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
拼音
dīng笔顺
一 亅横画宜长,竖钩正直居中。
同音字
拼音为dīng的字 拼音为ding的字基础解释
1.天干的第四位。现常用来表示顺序的第四。2.人口。3.指成年男子或从事某种劳动的人。4.遭遇;碰到。5.蔬菜、肉类等切成的小方块。详细解释
〈名〉
(象形。金文象俯视所见的钉头之形,小篆象侧视的钉形。本义:钉子)
同本义。丁为“钉”的古字
丁,钻也。象形。今俗以钉为之,其质用金或竹,若木。——《说文》
又如:丁屐(底有钉齿的木鞋);丁子(蝌蚪。初生头大有尾,如丁字)
小的立方体 (如肉、瓜果、蔬菜等割成的小方块)。
如:黄瓜丁;炒鸡丁;羊肉丁
天干的第四位,与地支相配,用以纪年、月、日
其日丙丁。——《吕氏春秋·孟夏》
夏,四月,丁未,公及郑伯盟于越。——《春秋》
能担任赋役的成年男子,不同于男孩
无何天宝大征兵,户有三丁点一丁。——唐·白居易《新丰折臂翁》
余丁传餐。——清·邵长蘅《青门剩稿》
又如:丁粮(对男丁征收的粮食);丁力(一男之力。引申为劳力);丁女(能担任力役的成年女子;道家语指火神);丁奴(二十岁以上的成年奴仆) ;成丁;壮丁
家庭人口 。
如:添丁;丁税(按人丁所课的税);丁赋(按人丁所课的赋税)
指从事某种劳动的人 。如 :园丁;家丁;庖丁
〈形〉
壮盛;强壮
齿落复生,身气丁强。——汉·王充《论衡·无形》
又如:丁丁(壮健的样子);丁人(壮健的男子);丁夫(壮健的男子)
序数第四 。
如:丁等;丁级;丁方(四方);丁夜四更夜(凌晨1—3时)
〈动〉
当;遭逢
丁,当也。——《尔雅》。注:“相当值。”
宁丁我躬?——《诗·大雅·云汉》
丁时逢殃。——汉·刘向《九叹·惜贤》
我喜我生,独丁斯时。——《后汉书·岑彭传》
丁时逢殃,孰可夸何兮。——汉·刘向《九叹·惜贤》
如:丁辰(适逢其时);丁仔(遇上,碰巧);丁夫忧(遇父丧);丁了母忧(遭了母丧)
另见 zhèng
1. 丁 [dīng]
- 丁 [dīng]
(象形。金文象俯视所见的钉头之形,小篆象侧视的钉形。本义:钉子)
同本义。丁为“钉”的古字
丁,钻也。象形。今俗以钉为之,其质用金或竹,若木。——《说文》
又如:丁屐(底有钉齿的木鞋);丁子(蝌蚪。初生头大有尾,如丁字)
小的立方体 (如肉、瓜果、蔬菜等割成的小方块)。
如:黄瓜丁;炒鸡丁;羊肉丁
天干的第四位,与地支相配,用以纪年、月、日
其日丙丁。——《吕氏春秋·孟夏》
夏,四月,丁未,公及郑伯盟于越。——《春秋》
能担任赋役的成年男子,不同于男孩
无何天宝大征兵,户有三丁点一丁。——唐·白居易《新丰折臂翁》
余丁传餐。——清·邵长蘅《青门剩稿》
又如:丁粮(对男丁征收的粮食);丁力(一男之力。引申为劳力);丁女(能担任力役的成年女子;道家语指火神);丁奴(二十岁以上的成年奴仆) ;成丁;壮丁
家庭人口 。
如:添丁;丁税(按人丁所课的税);丁赋(按人丁所课的赋税)
指从事某种劳动的人 。如 :园丁;家丁;庖丁
壮盛;强壮
齿落复生,身气丁强。——汉·王充《论衡·无形》
又如:丁丁(壮健的样子);丁人(壮健的男子);丁夫(壮健的男子)
序数第四 。
如:丁等;丁级;丁方(四方);丁夜四更夜(凌晨1—3时)
当;遭逢
丁,当也。——《尔雅》。注:“相当值。”
宁丁我躬?——《诗·大雅·云汉》
丁时逢殃。——汉·刘向《九叹·惜贤》
我喜我生,独丁斯时。——《后汉书·岑彭传》
丁时逢殃,孰可夸何兮。——汉·刘向《九叹·惜贤》
如:丁辰(适逢其时);丁仔(遇上,碰巧);丁夫忧(遇父丧);丁了母忧(遭了母丧)
另见 zhèng
〈名〉
〈形〉
