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度
拼音
liù dù笔顺
同音字
拼音为liù的字 拼音为dù的字 拼音为liu的字 拼音为du的字基础解释
1.谓天、地、春、夏、秋、冬乃万物之制度。 2.佛教语。又译为“六到彼岸”。“度”是梵文pāramitā(波罗蜜多)的意译。指使人由生死之此岸度到涅槃(寂灭)之彼岸的六种法门: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精虑(禅定)、智慧(般若)。详细解释
谓天、地、春、夏、秋、冬乃万物之制度。
《淮南子·时则训》:“制度,阴阳大制有六度:天为绳,地为準,春为规,夏为衡,秋为矩,冬为权。绳者,所以绳万物也;準者,所以準万物也;规者,所以员万物也;衡者,所以平万物也;矩者,所以方万物也;权者,所以权万物也。”
佛教语。又译为“六到彼岸”。“度”是梵文pāramitā(波罗蜜多)的意译。指使人由生死之此岸度到涅槃(寂灭)之彼岸的六种法门: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精虑(禅定)、智慧(般若)。
南朝 梁 王屮 《头陁寺碑文》:“彼岸者,引之於有,则高谢四流,推之於无,则俯弘六度。” 唐 姚合 《赠王山人》诗:“既能施六度,了悟达双林。” 清 钱谦益 《陆孟凫墓志铭》:“方外之友 石林源 公合掌太息曰:君儒者也,于吾师之六度有合焉。”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六度 -中国文化史辞典梵文Satpāramitā的梵漢並譯,也稱“六波羅蜜多”;意譯“六度”、“六度無極”、“六到彼岸”,為佛教宣揚的六種從生死的“此岸”達到涅槃之“彼岸”的方法和途徑。內容為:布施、持戒、忍辱、精進、靜慮和智慧。這是大乘佛教的修習要點。中國法相宗將六波羅蜜之智慧發展為“方便善巧”、“願”、“力”、“智”等,合為“十度”,即“十波羅蜜”。
六度-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六度ㄌㄧㄡˋ ㄉㄨˋliù dù佛教的六種修行德目。參見「六波羅蜜六波羅蜜」條。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liù dù
1、午后六点钟的新闻报道说埃拉在北纬十六度,西经六十二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