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俞泣杖
拼音
bó yú qì zhàng笔顺
同音字
拼音为bó的字 拼音为yú的字 拼音为qì的字 拼音为zhàng的字 拼音为bo的字 拼音为yu的字 拼音为qi的字 拼音为zhang的字基础解释
指孝顺父母。详细解释
按字解释
伯俞:汉代人,姓韩。古代有名的孝子。
泣杖:相传汉韩伯俞因过受母笞打时,感到母亲年老力衰,笞打无力,因而哭泣。
词典解释
伯俞泣杖-中华成语大词典伯俞泣杖
【拼音】:bó yú qì zhàng
解释
指孝顺父母。
出处
汉·刘向《说苑·建本》:“伯俞有过,其母笞之,泣,其母曰:‘他日笞子未尝见泣,今泣何也?’对曰:‘他日俞得罪,笞尝痛,今母之之力不能使痛,是以泣。”
示例
你孝顺似那王祥卧冰,你恰似~。 ★元·关汉卿《陈母教子》第三折
近义词
反义词
语法
作宾语、定语;指孝顺父母
成语故事
相传古代有名的孝子伯俞犯了错误,他的母亲拿拐杖打他,伯俞哭了,母亲觉得奇观,问他为什么哭。他说:“以前我犯错时你打我,我感觉到痛,如今你老了,不能打痛我了。是我不好,还让年迈的你为我操心,心中有愧。”
伯俞泣杖
【出典】 汉·刘向《说苑·建本》:“伯俞有过,其母笞之。泣。其母曰:‘他日笞子,未尝见泣,今泣何也?’对曰: ‘他日俞得罪,笞尝痛,今母之力不能使痛,是以泣。’”又《艺文类聚》也记此故事,“伯俞”作“韩伯俞”。又,元·戴善甫作杂剧《伯俞泣杖》,作品已佚。
【释义】 汉时韩伯俞因母笞不痛,担心母老而泣,后来作为孝子的典故。
【例句】 你孝顺似那王祥卧冰,你恰似伯俞泣杖。(关汉卿杂剧《状元堂陈母教子》第三折[普天乐])陈母唱词,赞扬自己的儿子似伯俞一样孝顺。
出处
引证
明-程登吉-第二卷-《幼学琼林》:毛义捧檄,为亲之存;伯俞泣杖,因母之老。
现代-李英儒--《野火春风斗古城》:他向母亲讲说着《伯俞泣杖》《孟母择邻》《岳母刺字》的故事。
元-关汉卿-第三折-《陈母教子》:你孝顺似那王祥卧冰,你恰似伯俞泣杖。
唐-梁嵩--《代母作倚门望子赋》:恨山海之高深,念行役以难寻;忆昔伯俞之志,宁无泣杖之心。
故事
明-程登吉-第二卷-《幼学琼林》:毛义捧檄,为亲之存;伯俞泣杖,因母之老。
现代-李英儒--《野火春风斗古城》:他向母亲讲说着《伯俞泣杖》《孟母择邻》《岳母刺字》的故事。
元-关汉卿-第三折-《陈母教子》:你孝顺似那王祥卧冰,你恰似伯俞泣杖。
唐-梁嵩--《代母作倚门望子赋》:恨山海之高深,念行役以难寻;忆昔伯俞之志,宁无泣杖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