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天天汉语
  2. 网站首页

地丁

拼音

dì dīng

笔顺


同音字

拼音为dì的字 拼音为dīng的字 拼音为di的字 拼音为ding的字

基础解释

多年生草本植物。无直立地上茎,单数羽状复叶,两面密生长毛,开黄花的叫黄花地丁,开紫花的叫紫花地丁。全草可供 药用,能清热解毒、消炎消肿。

详细解释

  1. 土地税和劳役税的合称。旧制田赋分夏税、秋粮,丁赋有市民、乡民、富民、佃民、客民等,区分为上中下则, 清 代合而为一。

    清 王庆云 《熙朝记政·记丁随地起》:“ 杨炎 併租庸调为两税,而丁口之庸钱併入焉。 明 嘉靖 后行一条鞭,均徭、里甲与两税为一……我朝定制百餘年矣,地丁之外分毫无取焉。” 清 俞正燮 《癸巳类稿·地丁原始》:“ 康熙 五十年二千四百十七万九十九丁。按此年丁数为地丁之根…… 雍正 四年諭,丁粮派於各地粮内。以 雍正 五年为始。”

  2. 指紫花地丁或蒲公英。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五·紫花地丁》;又《菜二·蒲公英》。

  3. 即佃户。参见“ 地客 ”。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地丁-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

地丁ㄉㄧˋ ㄉㄧㄥdì dīng地租與人口稅的合稱。《六部成語註解.戶部》:「地丁:民間地畝丁口向例、每年由地方官照算升征錢糧,自康熙年間聖祖特恩、將丁口併入地畝一總征收,從此不再加丁賦著為例。」

地丁 -中国文化史辞典

地指地賦,即田賦;丁指丁賦,即對丁男征收的代役金或實物。明中葉實行一條鞭法,將代役金並入田畝征收,是地賦和丁賦合並的開始。清代進一步將地丁合並,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在廣東、四川等省的官文書上開始使用“地丁”、“地丁錢糧”的名稱。雍正、乾隆年間逐步在全國推行“攤丁入地”制度。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dì dīng

1、黄花苗、黄花地丁、婆婆丁、蒲公草。

接龙

组词

近义词

反义词

相关字词

地丁的反义词 地丁的近义词 地丁的同音词 丁折 赋役 地头钱 秦艽 赋税 谷租 凤尾草 木通 地丁的地是什么意思 地丁的丁是什么意思

大家都在搜

  • 地丁的词语
  • 地能组什么词
  • 地能组什么词语
  • 地可以组什么词
  • 地可以组什么词语
  • 地字可以组什么词
  • 地字可以组什么词语
  • 地字能组什么词
  • 地字能组什么词语
  • 地字开头的成语
  • 地字结尾的成语
  • 丁能组什么词
  • 丁能组什么词语
  • 丁可以组什么词
  • 丁可以组什么词语
  • 丁字可以组什么词
  • 丁字可以组什么词语
  • 丁字能组什么词
  • 丁字能组什么词语
  • 丁字开头的成语
  • 丁字结尾的成语