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原可作
拼音
jiǔ yuán kě zuò笔顺
同音字
拼音为jiǔ的字 拼音为yuán的字 拼音为kě的字 拼音为zuò的字 拼音为jiu的字 拼音为yuan的字 拼音为ke的字 拼音为zuo的字基础解释
九原:春秋时晋国卿大夫的墓地在九原,因称墓地;作:起,兴起。设想死者再生。详细解释
- 【解释】:九原:春秋时晋国卿大夫的墓地在九原,因称墓地;作:起,兴起。设想死者再生。
- 【出自】:《国语·晋语八》:“赵文子与叔向游于九原,曰:‘死者若可作也,吾谁与归?’”
- 【示例】:盖晋武帝称“安得诸葛亮者而与之共治”,正使~,盍亦思所以用之。
◎宋·陈亮《英豪录序》
按字解释
九原:也称九京,春秋时晋国卿大夫的墓地。
可作:可以复活。
词典解释
九原可作-全唐诗宋词元曲典故辞典九原可作九原起
【出典】 《国语·晋语八》:“赵文子与叔向游于九原,曰:‘死者若可作也,吾谁与归?’叔向曰:‘其阳子乎!’”
【释义】 春秋时,赵文子于九原曾作过“死者若可作也”(死者若可复生)的假设,九原可作遂成为设想死者复生的典故。
【例句】 ①九原可作吾谁与,师友琅玡邴曼容。(杜牧《长安杂题长句六首》其四5951)这里化用赵文子设想死者复生的话,以便引起对所述古人的景仰之情。②九原自此无因见,反复遗踪泪万行。(罗隐《箧中得故王郎中书》7561)这里用九原无因见,喻指王郎中已死,不可复生。③九原郝泚何由起,虚误西蕃八尺金。(罗隐《咏史》7589)这里翻用“九原可作”之意,谓郝泚无由再生。
九原可作
【拼音】:jiǔ yuán kě zuò
解释
九原:春秋时晋国卿大夫的墓地在九原,因称墓地;作:起,兴起。设想死者再生。
出处
《国语·晋语八》:“赵文子与叔向游于九原,曰:‘死者若可作也,吾谁与归?’”
示例
盖晋武帝称“安得诸葛亮者而与之共治”,正使~,盍亦思所以用之。 ★宋·陈亮《英豪录序》
近义词
反义词
语法
作宾语;指死而复生
出处
《国语·晋语八》:“赵文子与叔向游于九原,曰:‘死者若可作也,吾谁与归?’”引证
宋-陈亮--《英豪录序》:盖晋武帝称“安得诸葛亮者而与之共治”,正使九原可作,盍亦思所以用之。
唐-杨炯--《大唐益州大都督府新都县学先圣庙堂碑文》:若使九原可作,大君得廊庙之才;千载有知,夫子记风云之会。
明-罗大纮--《祭大理曾健斋翁》:惟兹同志,痛此凋落,千古一人,九原可作。
清-赵翼-诗-《哭陆朗夫开府》:细数交游论人物,九原可作更谁师。
清-王韬--《与所亲杨丈》:死者已矣,生者何堪,九原如可作也,何惜以郭璞生花笔易之耶。
西汉-戴圣--《檀弓下》:郑玄注:“京盖字之误,当为原。”作:起。随武子:春秋时晋国大夫士会,食邑于随,故亦称随会。后来用九原可作,设想死者复生,以表示悼念和向往其人。
唐-骆宾王--《乐大夫挽词五首(其三)》:城郭犹疑是,原陵稍觉非;九原如可作,千载与谁归?
唐-史嶷--《晋山阴侯史府君神道碑》:茫茫古阡,寂寂幽陇,时更晋宋,代历陈隋。随武子之谋身,九泉可作;蔺相如之立事,千载犹生。
宋-张表臣--《珊瑚钩诗话》:余官宋城,题(睢阳双庙)诗云…又绝句云:渔阳突骑满关东,百战孤城挫贼锋。唐室兴亡系公等,九原可作更谁从!
故事
宋-陈亮--《英豪录序》:盖晋武帝称“安得诸葛亮者而与之共治”,正使九原可作,盍亦思所以用之。
唐-杨炯--《大唐益州大都督府新都县学先圣庙堂碑文》:若使九原可作,大君得廊庙之才;千载有知,夫子记风云之会。
明-罗大纮--《祭大理曾健斋翁》:惟兹同志,痛此凋落,千古一人,九原可作。
清-赵翼-诗-《哭陆朗夫开府》:细数交游论人物,九原可作更谁师。
清-王韬--《与所亲杨丈》:死者已矣,生者何堪,九原如可作也,何惜以郭璞生花笔易之耶。
西汉-戴圣--《檀弓下》:郑玄注:“京盖字之误,当为原。”作:起。随武子:春秋时晋国大夫士会,食邑于随,故亦称随会。后来用九原可作,设想死者复生,以表示悼念和向往其人。
唐-骆宾王--《乐大夫挽词五首(其三)》:城郭犹疑是,原陵稍觉非;九原如可作,千载与谁归?
唐-史嶷--《晋山阴侯史府君神道碑》:茫茫古阡,寂寂幽陇,时更晋宋,代历陈隋。随武子之谋身,九泉可作;蔺相如之立事,千载犹生。
宋-张表臣--《珊瑚钩诗话》:余官宋城,题(睢阳双庙)诗云…又绝句云:渔阳突骑满关东,百战孤城挫贼锋。唐室兴亡系公等,九原可作更谁从!
造句
jiǔ yuán kě zuò
1、盖晋武帝称“安得诸葛亮者而与之共治”,正使九原可作,盍亦思所以用之。 ◎宋·陈亮《英豪录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