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
拼音
jiǔ笔顺
丿 ㇈斜撇从横折弯钩横画段中部穿过,横折弯钩的折与撇画平行;横折弯钩圆转自然,钩尖朝上,钩底宜平。
同音字
拼音为jiǔ的字 拼音为jiu的字基础解释
1.八加一后所得的数目。见〖数字〗。 2.从冬至起每九天是一个“九”,从一“九”数起,二“九”、三“九”,一直数到九“九”为止:数~。冬练三~,夏练三伏。~尽寒尽。 3.表示多次或多数:~霄。~泉。三弯~转。~死一生。 4.姓。详细解释
[数]
(指事。本义:数词。比八大一的基数)
同本义
古人造字以纪数,起于一,极于九,皆指事也。二三四为积画,余皆变化其体。——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乾玄用九,乃见天则。——《易·文言》传
九者,阳之数,道之纲纪也。——《楚辞·九辨》序
天道以九制。——《管子·五行》
又如:九伯(宋时把痴傻人叫九伯。也写作“九百”);小九九(珠算的乘法口诀;方言中比喻算计);九九(算法名。称一至九每二数相乘之数为九九;九的自乘数);九地(九种土地)
第九
可数序列中第八加一的序数。
如:九连
《周易》以阳爻为九
初九,潜龙勿用。——《易·乾》
泛指多数,数量大
九设攻城之机变。——《墨子·公输》
墨子九距之。
九令诸侯。——《史记·货殖列传》
宏兹九德。——唐· 魏征《魏郑公文集·谏太宗十思疏》
又如:九译(言语不通,多次辗转翻译);九华(繁多而色彩缤纷);九盘(形容道路的弯弯曲曲);九采(各诸侯国;各种色彩)。又指极数,凡数之指其极者,皆可称之为九,不必泥于实数。
如:九幽(极遥远幽深的地方);九曲肠(喻无限忧思);九幽(极深暗的地方);九幽狱(最深的地狱)
〈形〉 通“久”。时间长
黄軦生乎九猷。——《庄子·至乐》。《释文》:九宜为久;久,老也。猷,虫名也。?
食醯黄軦(kuàng黄軦,虫名)生乎九猷。——《列子·天瑞》
九月
七、八、九三个月
时令名。从冬至起每九天为一“九” 。
如:今日进九;数九寒天;九尽寒尽。
如:九九(自冬至次日起数,每九天为一九,共历八十一日,称为九九)
古国名 。今河北省临漳县西南
通“鸠”。纠合,聚集
九杂天下之川。——《庄子·天下》
〈名〉
〈动〉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九九-中華語文大辭典九九ㄐ丨ㄡˇ ㄐ丨ㄡˇjiǔjiǔ1.冬九九。古代將夏至和冬至後的八十一天,各分為九個段落,每個段落各為九天。分別稱為夏九九和冬九九。一般說的九九是指冬九九。指一年中氣溫由較低過渡到最冷,再逐漸回暖的一段時間。2.指九九中最末的一個九天。3.算術乘法口訣。從一到九,每二數相乘而成,稱「九九數」。即今九九乘法表;亦指八十一,九的自乘數。4.傳統節日之一。古代以九為陽數(奇數)之極,故稱農曆九月九日為九九。民間有登高、賞菊等習俗。也作「九日」、「秋節」、「登高節」、「重九」、「重陽」、「重陽節」。
九九-汉语大词典九九1.算术乘法名。以一至九每二数顺序相乘。上古时系由九九自上而下,而至一一,故称“九九乘法”。
●《汉书·梅福传》:“臣闻齐桓之时,有以九九见者,桓公不逆,欲以致大也。”
●杨树达窥管:“敦煌木简载九九术,起九九八十一讫二二而四。罗振玉云:《孙子算经》乘法载此四十五句,亦起九九而讫一一,末言从九九至一一,总成一千一百五十五,是古法始九九之证。以木简及《孙子算经》证之,九九盖即乘法。其术始于九九,故称九九之术。”
2.八十一,九之自乘数。
●汉扬雄《太玄·首》:“陈其九九,以为数生。”
●《文选·张衡<东京赋>》:“属车九九,乘轩并毂。”
李善注引《汉杂事》:“诸侯贰车九乘,秦灭九国,兼其车服,故大驾属车八十一乘。”
