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天天汉语
  2. 网站首页

拼音

gèn

笔顺

𠃍

同音字

拼音为gèn的字 拼音为gen的字

基础解释

1.同“亘”。 2.時間或空間延續不斷:“亙古”、“橫亙”、“綿亙數里”。《樂府詩集•卷四十一•相和歌辭十六•南朝宋•鮑照•東武吟行》:“密途亙萬里,寧歲猶七奔。” 3.窮盡。《文選•張衡•南都賦》:“貯水渟洿,亙望無涯。”李善•注:“亙,竟也。” 4.姓。如漢代有亙寬。

详细解释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亙-漢語大字典


gèng 《正字通》居鄧切。
同“恆”。月上弦。《正字通·二部》:“亙,月弦也……《詩》:‘如月之亙。’”按:《詩·小雅·天保》作“如月之恆。”毛傳:“恆,弦升出也,言俱進也。”鄭玄箋:“月上弦而就盈。”

亙-中華大字典

1、亙釋文:脔本字。月弦也。見《正字通》。
 〔按舊注云。說文木部。㮓、竟也。古文作莹。从二从舟。二部。蛁、常也。从心从舟。在二之間。獨恆字古文作顡。注从月。詩小雅如月之恆。據此則去聲脔。从舟。竟岸。本義也。平聲恆。从心。脔聲。訓常。本義也。詩如月之恆。先儒以爲月上弦而就盈。取漸進之義。此借義也。讀去聲者。脔字加心。轉平聲者。恆字形變音變。義因之而變。不相蒙也。謂恆从舟。亦从月。兩存備考可也。必存脔廢~。正字通之誤也。欲存~廢脔。遂謂詩如月之恆。恆當作~。譌加心作恆。心部恆注。謂詩不當將~字譌借恆。則誤甚矣。又集韻㮓字。古文又作攵。則从舟又从月矣。存以備考〕。
2、亘讀音:荀緣切,音宣,先韻。釋文:本作痳。《說文》:痳求驚也。象痳回之形。上下所求物也〔按痳回猶回轉也〕。
3、亘讀音:胡官切,音完,寒韵釋文:同桓。烏~。國名。〔在今直隸承德縣〕。
4、恆讀音:胡登切,音峘,蒸韻。釋文:
❶常也。見《說文》。
❷故也。《禮記月令》:文繡有~。
 〔注〕:~。故也。必因循故法也。
❸卦名。震上巽下。《易恒》:雷風~。
❹山名。《爾雅釋山》:~山爲北嶽。
 〔按~山一名常山。今直隸省之唐縣以北。易州以西。及山西渾源州東北接蔚州境。皆~山也〕。
❺州名。漢~山郡地。後周置~州。當今直隸曲陽縣治。
❻印度大河名。發源喜馬拉亞山南側。合眾流而入孟加拉灣。長四千六百里。亦稱殑伽河。
❼姓也。楚大夫~惠公。
❽~矢。安居之矢也。《周禮司弓矢》:~矢痺矢。
❾~星。經星也。《左昭七年傳》:~星不見。
 〔按星之自能發光。常居其所而不動者。謂之~星〕。
❿~幹。軀殼也。《楚辭招魂》:去君之~幹。
⓫~概。言旣廣又大也。《方言》:荆揚之間。凡言廣大者。謂之~概。
⓬~春。木名。《拾遺記》:通雲臺、左右種~春樹。~春、一名沈生。如今之沈香也。
⓭伯利~。耶蘇降生地名。在今東土耳其耶路撒冷之南十五里。英名Bethlehem。
5、恆讀音:古鄧切,音亙,徑韻。釋文:
❶弦也。月上弦而就盈。《詩天保》:如月之~。
 〔按字亦作絚〕。
❷徧也。《詩生民》:~之秬秠。
 〔注〕:謂徧種之也。
❸通亙。竟也。《漢書敍傳》:~以年歲。
6、㮓讀音:居鄧切,音亙,徑韻。釋文:本作鑺。《說文》:鑺。竟也。《王注》:弓人注曰。恆讀爲~。~、竟也。大雅。恆之秬秠。傳。恆、徧也。或借緪爲之。答賓戲。緪以年歲。如淳曰。緪、音亙竟之亙。方言曰。緪、竟也。
 〔按今字多用亙。互詳亙字〕。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近义词

反义词

相关字词

亙的反义词 亙的近义词 亙的同音词

大家都在搜

  • 亙能组什么词
  • 亙能组什么词语
  • 亙可以组什么词
  • 亙可以组什么词语
  • 亙字可以组什么词
  • 亙字可以组什么词语
  • 亙字能组什么词
  • 亙字能组什么词语
  • 亙字开头的成语
  • 亙字结尾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