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
拼音
xiāng笔顺
𠃋 𠃋 丿三个斜向笔画平行,大致均匀,间距适中,撇画稍长。
同音字
拼音为xiāng的字 拼音为xiang的字基础解释
1.农村。与“城”相对:上山下~。城~交流。 2.自己生长的地方或祖籍:家~。故~。 3.本地的:~土。 4.行政区划单位。在县之下。 5.古又同“向往”的“向(xiàng)”。详细解释
(会意。据甲骨文,像二人对食形。“‘鄉’和‘饗’原本是一字…整个字像两个人相向对坐,共食一簋的情状。本义是用酒食款待别人,是“饗”的古字)
“乡”假借为行政区域名
乡,国离邑民所封乡也。啬夫别治封圻之内六乡六卿治之。——《说文》
五州为乡。——《周礼·大司徒》。注:“万二千五百家。”
十邑为乡,是三千六百家为一乡。——《广雅》
习乡尚齿。——《礼记·王制》
行比一乡。——《庄子·逍遥游》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左传·庄公十年》
唐、宋至今指县以下的行政区划。所辖规模历代不同。又如:乡荐(唐宋时由地方官推荐应进士考试的人);乡科(乡试);乡贡(由州县选拔出应科举的士子)
乡村,城市外的区域
传一乡秀才。——宋· 王安石《伤仲永》
遍捉乡民。——《广东军务记》
各乡逆夷
又如:乡里迓鼓(泛指民间音乐);乡曲之誉(乡里的声望);乡先生(辞官居乡或在乡执教的长者);乡瓜子(见识少的乡下人)
家乡,故乡。在客地称原籍为乡
国者,乡之本也。——《管子·权修》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范仲淹《岳阳楼记》
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乡音无改。——唐· 贺知章《回乡偶书》
采吾乡。——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扣其乡。——明· 魏禧《大铁椎传》
又如:乡心(思念故乡的心情);乡味(家乡饮食的风味);乡信(家乡亲友寄来的书信)
地方;处所
三世居是乡。——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又如:他乡;外乡;异乡;侨乡;帝乡(京城)
某种超现实的境界 。
如:梦乡;醉乡
同一籍贯的人(在外地时说) 。
如:乡中(同乡);老乡;同乡
用作动词,读 xiàng。通“向”。面对着
东乡坐。——《史记·田单列传》
乡师而哭。——《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姓
〈名〉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乡-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乡 xiāng
① 名 地方行政区域或单位。所辖范围,历代不同。❶周制,一万二千五百家为乡。《周礼·地官·大司徒》:“五州为~,使之相宾。”❷春秋齐制,十连为乡。《国语·齐语》:“十连为~,~有良人焉。” 又:十率为乡。《管子·小匡》:“十率为~。”❸汉制,十亭为乡。《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大率十里一亭,亭有长。十亭一~。”❹唐宋后指县级以下基层行政单位。 ② 名家乡;故乡。《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还,~音未改鬓毛衰。” ③ 名地方;当地。《柳敬亭传》:“且五方土音,~俗好尚,习见习闻。” xiàng
动通“向”,朝向。《殽之战》:“秦伯素服郊次,~师而哭。” xiǎng
① 动通“享”。享用;享受。《汉书·文帝纪》:“夫以朕之不德而专~独美其福。” ② 名通“响”,回声。《汉书·董仲舒传》:“如景~之应形声也。” ② 动通“享”。享用;享受。《汉书·文武帝》:“夫以朕之不德而专~独美福。”
【读音】xiānɡ
【繁体】鄉
乡<名>
(会意。据甲骨文,像二人对食形。“‘鄉’和‘饗’原本是一字…整个字像两个人相向对坐,共食一簋的情状。本义是用酒食款待别人,是“饗”的古字)
“乡”假借为行政区域名[township]
乡,国离邑民所封乡也。啬夫别治封圻之内六乡六卿治之。――《说文》
五州为乡。――《周礼·大司徒》。注:“万二千五百家。”
十邑为乡,是三千六百家为一乡。――《广雅》
习乡尚齿。――《礼记·王制》
行比一乡。――《庄子·逍遥游》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左传·庄公十年》
唐、宋至今指县以下的行政区划。所辖规模历代不
乡(鄉)xiāng
⒈城市以外的区域,多指农村:~间。~村。
⒉世代所居住的地方或原籍:家~。离~。老~。回~。
