天下,退可鼎足而立。”
- 【语法】:动宾式;作谓语、定语;比喻互相依存
按字解释
共:共同具有或承受。
为:做。
唇齿:比喻互相依存而有共同利益的双方。
词典解释
共为唇齿-中华成语大词典共为唇齿
【拼音】:gòng wéi chún chǐ
解释
比喻互相辅助。
出处
晋·陈寿《三国志·蜀志·邓芝传》:“蜀有重险之固,吴有三江之阻,合此二长,共为唇齿,进可兼并天下,退可鼎足而立。”
示例
这两者是~的关系。
近义词
唇齿相依、共相唇齿
反义词
语法
作谓语、定语;比喻互相依存
同:共為脣齒
出处
《三国志·蜀书·邓芝传》:“蜀有重险之固,吴有三江之阻,合此二长,共为唇齿,进可并兼天下,退可鼎足而立。”引证
唐-令狐德棻--《周书·侯植传》:今主上春秋既富,安危系于数公,共为唇齿,尚忧不济,况以纤介之间,自相夷灭!植恐天下之人,因此解体。
明-罗贯中-第八六回-《三国演义》:蜀有山川之险,吴有三江之固,若二国连和,共为唇齿,进则可以兼吞天下,退则可以鼎足而立。
南朝梁-萧子显--《南齐书》:与彼蠢左,共为唇齿,仁义弗闻,苛暴先露。
故事
唐-令狐德棻--《周书·侯植传》:今主上春秋既富,安危系于数公,共为唇齿,尚忧不济,况以纤介之间,自相夷灭!植恐天下之人,因此解体。
明-罗贯中-第八六回-《三国演义》:蜀有山川之险,吴有三江之固,若二国连和,共为唇齿,进则可以兼吞天下,退则可以鼎足而立。
南朝梁-萧子显--《南齐书》:与彼蠢左,共为唇齿,仁义弗闻,苛暴先露。
造句
接龙
齿牙为祸 祸福相倚 倚马千言 言不及义 义愤填膺 膺箓受图 图文并茂 茂林修竹 竹篮打水 水土不服 服服贴贴组词
近义词
gòng wéi chún chǐ
1、[唇齿相依]chún chǐ xiāng yī
象嘴唇和牙齿那样互相依靠。比喻关系密切,相互依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