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谋同辞
拼音
bù móu tóng cí笔顺
同音字
拼音为bù的字 拼音为móu的字 拼音为tóng的字 拼音为cí的字 拼音为bu的字 拼音为mou的字 拼音为tong的字 拼音为ci的字基础解释
指事前没有商量而意见完全一致。详细解释
- 【解释】:指事前没有商量而意见完全一致。
- 【出自】:《后汉书·祭祀志上》:“群下百僚,不谋同辞。”
- 【示例】:[武王]与八百诸侯威同此盟,《尚书》所谓~也,故曰孟津,亦曰盟津。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河水五》
按字解释
不:表示否认、拒绝、没有。
谋:商量、策划。
同:相一致,二者无区别。
辞:指言辞、说法或表达的内容。
词典解释
不谋同辞-汉语大词典不谋同辞事前没有商量而意见完全一致。
●《后汉书·祭祀志上》:“群下百僚,不谋同辞。”
●晋刘琨《劝进表》:“冠带之伦,要荒之众,不谋而同辞者,动以万计。”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河水五》:“﹝武王﹞与八百诸侯咸同此盟,《尚书》所谓不谋同辞也,故曰孟津,亦曰盟津。”
不谋同辞
【拼音】:bù móu tóng cí
解释
指事前没有商量而意见完全一致。
出处
《后汉书·祭祀志上》:“群下百僚,不谋同辞。”
示例
[武王]与八百诸侯威同此盟,《尚书》所谓~也,故曰孟津,亦曰盟津。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河水五》
近义词
异口同声
反义词
各抒己见
语法
作谓语、定语;用于观点相同
出处
《后汉书·祭祀志上》:“群下百僚,不谋同辞。”引证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河水五》:与八百诸侯威同此盟,《尚书》所谓不谋同辞也,故曰孟津,亦曰盟津。
故事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河水五》:与八百诸侯威同此盟,《尚书》所谓不谋同辞也,故曰孟津,亦曰盟津。
造句
bù móu tóng cí
1、[武王]与八百诸侯威同此盟,《尚书》所谓不谋同辞也,故曰孟津,亦曰盟津。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河水五》
接龙
辞不达意 意在笔先 先睹为快 快刀斩乱麻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全神贯注 注玄尚白 白发苍苍 苍蝇见血 血肉横飞 飞蛾扑火 火烧眉毛 毛骨耸然 然荻读书 书不尽言 言不及义 义愤填膺 膺箓受图 图文并茂 茂林修竹组词
近义词
bù móu tóng cí
1、[异口同声]yì kǒu tóng shēng
不同的嘴说出相同的话。指大家说得都一样。
反义词
bù móu tóng cí
1、[各抒己见]gè shū jǐ jiàn
抒:抒发,发表。各人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