〈动〉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丁丁-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丁丁】zhēngzhēng 伐木声。《诗·小雅·伐木》:“伐木丁丁, 鸟鸣嘤嘤。”
丁丁-汉语大词典丁丁(I)1.壮健貌。
●唐白居易《画雕赞》诗:“鸷鸟之英,黑雕丁丁;钩缀八爪,剑插六翎。”
2.漫远貌。
●唐卢照邻《释疾文·悲夫》诗:“时眇眇兮岁冥冥,昼杳杳兮夜丁丁。”
●唐皎然《和杨明府早秋游法华寺》诗:“寺扉隐天色,影刹遥丁丁。”
3.指汉丁令威。
●唐薛能《陈州刺史寄鹤》诗:“南守欲知多少重,抚毛千万唤丁丁。”
参见“丁令威”。
4.冰冷貌。
●明无名氏《风月担·越调寨儿令》:“沉默默,冷丁丁,绿豆石磨儿不甚轻。”
丁丁(II)1.象声词。原指伐木声。
●《诗·小雅·伐木》:“伐木丁丁,鸟鸣嘤嘤。”
●毛传:“丁丁,伐木声也。”
2.广泛用于形容漏声、檐马声、棋声等。
●唐方干《陪李郎中夜宴》诗:“间世星郎夜宴时,丁丁寒漏滴声稀。”
●元马致远《汉宫秋》第四摺:“画檐间铁马响丁丁,宝殿中御榻冷清清。”
●清金农《水北兰若与孔毓铭对棋即送归里》诗之一:“僧寮一局子丁丁,本欲忘机机反生。”
●鲁迅《野草·秋夜》:“后窗的玻璃上丁丁地响,还有许多小飞虫乱撞。”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dīng
1、[园丁]yuán dīng
1.从事园艺的工人。 2.比喻教师。
2、[补丁]bǔ dīng
补在破损的衣服或其他物品上面的东西:打~。~摞~。
3、[丁香]dīng xiāng
1.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叶子卵圆形或肾脏形,花紫色或白色,有香气,花冠长筒状。供观赏。 2.常绿乔木,叶子长椭圆形,花淡红色,果实长球形。生长在热带地区。花蕾、根、果实可入药。种子可以榨丁香油,用作芳香剂。
4、[布丁]bù dīng
用面粉、牛奶、鸡蛋、水果等制成的西餐点心。
5、[丁字]dīng zì
见“丁字帘”。
6、[鸡丁]jī dīng
亦作“鷄丁”。切成小块的鸡肉。
7、[人丁]rén dīng
1.人口:~兴旺。 2.旧指成年人。
8、[丁未]dīng wèi
六十甲子的第四十四位。
9、[丁丑]dīng chǒu
六十甲子的第十四位元丰七年六月丁丑。--宋.苏轼《石钟山记》
10、[肉丁]ròu dīng
切成小四方块形状的肉。
11、[丁亥]dīng hài
1.六十甲子的第二十四位。 2.乾隆丁亥(公元1767年)冬。--清.袁枚《祭妹文》
12、[添丁]tiān dīng
旧时指生了小孩儿,特指生了男孩儿。
13、[庖丁]páo dīng
庖子,庖人。厨师。
14、[壮丁]zhuàng dīng
旧时指青壮年的男子(多指达到当兵年龄的人)。
15、[男丁]nán dīng
丁男,旧时称成年男性。
16、[新丁]xīn dīng
1.新到成丁年龄的男子。《宋史·吴芾传》:“处 旧苦丁绢重,芾 损之,以新丁补其额。” 2.新添的人口。臧克家《给饲养员陈玉》诗:“你抚摸着小猪们温湿的毛,欢喜得像家里添了新丁。”
17、[地丁]dì dīng
多年生草本植物。无直立地上茎,单数羽状复叶,两面密生长毛,开黄花的叫黄花地丁,开紫花的叫紫花地丁。全草可供 药用,能清热解毒、消炎消肿。
18、[零丁]líng dīng
见〖伶仃〗。
19、[兵丁]bīng dīng
士兵的旧称。
20、[上丁]shàng dīng
