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言而信
拼音
bù yán ér xìn笔顺
同音字
拼音为bù的字 拼音为yán的字 拼音为ér的字 拼音为xìn的字 拼音为bu的字 拼音为yan的字 拼音为er的字 拼音为xin的字基础解释
旧指君子不用说什么就能得到别人的信任。形容有崇高的威望。详细解释
- 【解释】:旧指君子不用说什么就能得到别人的信任。形容有崇高的威望。
- 【出自】:《庄子·田子方》:“夫子不言而信,不比而周。”
- 【示例】:尧舜之世,正百官而诸侯服,去四凶而天下安,~,不怒而威。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十八回
按字解释
不言:不说。
而:连接动词、形容词或词组、分句等。
信:相信。
词典解释
不言而信-中华成语大词典不言而信
【拼音】:bù yán ér xìn
解释
旧指君子不用说什么就能得到别人的信任。形容有崇高的威望。
出处
《庄子·田子方》:“夫子不言而信,不比而周。”
示例
尧舜之世,正百官而诸侯服,去四凶而天下安,~,不怒而威。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十八回
近义词
反义词
语法
作谓语;指人的威望等
出处
《庄子·田子方》:“夫子不言而信,不比而周。”引证
西汉-戴圣--《礼记·中庸》:故君子不动而敬,不言而信。
宋-苏轼--《东坡志林·论鲁三桓》:孔子以羁旅之臣得政期月,而能举治世之礼,以律亡国之臣,堕名都,出藏甲,而三桓不疑其害己,此必有不言而信,不怒而威者矣。
明 清-冯梦龙 蔡元放-一八回-《东周列国志》:且又闻尧舜之世,正百官而诸侯服,去四凶而天下安,不言而信,不怒而威。
战国-庄周--《庄子·田子方》:夫子不言而信,不比而周。
故事
西汉-戴圣--《礼记·中庸》:故君子不动而敬,不言而信。
宋-苏轼--《东坡志林·论鲁三桓》:孔子以羁旅之臣得政期月,而能举治世之礼,以律亡国之臣,堕名都,出藏甲,而三桓不疑其害己,此必有不言而信,不怒而威者矣。
明 清-冯梦龙 蔡元放-一八回-《东周列国志》:且又闻尧舜之世,正百官而诸侯服,去四凶而天下安,不言而信,不怒而威。
战国-庄周--《庄子·田子方》:夫子不言而信,不比而周。
造句
bù yán ér xìn
1、尧舜之世,正百官而诸侯服,去四凶而天下安,不言而信,不怒而威。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十八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