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意逆志
拼音
yǐ yì nì zhì笔顺
同音字
拼音为yǐ的字 拼音为yì的字 拼音为nì的字 拼音为zhì的字 拼音为yi的字 拼音为yi的字 拼音为ni的字 拼音为zhi的字基础解释
用自己的想法去揣度别人的心思。详细解释
- 【解释】:用自己的想法去揣度别人的心思。
- 【出自】:《孟子·万章上》:“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
- 【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按字解释
以:依;按照。
意:意图。
逆:猜度。
志:心思。
词典解释
以意逆志-中華語文大辭典以意逆志以意逆志丨ˇ 丨ˋ ㄋ丨ˋ ㄓˋyǐyìnìzhì語出《孟子‧萬章上》:「故說《詩》者,不以文害辭,不以辭害志;以意逆志,是為得之。」意思是用自己的體會去推求作者創作的本意,也指用自己的看法去揣測別人的心思。[例]善用~的方法,體察作品的精髓。
以意逆志-中华成语大词典以意逆志
【拼音】:yǐ yì nì zhì
解释
意:意图;逆:猜度;志:心思。用自己的想法去揣度别人的心思。
出处
《孟子·万章上》:“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
示例
~,是以己之意迎受诗人之志而加以钩考。 ★朱自清《诗言志辨·比兴》
近义词
以己度人
反义词
语法
作谓语、定语;同“以己度人”
出处
《孟子·万章上》:“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引证
现代-朱自清--《诗言志辨·比兴》:以意逆志,是以己之意,迎受诗人之志而加以钩考。
宋-朱熹--《答胡季随》:以性之理节其情而不一之于流动之域耳,以意逆志而不以词害焉,似亦无甚害也。
明-王守仁--《与顾惟贤》:凡言意所不能达,多假于譬喻。以意逆志,是为得之。若必拘文泥象,则虽圣人之言,亦且不能无病,况于吾侪,学未有至,词意之间本已不能无弊者,何足异乎?
南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杜少陵六》引宋 叶梦得《石林诗话》:长篇最难,晋 魏以前,诗无过十韵者,盖常使人以意逆志,初不以叙事倾倒为工。
清-包世臣--《〈艺舟双楫〉叙》:《文心雕龙》后出,则推本经籍,条畅旨趣,大而全编,小而一字,莫不以意逆志,得作者用心所在。
故事
现代-朱自清--《诗言志辨·比兴》:以意逆志,是以己之意,迎受诗人之志而加以钩考。
宋-朱熹--《答胡季随》:以性之理节其情而不一之于流动之域耳,以意逆志而不以词害焉,似亦无甚害也。
明-王守仁--《与顾惟贤》:凡言意所不能达,多假于譬喻。以意逆志,是为得之。若必拘文泥象,则虽圣人之言,亦且不能无病,况于吾侪,学未有至,词意之间本已不能无弊者,何足异乎?
南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杜少陵六》引宋 叶梦得《石林诗话》:长篇最难,晋 魏以前,诗无过十韵者,盖常使人以意逆志,初不以叙事倾倒为工。
清-包世臣--《〈艺舟双楫〉叙》:《文心雕龙》后出,则推本经籍,条畅旨趣,大而全编,小而一字,莫不以意逆志,得作者用心所在。
造句
yǐ yì nì zhì
1、这对情侣,一度以意逆志后,女的便珠胎暗结了。
2、你这是以意逆志,说出的话不足以令人相信。
接龙
志在四方 方寸不乱 乱箭攒心 心花怒放 放长线钓大鱼 鱼目混珠 珠还合浦组词
近义词
yǐ yì nì zhì
1、[以己度人]yǐ jǐ duó rén
度:揣度,推测。用自己的心思(多指不好的)去猜度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