⒊处所,地方:水~(多水的地方)。鱼米之~。
⒋政府组织的基层单位,属县、市或区领导。
────────────────—
乡xiàng1.窗户。2.方向;方位。3.面向,朝着。4.去,前往。5.趋向。6.向往;景仰。7.偏向,偏爱。8.从前,原先。9.面临,将要。参见"乡迩"﹑"乡晨"。10.介词。表示动作的方向﹑对象等。11.连词。表示假设。相当于"如果"﹑"假使"。
────────────────—
乡xiǎng1.通"飨(享)"。享用。2.通"响"。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xiāng
1、[乡亲]xiāng qīn
1.同乡的人。 2.对农村中当地人民的称呼:~们。
2、[鱼米之乡]yú mǐ zhī xiāng
指盛产鱼类和大米的富庶的地方。
3、[乡村]xiāng cūn
主要从事农业、人口分布较城镇分散的地方。
4、[家乡]jiā xiāng
自己的家庭世代居住的地方。
5、[乡下]xiāng xia
乡村里。
6、[入乡随俗]rù xiāng suí sú
到一个地方就按照当地的风俗习惯生活。也说入乡随乡、随乡入乡。
7、[故乡]gù xiāng
出生或长期居住过的地方;家乡;老家。
8、[乡土]xiāng tǔ
本乡本土:~观念。~风味。
9、[城乡]chéng xiāng
城镇和乡村。
10、[乡镇]xiāng zhèn
1.乡和镇。 2.泛指较小的市镇。
11、[老乡]lǎo xiāng
1.同乡:听你口音,咱们好像是~。 2.对不知姓名的农民的称呼。
12、[水乡]shuǐ xiāng
河流湖泊较多的地区:江南~。
13、[下乡]xià xiāng
到农村去。
14、[返乡]fǎn xiāng
《返乡》讲述在省城的柳家三姐妹因情感原因、个人文化及理念带来的落差,返乡创业的故事。
15、[乡愁]xiāng chóu
深切思念家乡的忧伤的心情:离家多年,~日增。
16、[回乡]huí xiāng
返回家乡回乡知识青年。
17、[他乡]tā xiāng
家乡以外的地方(多指离家乡较远的):流落~。~遇故知。
18、[乡间]xiāng jiān
乡村里。
19、[异乡]yì xiāng
外乡;外地(就做客的人而言):客居~。
20、[同乡]tóng xiāng
同一籍贯的人(在外地时说)。
21、[乡里]xiāng lǐ
1.家庭久居的地方(指小城镇或农村):荣归~。 2.同乡的人:看望~。
22、[西乡]xī xiāng
1.亦作“西嚮”。面向西方。 2.亦作“西嚮”。复姓。
23、[梦乡]mèng xiāng
指睡熟时候的境界:他实在太疲倦了,一躺下便进入了~。
24、[乡情]xiāng qíng
对故乡的感情。
25、[雪乡]xuě xiāng
多雪的地区。
26、[侨乡]qiáo xiāng
即归侨、侨眷聚居的地区。
27、[乡野]xiāng yě
1.乡土,故乡。 2.乡村野外。
28、[乡音]xiāng yīn
家乡的口音:~未改。
29、[思乡]sī xiāng
想念家乡。
30、[内乡]nèi xiāng
谓向往中原或向慕中央政权。乡,嚮。
31、[乡长]xiāng cháng
1.周代指乡大夫。 2.隋唐以后,乡长为农村基层行政人员。
32、[乡民]xiāng mín
旧称乡村的百姓。
33、[乡贤]xiāng xián
品德,才学为乡人推崇敬重的人。
34、[乡邻]xiāng lín
同乡而住得较近的人。
35、[乡人]xiāng rén
1.乡下的老百姓。 2.同村同乡的人。
36、[还乡]huán xiāng
1.返回乡里。《南史·刘之遴传》:“武帝 谓曰:‘卿母年德并高,故令卿衣锦还乡,尽荣养之理。’”《儿女英雄传》第十五回:“老弟,你这年纪正好给朝廷出力,为什么倒要告退还乡。”闻一多《红烛·太阳吟》诗:“太阳啊,刺得我心痛的太阳!又逼走了游子底一出还乡梦。” 2.反转方向。乡,通“向”、“嚮”。《庄子·渔父》:“顾见 孔子,还乡而立。”
37、[山乡]shān xiāng
山区的乡村,泛指山区:~人家。~巨变。
38、[乡试]xiāng shì
明清两代在各省省城举行的科举考试。每三年的秋天举行一次,录取后称举人,第一名称解元。举人可参加次年春天在京城举行的会试。
39、[乡道]xiāng dào
1.乡,通,“向”。谓趋向道义。 2.乡,通,“向”。向导,带路的人。 3.乡,通,“向”。指带路,引导。
40、[乡城]xiāng chéng
指乡村和城镇。《水浒传》第三二回:“但遇村房道店、市镇乡城,果然都有榜文张掛在彼处,捕获 武松。”清 钱泳《履园丛话·恶俗·出会》:“一时哄动,举邑若狂,乡城士女观者数万人。”
近义词
反义词
xiāng
1、[城]chéng
1.城墙:~外。万里长~。 2.城墙以内的地方:~区。东~。 3.城市(跟“乡”相对):山~。进~。满~风雨。连下数~。~乡物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