●《北史·牛弘传》:“通天屋高八十一尺,黄钟九九之实也。”
3.由冬至日起,历八十一日,每九天为“一九”,按次序定名为“一九”、“二九”至“九九”。亦指“九九”中最末一个九天。
●唐薛能《汉庙祈雨回阳春亭有怀》诗:“九九已从南至尽,芊芊初傍北篱新。”南至即冬至。
●清赵翼《消寒》诗:“转眼消寒过九九,春光又到艳阳时。”
4.指九月九日重阳节。又称“重九”。
●宋计有功《唐诗纪事·中宗》:“中宗九月九日幸临渭亭登高……薛稷得历字韵云:‘愿陪九九辰,长奉千千历。’”
5.指“阳九”、“阴九”之灾。
●《汉书·扬雄传下》:“九九大运,与天终始。”
●南朝宋谢灵运《顺东西门行》:“闵九九,伤牛山,宿心载违徒昔言。”
黄节注:“《易九厄》曰:‘初入元百六,阳九;次三百七十四,阴九。’闵九九谓闵阳九阴九之灾也。”
6.蒙古、满州赠献之礼,以九数为贵,至少为一九,至多为九九。凡献寿祝年,臣下贡物,多用九九,以取吉祥之义。
●《清会典·理藩院·贡献》:“鄂尔多斯六旗,乌喇特三旗共进九九。计羊八十一只,乳酒八十一瓶;余二十五旗共进三九,计羊二十七只,乳酒二十七瓶,由院查收,交与礼部。”
7.泛指极多数。
●《平山冷燕》第六回:“曲径逶迤,三三不已;穿廊曲折,九九还多。”
8.一种枪的俗名。
●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二部十一:“那时候,她正在娘家,枪是亲眼看见过,两棵崭新的九九大盖。”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jiǔ
1、[三九]sān jiǔ
冬至后第十九天至第二十七天的一段时间,一般是一年中天气最冷的时期:~天气。~严寒。
2、[九死一生]jiǔ sǐ yī shēng
形容经历许多次危险而幸存下来。
3、[九十]jiǔ shí
1.泛指多数。《诗·豳风·东山》:“亲结其縭,九十其仪。”郑玄 笺:“女嫁,父母既戒之,庶母又申之,九十喻丁寧之多。”《诗·小雅·无羊》:“九十其犉。”郑玄 笺:“今乃犉者九十头,言其多矣。” 2.指九十岁。《礼记·曲礼上》:“八十九十曰耄。”晋 陶潜《饮酒》诗之二:“九十行带索,飢寒况当年。”唐 皮日休《鲁望以花翁之什见招因次韵酬之》:“九十携锄傴僂翁,小园幽事尽能通。” 3.谓一季。一季九十日。唐 陈陶《春归去》诗:“九十春光在何处,古人今人留不住。”陈世宜《得天梅书却寄》诗:“九十春光一梦醒,江南无数乱峯青。”
4、[九月]jiǔ yuè
1.格里历(即阳历)每年的第九个月。 2.第九个太阴月。 3.九个月。
5、[十九]shí jiǔ
十分之九。谓绝大多数。《庄子·寓言》:“寓言十九,重言十七,巵言日出,和以天倪。”唐 韩愈《平淮西碑文》:“凡 蔡 卒三万五千,其不乐为兵,愿归为农者十九,悉纵之。”曹靖华《飞花集·忆当年,穿着细事且莫等闲看!》:“如此‘土气’的穿着,加之满口土腔,甚至问路,十九都遭到白眼。”
6、[九州]jiǔ zhōu
1.传说中的中国上古地理区域。九州为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雍州。见《尚书·禹贡》。 2.日本的第三大岛。
7、[八九]bā jiǔ
1.八个或九个。 2.十分之八九。
8、[九龙]jiǔ lóng
半岛名。位于珠江口东侧。是香港特别行政区的一部分。
9、[九鼎]jiǔ dǐng
1.古代传说夏禹铸了九个鼎,象征九州,成为夏、商、周三代传国的宝物。 2.比喻分量极重:一言~。
10、[九大]jiǔ dà
道家指风、云、雷、海、火、日、地、天、空。
11、[九华]jiǔ huá
1.山名。在今安徽省青阳县。旧称九子山。因有九峰如莲花,故改为今名。 2.宫殿名。 3.重九之花,指菊花。 4.花朵繁茂。喻妇德昭彰。
