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虎相斗
拼音
liǎng hǔ xiāng dòu笔顺
同音字
拼音为liǎng的字 拼音为hǔ的字 拼音为xiāng的字 拼音为dòu的字 拼音为liang的字 拼音为hu的字 拼音为xiang的字 拼音为dou的字基础解释
两只老虎相互争斗。比喻力量强大的双方相搏斗。详细解释
- 【解释】:两只老虎相互争斗。比喻力量强大的双方相搏斗。
- 【出自】:《战国策·秦策二》:“今两虎诤人而斗,小者必死,大者必伤。”《史记·春申君列传》:“天下莫强于秦楚,今闻大王欲伐楚,此犹两虎相与斗。”
- 【示例】:今~,必有一伤。须误了我大事。吾与你二人劝解,休得争论。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六十二回 -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
按字解释
两虎:两只老虎。
相:交互;互相。
斗:争斗。
词典解释
两虎相斗-中华成语大词典两虎相斗
【拼音】:liǎng hǔ xiāng dòu
解释
两只老虎相互争斗。比喻力量强大的双方相搏斗。
出处
《战国策·秦策二》:“今两虎诤人而斗,小者必死,大者必伤。”《史记·春申君列传》:“天下莫强于秦楚,今闻大王欲伐楚,此犹两虎相与斗。”
示例
今~,必有一伤。须误了我大事。吾与你二人劝解,休得争论。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六十二回
近义词
两虎相争、两败俱伤
反义词
语法
作谓语、宾语;指两败俱伤
英文
fight between the two tigers
成语故事
战国时期,韩国和魏国打了一年多还不分胜负,秦惠王想出兵干涉,楚国使者陈轸给秦惠王讲卞庄子利用两虎相争必有一伤的道理,得到它们两败俱伤时一举打死两只老虎,劝秦惠王采取坐山观虎斗的计策,等待时机再消灭这两国
同:兩虎相鬥
出处
《战国策·秦策二》:“今两虎诤人而斗,小者必死,大者必伤。”《史记·春申君列传》:“天下莫强于秦楚,今闻大王欲伐楚,此犹两虎相与斗。”引证
西汉-司马迁-七〇-《史记·张仪传》:两虎方且食牛。食甘必争,争则必斗。斗则大者伤,小者死。
宋-李昉等-三O五引《春秋后语》-《太平御览》:(黄歇)说(秦)昭王曰:“天下莫强于秦、楚。今闻大王欲伐楚,此犹两虎相与斗。
明-李清--《三垣笔记·崇祯》:(两人)必不肯含词林就科,两虎相斗,遂至俱败。
明-罗贯中-第六二回-《三国演义》:今两虎相斗,必有一伤。
现代-蔡东藩、许廑父-第一二九回-《民国演义》:直、奉一家,则国事大定,民生可息,若两虎相斗,必有一伤。
西汉-刘向--《战国策·秦策四》:天下莫强于秦楚。今闻大王欲伐楚,此犹两虎相斗而驽犬受其敝,不如善楚。
故事
西汉-司马迁-七〇-《史记·张仪传》:两虎方且食牛。食甘必争,争则必斗。斗则大者伤,小者死。
宋-李昉等-三O五引《春秋后语》-《太平御览》:(黄歇)说(秦)昭王曰:“天下莫强于秦、楚。今闻大王欲伐楚,此犹两虎相与斗。
明-李清--《三垣笔记·崇祯》:(两人)必不肯含词林就科,两虎相斗,遂至俱败。
明-罗贯中-第六二回-《三国演义》:今两虎相斗,必有一伤。
现代-蔡东藩、许廑父-第一二九回-《民国演义》:直、奉一家,则国事大定,民生可息,若两虎相斗,必有一伤。
西汉-刘向--《战国策·秦策四》:天下莫强于秦楚。今闻大王欲伐楚,此犹两虎相斗而驽犬受其敝,不如善楚。
造句
liǎng hǔ xiāng dòu
1、这两个国家的争斗,就像两虎相斗,必然有一方蒙受重大损失。
2、如今你们二人两虎相斗,必有一伤,最后是谁得了利?你们可想而知。
3、特意使得入襄阳,两虎相斗有一伤。
接龙
斗志昂扬 扬长而去 去住两难 难上加难 难乎其难 难乎为情 情不自禁 禁网疏阔 阔论高谈 谈笑风生 生财有道 道貌岸然 然荻读书 书不尽言 言不及义 义愤填膺 膺箓受图 图文并茂 茂林修竹 竹篮打水组词
近义词
liǎng hǔ xiāng dòu
1、[两败俱伤]liǎng bài jù shāng
俱:都。斗争双方都受到损伤,谁也没得到好处。
2、[两虎相争]liǎng hǔ xiāng zhēng
两只老虎相互争斗。比喻力量强大的双方相搏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