1.农历每月上旬的丁日。《礼记·月令》:“﹝仲春之月﹞上丁,命乐正习舞,释菜。”又“﹝季秋之月﹞上丁,命乐正入学习吹。”郑玄 注:“为将饗帝也。春夏重舞,秋冬重吹也。”孔颖达 疏:“其习舞吹必用丁者,取其丁壮成就之义,欲使学者艺业成故也。”自 唐 以后,历代王朝规定每年仲春(二月)、仲秋(八月)的上丁之日为祭祀 孔子 的日子。唐 刘禹锡《奏记丞相府论学事》:“今四海郡县咸以春、秋上丁有事 孔子 庙,其礼不应于古,且非 孔子 意也。”《清史稿·选举二》:“太后、皇上万寿节,至圣先师 孔子 诞日,春、秋上丁释奠,为庆祝日。” 2.壮丁。《南齐书·柳世隆传》:“﹝ 沉攸之 ﹞仍蹙迫羣 蛮,骚扰山谷,扬声讨伐,尽户上丁。”
21、[成丁]chéng dīng
旧指男子成年。
22、[丁忧]dīng yōu
旧指遭到父母的丧事。
23、[丁女]dīng nǚ
1.已到服力役年龄的成年女子。《墨子·备城门》:“守法:五十步丈夫十人,丁女二十人,老小十人。计之,五十步四十人。”《汉书·严安传》:“﹝ 秦 ﹞行十餘年,丁男被甲,丁女转输,苦不聊生。”《文献通考·户口二》:“丁男调布绢各二丈,丝三两……丁女并半之。” 2.指火。丙丁为火。道教以六丁为阴神,名:“六丁玉女”,故以“丁女”称火。宋 苏轼《云龙山观烧得云字》诗:“丁女真水妃,寒山便火耘。”宋 苏轼《真一酒歌》:“壬公飞空丁女藏,三伏遇井了不尝。”王文诰 辑注:“次公 曰:‘壬公言水也,丁女言火也,既出华池之水,则壬水飞而在上,丁火伏而在下矣。’”
24、[丁坝]dīng bà
保护堤岸的水工建筑物。一端和堤岸连接成丁字形,能改变水流,使河岸不受冲刷,并可淤出农田。
25、[丁壮]dīng zhuàng
健壮的人,指青壮年。
26、[丁银]dīng yín
按人丁数目交纳的税银。
27、[门丁]mén dīng
旧时给官府或大户人家看门的人。
28、[抓丁]zhuā dīng
旧政府强抓壮年男子当兵或服劳役。
29、[丁客]dīng kè
父母均有收入却不生育子女。
30、[女丁]nǚ dīng
成年女性。《晋书·李雄载记》:“其赋男丁岁穀三斛,女丁半之。”《梁书·武帝纪下》:“十一月丙子,詔停在所役使女丁。”《资治通鉴·晋孝武帝太元三年》:“序 母 韩氏 闻 秦 兵将至,自登城履行,至西北隅,以为不固,帅百餘婢及城中女丁筑邪城於其内。”
31、[丁栎]dīng lì
良种牛。
32、[丁对]dīng duì
dīng duì的又音。义同“丁对dīng duì”。
33、[丁历]dīng lì
葶苈的别名。见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五·葶苈》。
34、[丁産]dīng chǎn
1.人口与田产。《宋史·苏颂传》:“颂 因治讯他事,互问民邻里丁产,识其详。”清 黄六鸿《福惠全书·钱谷·催征》:“各里丁产,照则均派。” 2.指财产。元 王仲文《救孝子》第一折:“虽然是丁产多时也告乏。”
35、[盐丁]yán dīng
古代盐户中承担盐役的丁壮。也称“灶丁”。
36、[丁庸]dīng yōng
1.用以充抵力役的赋税。 2.指以赋税充抵力役的制度。
37、[丁主]dīng zhǔ
指世居当地的人丁。与客居人丁相对。
38、[峒丁]dòng dīng
1.峒人。 2.峒兵。
39、[宫丁]gōng dīng
保卫王宫的兵士。
40、[课丁]kè dīng
1.旧时依法纳税服劳役的男子。宋 朱继芳《送僧苹洲游醉李》诗:“草黄工女绩,波白课丁熬。” 2.按丁口纳税。梁启超《变法通议·论不变法之害》:“圣祖皇 帝永免滋生人口之赋,并入地赋。自 商鞅 以来,计人之法,汉武 以来,课丁之法无有也,则变赋法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