12、[九宫]jiǔ gōng
见〖宫调〗。
13、[九九]jiǔ jiǔ
1.算术乘法名。以一至九每二数顺序相乘。上古时系由九九自上而下,而至一一,故称“九九乘法”。《管子·轻重戊》:“虙戏 作造六峜以迎阴阳;作九九之数以合天道。”《汉书·梅福传》:“臣闻 齐桓 之时,有以九九见者,桓公 不逆,欲以致大也。”杨树达 窥管:“敦煌 木简载九九术,起九九八十一讫二二而四。罗振玉 云:《孙子算经》乘法载此四十五句,亦起九九而讫一一,末言从九九至一一,总成一千一百五十五,是古法始九九之证。以木简及《孙子算经》证之,九九盖即乘法。其术始於九九,故称九九之术。” 2.八十一,九之自乘数。汉 扬雄《太玄·首》:“陈其九九,以为数生。”《文选·张衡<东京赋>》:“属车九九,乘轩并轂。”李善 注引《汉杂事》:“诸侯贰车九乘,秦 灭九国,兼其车服,故大驾属车八十一乘。”《北史·牛弘传》:“通天屋高八十一尺,黄钟九九之实也。” 3.由冬至日起,历八十一日,每九天为“一九”,按次序定名为“一九”、“二九”至“九九”。亦指“九九”中最末一个九天。唐 薛能《汉庙祈雨回阳春亭有怀》诗:“九九已从南至尽,芊芊初傍北篱新。”南至即冬至。清 赵翼《消寒》诗:“转眼消寒过九九,春光又到艷阳时。” 4.指九月九日重阳节。又称“重九”。宋 计有功《唐诗纪事·中宗》:“中宗 九月九日幸临 渭亭 登高…… 薛稷 得历字韵云:‘愿陪九九辰,长奉千千历。’” 5.指“阳九”、“阴九”之灾。《汉书·扬雄传下》:“九九大运,与天终始。”南朝 宋 谢灵运《顺东西门行》:“閔九九,伤牛山,宿心载违徒昔言。”黄节 注:“《易九戹》曰:‘初入元百六,阳九;次三百七十四,阴九。’閔九九谓閔阳九阴九之灾也。” 6.蒙古、满州 赠献之礼,以九数为贵,至少为一九,至多为九九。凡献寿祝年,臣下贡物,多用九九,以取吉祥之义。《清会典·理藩院·贡献》:“鄂尔 多斯 六旗,乌喇特 三旗共进九九。计羊八十一隻,乳酒八十一瓶;餘二十五旗共进三九,计羊二十七隻,乳酒二十七瓶,由院查收,交与礼部。” 7.泛指极多数。《平山冷燕》第六回:“曲径逶迤,三三不已;穿廊曲折,九九还多。” 8.一种枪的俗名。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二部十一:“那时候,她正在娘家,枪是亲眼看见过,两棵崭新的九九大盖。”
14、[九二]jiǔ èr
《易》卦爻位名。九,谓阳爻;二,第二爻,指卦象自下而上第二位。
15、[九曲]jiǔ qǔ
1.迂回曲折。 2.指黄河。因其河道曲折,故称。 3.指福建武夷山的九曲溪。
16、[昌九]chāng jiǔ
菖蒲。
17、[九阳]jiǔ yáng
1.天地的边沿。 2.古代传说的日出处。 3.太阳。 4.道家以纯阳为九阳。 5.山名。
18、[九阴]jiǔ yīn
1.幽渺之地。 2.指阴间。
19、[九百]jiǔ bǎi
1.亦作“九伯”、“九陌”。 2.指计较琐细事的人。 3.复姓。
20、[九峰]jiǔ fēng
借喻 九疑山 。 唐 罗隐 《湘妃庙》诗:“九峰相似堪疑处,望见 苍梧 不见人。”
21、[九五]jiǔ wǔ
1.《易》卦爻位名。九,谓阳爻;五,第五爻,指卦象自下而上第五位。 2.指帝王。
22、[九重]jiǔ chóng
1.九层;九道。 2.泛指多层。 3.指天门;天。 4.指宫门。 5.指宫禁,朝廷。 6.指帝王。 7.指皇位。
23、[九星]jiǔ xīng
1.指四方及五星。 2.指星、辰、日、月、四时、岁。 3.指天蓬天内等九星。 4.冠名。
24、[初九]chū jiǔ
《易·乾》:“初九:潜龙,勿用。
25、[九品]jiǔ pǐn
中国古代官吏的等级。始于魏晋。指把人物分成九等,即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北魏时,每品各分正、从、第四品起,正、从又分上、下阶,共三十等。唐、宋时文职同北魏,武职三品起分上、下阶。隋、元、明、清时文武均同,留正、从品,无上、下阶,共十八等。
26、[九子]jiǔ zǐ
1.尾宿九星。 2.九个儿子。 3.指尧的九位贤臣:舜、契、禹、后稷、夔、倕、伯夷、皋陶、益。 4.山名。指九子山。 5.墨名。祝婚用。 6.枪名。
27、[九牧]jiǔ mù
1.九州之长。 2.指地方长官。 3.即九州。
28、[九城]jiǔ chéng
指京都。旧时京都多设城门九座,故称。北周 庾信《奉和同泰寺浮图》诗:“长影临双闕,高层出九城。”唐 贾至《勤政楼观乐》诗:“银河帝女下三清,紫禁笙歌出九城。”康有为《东事战败》诗:“臺 人号泣 秦檜 歌,九城謡谍遍网罗。”老舍《茶馆》第三幕:“老裕泰 开了六十多年,九城闻名。”
29、[九溪]jiǔ xī
传说为 范蠡 的养鱼池,中有九渚,故称。
30、[九原]jiǔ yuán
本为山名,在今山西新绛县北。相传春秋时晋国卿大夫的墓地在此,后世因称墓地为九原。
31、[九一]jiǔ yī
指九月一日(9月1日)
32、[九思]jiǔ sī
《论语·季氏》:“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后泛指反复思考。
33、[天九]tiān jiǔ
一种赌博。用牙牌三十二张,四人入局,各得八张,以大击小,牌分文武,文牌以天牌为尊,武牌以九点为尊,故名。
34、[九泉]jiǔ quán
指人死后埋葬的地方,迷信的人指阴间:~之下。含笑~。
35、[一九]yī jiǔ
1.谓阳数始于一,而极于九。极则复于一,终而复始,故用以喻循环之理。《参同契》卷下:“子南午北,互为纲纪,一九之数,终而復始。”蒋一彪 集解:“阳生於一成於九。阳数至九则极,极则復於一,此谓一九之数,终而復始。” 2.佛教语。指净土宗九品往生的教义。唐 迦才《净土论序》:“二八宏规,盛乎西土;一九之教,陵迟 东 夏。”又 唐 迦才《净土论序》:“二八之观齐阔,一九之生同归。”“二八”指净土宗的“十六观”。 3.满 俗赠献之礼,以九数为贵,至少一九,至多九九。《清史稿·礼志八》公主下嫁仪:“初定﹝额駙﹞諏日诣午门,进一九礼,即纳采也。” 4.从每年冬至日起,每九天为一九。亦指第一个九天。明 徐光启《农政全书》卷十一:“至后九九气候,谚云:‘一九、二九,相唤弗出手。’”
36、[九族]jiǔ zú
1.指自己前辈的父、祖父、曾祖、高祖和自己下辈的子、孙、曾孙、玄孙。 2.另一说也包括异姓亲属,以父族四代、母族三代、妻族两代为九族。
37、[重九]chóng jiǔ
重阳。
38、[二九]èr jiǔ
1.即十八。汉 扬雄《太玄·图》:“玄有六九之数,策用三六,仪用二九,玄其十有八用乎?”范望 注:“不正言十八而言二九者,玄之辞也。”南朝 梁 沉约《内典序》:“巨相四八,照曜於大千;尊法二九,包笼乎无外。”按:小乘之宗,计有二九十八部之分派。《初刻拍案惊奇》卷十:“那 韩子文 虽是满腹文章,却当不过家道消乏,在人家处馆,勉强糊口,所以年过二九,尚未有亲。” 2.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唐 令狐楚《九日言怀》诗:“二九即重阳,天清野菊黄。” 3.指冬至进九后的第二个九天。即冬至日起的第十天至第十八天。民谚:“一九、二九不出手。”
39、[七九]qī jiǔ
1.步枪的一种。 2.农历冬至日起第五十五天至第六十三天,称为“七九”。
40、[牌九]pái jiǔ
骨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